第122章海贸的利润
宋文远的历史并不好,并不知道这里如今属于哪个部落,以他粗浅的历史以为这些地方应该都属于一个叫‘猴子’的国家。
当地人看到如此庞大的几艘大船闯入了他们的领地,还以为是神明降临,纷纷跪地叩首,丝毫没有反抗之心。
宋文远带着卫队毫不费力地登上了陆地,不得不说如今的华夏影响力之大,在这些土人当中竟然找到了一个懂中文的土人。
这个土人是当地一个贵人的儿子,曾经在北边的升龙府游历过,在那里学习过儒家经典。
因此虽然他中文说不好,但是能够听懂一些,有了这个磕磕巴巴的翻译,双方的交流容易了许多。
在一番连比划带猜的交流中,宋文远终于明白了,他们这里叫做‘沱灢’,是占婆罗国的一个圣城。
宋文远打量着远处那座夯土矮城,也就比中原集镇的土围子稍微大一点儿,就这也配叫城。
这一刻他忽然有些明白了,华夏古人为何没有向出走的动力了,这他么的走到哪里都不如自己的家乡,走的地方越多,那种天朝上国的优越感就越强。
华夏人民本质上就是善良的,发现这些地方不如自己,于是就跟这些地方的百姓说,你们只要认我做爸爸,我就不打你们,还给你们好处,这就是朝贡的由来。
这若是放到那些白皮的眼里,可算逮到一个低等文明,低等文明只配做奴隶,你们要心甘情愿的被我奴役,不然就是对神灵的亵渎。
传说中的天朝上国带着巨舶来到了占婆罗,惊动了占婆罗的国王,国王让手下大臣带话过来,希望天朝的使者能够在沱灢多待一些日子,等他忙完了朝政,就来沱灢与天朝使者相见。
如今的占婆罗整个国家已经从佛教改信婆罗门教,无论是佛教还是婆罗门教都是传自天竺的宗教。
与佛教讲众生平等不同,婆罗门讲种姓,认为有的人天生高贵,有的人天生低贱,这样的教义很符合权贵的统治,因此被权贵信赖推行也是情理之中。
不管是信什么教,也没有人敢对来自天朝的使者不敬,更何况天朝的使者还带着刀兵而来。
别看宋文远只带着六艘海船,其中两艘还是没有武装的货船,就这四艘炮舰一字排开,一轮齐射就能将这个小国家的军队打得找不到北。
当然宋文远是带着友谊而来,他来这里主要是进行交易,确切地说是采买稻种,穿越这几年宋文远发现历史课本上的占城稻还没有传入中原。
既然知道了这种优良的稻种,好不容易到了这里,怎么可能不大量采购一些回去培育,一旦这些高产、耐旱、成熟期短的优良稻种在华夏生根,能够为华夏百姓多产出多少粮食。
当宋文远将船上带来的丝绸与瓷器,摆放在占婆罗国的权贵面前,这些光滑的丝绸、精美的瓷器的立刻晃花了他们的眼睛。
尽管这些权贵露出了贪婪的目光,可是在面对华夏天朝的使者,却没有人敢生出不轨之心。
权贵纷纷询问这些商品的价格,宋文远非常客气地报出了最低价,一匹丝绸换白银三十四两,或者稻谷一百石。一只青瓷盘白银一两,或者稻谷三石。
跟在宋文远身边的潘维固瞪大了眼睛,他怎么都没想到宋文远竟然敢狮子大开口,如此漫天要价。
可是令他更没想到的是这些蛮夷权贵连价都没还,表示占婆罗白银不多,希望能够大部分用稻谷结算,少部分用黄金结算。
对于这样的结算方式,宋文远点头表示并无意见,并且表示自己这一次前来主要是为了友谊,货物并没有带多少。所谓没有带多少,不过是只带了一千匹素色丝绸,以及一百箱官窑青瓷。
这点儿货物居然在沱灢交易量十万石稻谷,一千两黄金,潘维固觉得宋文远心太黑,可是看这些土人的权贵竟然似乎觉得自己也占了便宜。
十万石粮食换算成后世的计量单位差不多六千多吨,以海贸船队的货船的载重吨位,一艘货船满载运货能够达到二百吨左右。
千料货船指的是制造这样一艘货船所用木料的数量,也可以换算成空载排水量就是一千料。
木船因为比重比较轻,因此同等空载排水量的木船要比铁船大的多,因此木帆船的空载排水量与满载排水量相差极大。
十万石的粮食想要一次性运回国内,至少需要三十艘千料货船。
宋文远终于明白,后世的海船为何宁愿空船返回国内,也不愿意采购粮食回中原,没有别的原因,就是粮食的利润太低。
这让宋文远迫切地希望能够尽快地将更大的货船造出来,至少一艘船能够运送五百吨货物,不然这一趟回去,不但不挣钱,有可能还会赔钱。
从交易开始,两艘货船与一艘炮舰就在沱灢与莺歌海之间来回往返,运送这些交易来的粮食。
蚂蚁搬家一般跑了十来回才终于将所有的交易粮食全部运送到莺歌海盐场,这些粮食一部分留在盐场做为盐场的供应粮,大部分都要运回长江口海外贸易基地。
这些稻谷种子经过仔细的挑选,将会做为试验田种子,在全国各地适合种植水稻的地方进行种植。
占城稻以他独有的高产、耐旱等优点只要被华夏百姓掌握了种植方法,很快就会在全国各地铺开种植。
为了这点儿稻谷,宋文远近千人在占婆罗逗留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这也让潘维固明白了海贸的不容易,看似利润高昂,实则在来回的交易过程中,耽误的时间成本也非常大,这么多人每天的日用消耗就是一笔非常巨大的成本。
这么算下来,这样一趟交易,若是单单交易粮食,根本就不挣钱,反倒是交易金银等贵重货物更容易交割,也利润更大。
在莺歌海盐场待了没有多长时间,返回大陆的船队带着新招募的流民、以及新组建的莺歌海盐场护卫队再次回到莺歌海。
这一次,回去的时候是四艘船,回来的时候变成了六艘船,崇明岛造船厂这段时间又下水了的两艘千料货船。
两支船队合并之后,一共拥有五艘炮舰和七艘货船,这些货船全部装满稻谷,再次扬帆起航返回长江口海贸基地。
回程途中,路过广州湾进行的补给的时候,宋文远与广州知府沟通走官府驿递给朝廷送信,请朝廷安排召集种植水稻的能手,前往长江口海贸基地准备接收稻种。
等到船队停靠到海贸基地码头上的时候,朝廷安排的信使没到,皇帝却将自己身边的大太监怀恩派了过来。
看到码头上迎接自己的怀恩,宋文远吃惊地问道:“怀恩公公,你怎么来了?”
怀恩笑呵呵地说道:“小相公不用紧张,官家好长时间没有见到你,对你有些思念,可如今官家不能轻动,便将咱打发过来,替官家看望小相公。”
宋文远当然不相信郭宗训会这么无聊的派个人看望自己,肯定有什么不方便在人前说的话。
“臣谢陛下惦记,怎敢不为陛下拼死效力。”
码头上不是说话的地方,两人在各自护卫的保护下进了海贸基地公事房,在周围的闲杂人等全部清空之后,怀恩才低声说道:“小相公,陛下在京城处境并不乐观,想要推行任何的政策都要受到层层的阻力。
官家打算在明年春耕结束后进行北伐,若是不动用国库粮草的情况下,小相公能够支撑多少军队进行北伐的粮草?”
“陛下的意思是想用北伐将朝廷的文武进行一次大调整,将与陛下一条心的臣属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是不是?”
“果然是小相公,官家就是如此想的,只要不动用国库存粮,那些臣僚想反对都没有理由,因此官家需要你的大力支持。”
“怀恩公公!不瞒你说,眼下船厂正在全力的投入生产,南洋的粮食有的是,可是没有大海船就算采购再多的粮食也运不回来。
想要快速提升造船能力与造船速度,朝廷必须要给宋某足够的支持,至少造船的工匠与造船需要的大木良才需要朝廷协助调拨。”
“这不是问题,官家有交待,工部匠作局的工匠只要小相公需要,可以任由小相公调拨,就算是造船所用的木料,官家也会想办法给小相公调拨。
在全力支持你的情况下,小相公能够为北伐输送多少军粮?”
宋文远沉吟了一会儿,粗略地算了一下自己的承受能力,以及到明年的时候,能够一次性集中多少船只运力。
在怀恩眼巴巴的眼神下,宋文远保证道:“怀恩公公!你回去跟陛下说,到陛下出征之时,臣会在沧州盐场为陛下屯放三十万石军粮,到明年年底之前保证为陛下在输送五十万石军粮,不知这些军粮能够支撑陛下打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