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送灶
日子很快进入腊月中下旬,腊月二十三,是传统习俗中“送灶”的日子。丁尹和萧婕早已商量过,第一楼按传统送灶仪轨开展文化活动,也作为非遗建设的一项工作。
“有钱没钱,干干净净过年。十七十八,越扫越发;二十三送灶神,老奶奶望着老头笑,老头问笑的什么事,老太说吃鱼吃肉日期到。竹篾纸马草料供,黄豆花生糯米团,伺侯灶王到天上,玉皇面前说好话。二十四掸尘,拆拆洗洗忙年蒸;年蒸花样真不少,馒头芝饼捏包子。三十之前要辞年,春联一贴放小鞭。”丁尹尽兴之下,给肖羽笛娓娓道来过年的风俗。
从肖羽笛记事起,他就一直讨厌过年,繁缛的习俗,年食的饱胀,让他觉得很厌烦,难得高兴地是,后来丁尹出现了,给了不少压岁钱,也被姐姐以存钱为由收了起来,虽然是存了起来,但肖羽笛觉得自己没有一丁点财务自由。现在想想,倒怀念那段姐姐收钱的日子。
“砰”一声掼炮响起,雪地上一只大黄狗惊嗷着奔逃,小媳妇戴着机工帽子,趟着满满一三轮车蔬菜,朝路口走去,美滋滋地想着卖个好价钱。阳光漫射在一幢幢楼间,晾衣杆上挂起了一串串香肠,两棵树之间拉起一根小拇指粗的绳子,咸肉咸鱼挂在晾绳上,闪着诱人的油霜。
“嗯咳,嗯!哟喂我的大姐也,大姐你做事理不妙,你跟我成亲又把脸翻。看人不能够看外表,我老朱人丑良心好唉,待人呱呱叫咧,我的心肝咧……”对门四眼小计正站在长案前,一边绞着毛线,一边对着那台古董熊猫收录机哼着,这是她每年要拿出的绝活,哼一段,录上去,然后过年放给亲戚听。肖羽笛听着格外亲切,情不自禁也哼了起来。正入巷时,突然心头有一种微微扎痛的感觉,酥痒的疼过后,他的心好似春寒萌芽的柳枝,舞者、醉着、荡漾着,这个时刻,疼变成了心情的出落,人没换,情景没换,换的是心境。肖羽笛第一次对年产生了愉悦的兴致。
萧婕走来,瞅着肖羽笛皱着眉头,突然说道:“二十三那天,第一楼有个送灶仪式。”然后望向丁尹,没头没脑地问要不要参加下,丁尹开始云里雾里,接着领悟道:“好得很,去,肯定去。是吧小弟。”望向肖羽笛,眼睛眨巴眨巴。
萧婕犹豫地侧过头,严肃地望着肖羽笛,你怎么说,去了,就要给第一楼写个微信。
“写就写,谁怕谁?”肖羽笛很恼火萧婕的操作,十指交叠着撞掌,发出噼里啪啦的空鸣声。
到了农历二十三那天,在第一楼的供桌上,供奉着一张灶神的图像。这是明清两代,在宫廷中供奉的“定福宫”灶神图案,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供桌上,摆放着新鲜的水果——苹果桔子,象征着平平安安走大局;刚出笼的包子点心,由面点非遗传承人萧婕精制,三丁包、双麻酥饼、佛手包、千层油糕、翡翠烧卖、月牙蒸饺,象征着蒸蒸日上;还有灶王爷喜欢吃的红丝茶米饭,用糯米煮成的灶饭,很黏很香甜,让灶老爷黏住嘴,就无法说坏话了。灶饭盛得满满的,堆成馒头状,上有花生、白果、莲子、栗子、枣子,叫“五子登科”,衬着红丝,寓意祝福顺利、红红火火、甜甜蜜蜜,“让灶神爷吃甜了嘴,他就会在上界面前说好话,赐福人间。正可谓‘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肥胖敦实的年轻道士,戴着黑边眼镜,发髻是武当观的标准式,边说边和两名青衣绿裙纤瘦女子向灶桌鞠躬行礼,肖羽笛站在身后,也跟着行礼。魁龙珠茶氤氲碧绿,春意盎然;一盏写有“送灶”字样的台灯,散发着温暖而馨和的光。
“送灶”的流程结束后,几个身着红色唐装的孩子们拿起精致的木刻印章,在三丁包子上盖上红章,肖羽笛也跟着喜滋滋拿上两个,图个好吉兆。在当地年俗中,进了腊月门,千家万户忙年蒸。不仅自己做,更多的是到茶社定年蒸包子有头有脸。年蒸的品种有三丁包、萝卜丝包、青菜包、豆沙包和鲜肉包、干菜包、糯米烧卖、千层油糕等,包子、馒头凉后要用草果蘸一些洋红按上,谓之“点红”。象征着来年红红火火。肖羽笛还记得以前姐姐把年蒸好的包子、馒头和糕点,稍稍晾凉,便整整齐齐地像垒金字塔一样,放置在家中醒目的地方,而且一定要等到过年时才吃。寓意“堆元宝”,象征着新岁新春招财进宝。如今“年蒸“的寓意依旧存在,新的一年更要蒸蒸日上,许多市民除了到茶社定年蒸包子,还会直接购买速冻箱包。快递的车子也用一种新的方式,把充满吉祥瑞意的包子寄向五湖四海,共飨春风。
肖羽笛下午写了篇稿子,赶紧发给丁尹,丁尹萧婕看后十分开心,在公众号发了个微信,并署上肖羽笛的名字,肖羽笛心中激动,脸上放光,他转发了朋友圈,接着丁尹转发自己朋友圈,后来萧婕转发,并发文:这是我弟的原创,请多鼓励支持。打这一天后,肖羽笛突然对年产生了期待,他也拾起了多年放下的毛笔,构思在除夕那天好好写几副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