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玄幻小说 > 美食第一楼之天下无双 > 第26章蟹黄汤包

第26章蟹黄汤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丁尹的预感果然很准。周五这天,他在前台注意观察,不到十一点,一个压低鸭舌帽,戴着口罩,只露两个眼睛的人向富春厅走去。好熟的身影,丁尹突然想起什么,追了上去,连忙喊道:“师父,你怎么来了?你这是陪谁呀?”

    那人也不言语,走进富春厅,见周围无人,拉下口罩,正是邹云航。他对丁尹低声道:“不要声张,我是才接到电话,老兄弟过来吃饭,我非来不可。只是悄悄地活动,没敢惊动包总。也不想惊动你们。”

    “谁呀?”

    “你不是订餐本有登记吗?”

    “是呀,一位夏先生——天,不会是大夏先生吧!”

    “正是!”邹云航话刚落。“邹哥!”门外一个富有磁性的声音已到,典雅古朴的包厢内,一个高大的身影率先一把搂住邹云航的肩头,朗声笑道:“老哥,无论走多远,我都要回来寻根。咱又回家了。”

    邹云航一个熊抱,大夏将他牢牢抱紧,良久,两人松开坐下。邹云航道:“兄弟,这次突来,为什么不事先通告一下。”

    大夏笑道介绍,此次他带着团队和餐饮界大咖到第一楼打卡,一方面是品鉴传统淮扬菜,另一方面也是回家省亲。这次“省亲”,还有个沉浸式体验,请邹云航讲解淮扬菜,教大夏品尝汤包,一睹魁龙珠茶道等。

    邹云航谦和道,那就班门弄斧了。对着丁尹一使眼色,丁尹会意离开,很快拿了个优盘,插在电脑主机上,立刻大屏上显示出一个ppt,正是以前丁尹为邹云航做的。

    邹云航立刻讲了起来,每讲一页,丁尹为他翻下一页。大夏认真的望了两眼丁尹,若有所思。

    突然邹云航问向丁尹,你简单的总结一下淮扬菜的特点,我也不能长篇大论说上半天,还是以吃为主嘛?

    “师父,哦,邹总,在下不才。也请各位贵宾见谅。咱们第一楼的菜肴,源于中国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主要特点是讲究刀工和火工、擅长炖焖,最重要的是原料新鲜,注重本味和养生,制作精细,加工讲究,平中出奇,南北皆宜。为中国国宴常用菜品。

    很快,这桌贵客惊动了所有人。不一刻,萧婕、吴茗、苗俊轩等人纷纷过来,大夏先生笑道:“不要如此兴师动众,老哥,我有一个要求,你教我吃汤包,大家看一下文思豆腐表演,再来个魁龙珠茶道。”

    丁尹望向吴茗,低低嘱咐道:“喊羽秋过来,准备茶道表演。”

    吴茗道:“羽秋生病了。”丁尹急道:“那怎么办,这要砸锅丢脸了。”见吴茗一脸黑线,这才惊喜道:“哦,我想起来了,还有个备胎。吴茗,你上。骚瑞,我不是那个意思,王牌总在最后出场。”

    萧婕冷冷注视着丁尹,忍不住说了句:“这个时候,还有心思撩妹,真有你的。”

    “萧婕,什么叫撩妹,请你思想干净些。想要我撩你,没门。”

    “你——”萧婕一时气急,竟说不出话来。不想邹云航声音传来:“萧经理,请你现场表演一下蟹黄汤包的制作,今天我和大夏先生共尝汤包。”

    大夏爽朗的笑声传来,第一次吃汤包闹了洋相,还是包总教的,今天再重温经典,要麻烦老哥了。

    邹云航指着丁尹,这是第一楼丁经理,请他给你讲讲汤包的故事。

    极妙!

    吃一样东西,首先要记住口诀。你听说过这样的事吗当然,如果你品尝过扬州汤包,那自然见怪不怪了。丁尹的开场白立刻引得众人兴致。

    只见萧婕已准备好器具物料,现场制作起来。她介绍着馅心,是选用湖蟹、鲜猪腿肉和散养老母鸡等上佳原料秘制。制作馅心时,把治净的猪肉皮煮烂熟,切碎加原汁鸡汤或骨浓汤熬成水晶冻。皮冻掺和肉丁蟹黄蟹肉制馅,冷则成冻,如粒粒水晶;热则成汤,味厚醇和,鲜无穷。

    接着萧婕开始捏制汤包,与发酵包子不同之处,汤包面皮用的是呆(音ái)面。用高筋粉加冷水和成面团,讲究手法,反复揉按,上劲能兜着住冷馅热汤,并不需要发酵。皱褶间距均匀,整整30个褶子。封口脐头小,收口紧实,浑圆饱满。然后放入蒸锅中蒸制。

    大夏问道:“汤包有什么历史呀?”

    邹云航指着丁尹,这是他的强项。

    大夏做了个邀请的姿势,小兄弟请吧。

    丁尹望了一眼苗俊轩,低声嘱咐,胖子,你到厨房把关好每道菜,待会客人吃到一大半时,你在上楼,认真听每位大咖的意见。

    说罢,便娓娓介绍起来,众人听得频频点头。

    汤包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市场就现雏形,宋人吴自牧《梦粱录》中即有记载:更有包子酒店,专卖灌浆馒头、薄皮春茧包子、肉包子、鱼兜杂合粉、灌大骨之类。以“灌浆馒头”之名流传演变,在扬州创新发扬。清代《扬州画舫录》卷一:““其点心各据一方之盛……二梅轩以灌汤包子得名。”盖扬州庖丁首创,如今制法、口感更得以传承光大。由传统灌汤包

    子变化而来的汤包,是包子系列中以水调面制作的品种.也是扬州著名时令美点之一,其时令特色来自馅心,尤以蟹黄汤包著名。

    而用鲜肉、皮冻为馅,蒸制而成的包子,即可小笼亦可汤包,是对孪生兄弟,为四季时令佳点。《邗江三百吟》中就有记载灌汤肉包:“春秋冬日,肉汤易凝,以凝者灌于罗磨细面之内,以为包子,蒸熟,汤融而不泄。扬州茶肆,多以此擅长。”清严镜清《广陵杂咏百首》:“扑面风寒冬节交,茶坊一例卖汤包。”这些记载,见诸于清康乾嘉时代,可见当时汤包不仅为扬州厨师善制且已在扬州普及。

    汤包风味独特,但进食讲究技巧,嘉庆年间扬州诗人林书门在《邗江三百吟》中继续提醒道:“到口难吞味易尝,团团一个最包藏。外强不必中干鄙,执热须防手探汤。”颇为形象地揭示了汤包的特点及食用时须注意的事项。许多老客声称自己对吃汤包的口诀谙熟于心,这就是: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最后一扫光。

    本站网站: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