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画地为牢一
张角这边听到对面汉军突然爆发出来的“万胜”之声,心中顿感不妙。
他在起事之前,就曾经遍历河北之地,对于这些胡骑部落的分布也有相当的了解。
鲜卑胡骑早已经摆明车马要做第二个匈奴,不管是官军还是黄巾,都照杀不误。
南匈奴和乌桓,则是一边利用汉朝以胡制胡,以胡戍边的边疆国策,不断要求物资上的支援,一边又偷偷养精蓄锐试图脱离汉朝掌控。
假如说是南匈奴和乌桓骑兵,也并不一定会铁了心站在官军一边,有聪明的应该会知道,这时候,作壁上观才是最符合胡人利益的选择。
张角抬头看向了对面车架上的卢植,汉军的中军大旗已经逐渐往前线押上来,侧边的军阵也丝毫没有防备骑兵冲击的架势。
“卢子干,你到底有什么把握,觉得胡骑一定会帮你们的?”
“你到底是在虚张声势,还是想给胡骑一个理由参战?”
张角紧紧握住车架栏杆,他确定不了对面的战略。
卢植眼神坚定地望向前方,自己有绝对的把握吗?没有!
临战之际,谁也没有绝对的把握。
两军相杀,除了看得见的兵甲粮草,最重要的就是军心。
军心即人心,而人心千变万化,谁人敢言尽在掌握!
何况来的还是胡骑,非我族类,其心如何?
叛我?背我?弃我?
还是助我?臣我?服我?
有太多太多的可能了,卢植只能做自己能做的,尽力做到最好。
“压上去!全部压上去!”
“友军在侧!无需顾忌!”
“全军奋进!”
“大丈夫尽忠报国,功成名就,就在此时!”
“高官厚禄,宝马香车,尽归凯旋之士!”
战鼓越发激昂澎湃,号角呜声越发悲壮。
卢植声嘶力竭地呐喊:“苍天悠悠!烈阳灼灼!汉军何在?”
汉军激动相应:“在!”
“大风起兮!”
“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
“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
“守四方!”
······
此刻理想与现实重叠,汉军不仅是为了皇帝承诺过的高爵厚赏,云飞扬,归故乡,守四方,也是为了实现我大丈夫之志也!
卢植拼尽了全力,甚至让中军大旗进到了一箭之地的范围内,即敌军弓弩手的有效射程之内。
这是个非常危险的举动,主帅随时有可能被射杀。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但君子亦当捐躯赴国难,休戚与共!
我做到了我所有能做的,甚至将汉军的边缘侧翼全部暴露出来,连我这个主帅也亲自押上前线,与将士同进退。
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护乌桓校尉,宗员!
你能控制的住这些胡骑吗?说服这些胡骑帮助我大汉吗?
孙子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
不管是邺城还是现在的曲梁,卢植都没有采取正面攻城的策略。
一方面是不想手下士卒损伤过大,一方面也确实是有更好的办法。
出洛阳之前,皇帝就问过他的意见,南匈奴和乌桓骑兵,谁更适合协助平乱。
他仔细权衡了过去历史上的关系,选择了乌桓。
因为乌桓从来没有真正壮大过。
同样的赏赐,在南匈奴单于心中可能激不起波澜,甚至觉得是在侮辱,但对世代受到匈奴压迫的乌桓来说,更能感受到大汉的威严和诚意。
恩德之心,王道之赠,汉家余威。
他认为乌桓会更倾向于帮助汉朝。
这是卢植在外交上的考量,乌桓是最适合的盟友。
而对付黄巾军的战略,他在一开始就制定好了,在朝歌迎头痛击,驱赶周围小股偏师,明目张胆地告诉张角,汉军来了。
随后悄然夜袭,消灭其有生力量,最好能阵斩张角,这样就不用依靠外族骑兵了。
虽然出了一点差错,张角主力大部撤回了曲梁,但消灭其骑兵主力部队的任务圆满完成。
骑兵不同于步兵,没办法在短时间内重新组织起来。
而他只要将黄巾贼军引诱出城,再让乌桓骑兵在约定的日子千里奔袭,快速到达战场,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计谋很简单,越简单的计谋就越不容易出错,也最不容易抵挡。
堂堂正正之谋,任你看穿又如何?
大局,在张角答应出战的那一刻就决定了。
黄巾贼寇不得不答应,新败之军,若是不散,则亟需证明自己,证明上一场失败的原因只是一时大意,而非技不如人。
卢植轻笑一声,新军都是这样的,倔强,不服输,受不得挑衅。
这既是新军的优点,也是新军的弱点。
而这一次,则是黄巾贼寇的最后一战!
伐交,伐谋,我卢植做了一切我能做的。
胜负,便看天意了。
苍天在上,可还佑我汉祚?
卢植拔剑向天,“汉军!威武!”
“汉军威武!”
“汉军威武!”
官军士兵的呼喊越发热烈,他们没有像自己的主帅一样想那么多,他们坚信那支胡骑是自己的友军,此战,必大胜而归!
张角的脸色越发低沉,卢植的一番操作,使得官军的攻势比之前猛烈不少,前列阵线已经逐渐向他这边靠近。
潮水一般的压力正压在他的肩头。
他再度转头观察起那支敌友不明的胡人骑兵。
此刻,他们仍然朝着两军中线进发,三角锥形的骑兵阵列,角尖不偏不倚,朝着战场中央而去。
看不出半点有偏帮任何一边的趋势。
“天公将军!汉军中军大旗又向前移动了!”
张角回头望去,卢植的大旗距离阵势交战前列只有五十步了,数十名盾牌手挡在他身前,弓矢如雨落下,想要穿透盾牌间的缝隙,射杀敌军主帅。
但那杆帅旗,始终不曾动摇,牢牢地钉在那里。
张角咬咬牙,“命后军右三营,摆密集枪阵,护住我军侧翼,防备胡骑冲撞!”
“是!”
这道命令一下,战场局势瞬变。
本来黄巾军和汉军就属于不相上下的水平,黄巾军失去了这三营的支撑,而汉军则全线压上不留半队防备。
胜负,已经初露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