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长袖善舞政为上后院起火最堪忧
自太原西入关中,必沿汾河谷地,然后西渡黄河,从此一马平川,可直达长安城下。
其间颇多富庶的大城小镇,隋朝在这块战略要地上,布置有了二大军事重镇和西京长安,东都洛阳遥相呼应。
这二大军事重镇,一是宋老生驻扎的霍邑,二是屈突通留守的河东。
自从拨掉了西河这颗前进路上的钉子后,李渊留下第四子李元吉镇守太原,然后发布讨伐檄文,正式扯起大旗,挥军直向关中进发。
在檄文中,李渊痛斥炀帝杨广的荒淫残暴,失德失政,不可救药。
在檄文的最后,李渊慷慨激昂地说:“(唐公李渊)苟利社稷,专之可也。废昏立明,敢遵故实。……放后主(杨广)于江都,复先帝之鸿绩。”
可见,李渊的起兵目的,表面上只是反杨广本人,不反隋朝。
但是,正如他自己所说,这不过是掩耳盗钟的把戏,谁都知道他举兵造反,最后的目标,必然是建立新朝,自己做皇帝。
这是个二重奏,第一步是废炀帝杨广,尊立长安留守的代王杨侑,第二步,在时机成熟之际,必然改朝换代。
李渊在西河城显示了他作为新朝之主必要的素养。
建立新的秩序和带来新的希望,是任何一个新当权者的第一要务。
李渊的政策让人眼前一亮。
他招贤纳士,扶危济困,平冤理狱,敬老尊贤,并且李渊,亲自深入一线,和百姓见面,这种平易近人的作风,让李渊迅速赢得声誉。
巨细无遗,事必躬亲,这当然是非常巨大的工作量,以至于李渊经常工作到非常晚的时间。
这种万事亲力亲为的风格,甚至遭到了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反对。
他们发自肺腑地对李渊说:“自余常事,请付司存。巨细以闻,恐疲神思,又虑将佐等不被委任,颇以自疑。”
但李渊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回顾了一生的经历,并且点出了自己的弱点:“未有无功而居帝王者也。吾生自公宫,长于贵戚,牧州典郡,少年所为,晏乐从容,欢娱事极。饥寒贱役,见而未经,艰难险阻,闻而不冒。”
最后,李渊说出了自己真正的用意:“在兹行也,并欲备偿,如弗躬亲,恐违天旨。”
如果说李渊以前是高居庙堂之上,那他准备在此次入关途中,备尝人间冷暖,他深知,多历忧患,才可以在身居高位时,不忘初心。
读万卷书,终要行万里路,方可大成。
同时,李渊也抓紧时机,教育教导自己的二个儿子,他接着对他们提出要求:“尔等从吾,勿欲懈怠。”
勤政当然是美德,但这只是种常规的操作,并不能立即引爆政治上的优势。
于是,李渊给民众带来了一个和隋朝完全不一样的福利。
他祭出了一大杀器,那就是大规模授与官职。
于是,西河军民开始见证神奇的时刻。
李渊摆开架势,一边询问对面人的履历才能,一边下笔填写官职告身。
李渊写得一手好字,并且训练有素,写得又好又快,有时遇上好的纸张,真是笔走龙蛇,下笔如飞,一天之内,就可以写成一千多份官吏委任书。
这当然是皆大欢喜,人人得偿所愿,每个人都喜笑颜开,奉李渊为神明,真是天下之主。
李渊不过是才举义兵,离造反成功还差十万八千里,这种大规模授官,当然只是一个空头支票,但能给人巨大的鼓舞。
这并不是李渊的首创。
李渊惇惇教导他的部下说:“不希爵赏,汉氏(刘邦)以兴。比屋可封,唐之盛德。吾方稽古,敢不遵行。天下之利,义无独享。率土皆贵于我,岂不益尊乎?”
实际上,李渊通过授官,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
他们共同绑在一条船上,可以同进退,共荣辱,也能让持有官职者尽心竭诚。
并且,李渊此举也是对于隋朝,对于杨广的直接反击。
当年,杨广被突厥围困在雁门关,在面临生命危险时,他也开始向部下许诺重奖,也封出了无数官职。
但是,雁门之围才解围,他就失言失信了。
这引发了政治上的危机,李渊亲身经历过这件事,并且记忆犹新。
李渊回首前程,心驰神往地接着说道:“(杨广)在难即许授大夫,免祸则惟加小尉。所以士无斗志,将有堕心。版荡分崩,至于今日。……好生任赏,吾觉其优。当以不日而定天下,非卿等小见所及。”
政治,确实是李渊所长,但造反,是要讲实力,也只讲结果。
开胃的小菜吃完,就到了见真章的时候了。
霍邑和河东的守军,成为李渊面前的二只拦路虎。
谁将吃掉谁?
李渊似乎完全不放在心上,认为这二个对手对自己构不成威胁。
他说道:“(宋)老生乳臭,未知师老之谋;屈突(通)胆薄,当无曲突之虑。”
接着,他胸有成竹地说出自己克敌制胜之法。
“屈突(通)尝破玄感,时人谓其能兵;(宋)老生数败群盗,自许堪当劲敌。无识之徒,因相谄附。谓其必然制我,不遣援兵。我若缓以待之,彼必以吾为怯。出其不意不过一两个月,并当擒之。”
李渊虽然信心满满,但老天爷似乎想考验他,他的前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因为,他遇上了天敌,这次,老天爷没有帮他。
自从李渊兵发太原之后,就一直在下雨,并且远远没有停止的迹象。
虽然李渊和他的二个儿子,天天在苦练内功,亲自巡视兵营,与士卒同甘共苦,以各种方法激励士气。
但雨就是一直下。
这引发了严重的危机,一是秋雨泥泞,无法行军,二是大军困顿,粮食供应出现了危机,三是久居不动,士气兵心未免疑滞。
在这进退二难的当口,回太原运粮的队伍带来了一个最让人担心的消息。
据传,突厥和刘武周将会联兵进犯太原。
这是目前李渊最害怕的局面。
太原是自己的大本营,自己所率领的兵将,都是太原附近之兵,这次自己倾巢而出,全力西进,本来需要一个完全稳固的后方基地。
如果太原老巢被攻破,后院起火,那他领导的这支部队,立即会崩溃。
一切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李渊为了取得突厥的支持,已经降低身段,俯首称臣,并且许以重诺,送人送钱送布帛,开出了令突厥人无法拒绝的价码。
更重要的是,在离开太原之前,他和突厥已经完全达成了协议,为了保险起见,他还专门派遣刘文静出使突厥。
难道事情发生了不可预测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