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陈氏发难
半日左右。
太子霍乱后宫的消息甚嚣尘上,明显是有心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尤其一些读书人,在茶馆酒肆,暗暗将姜堰批得体无完肤,国子监的学子也都在议论此事。
姜堰坐稳东宫面不改色,任由事态发展,期间召见田雨相,给了她一张纸。
“你真要跟陈氏起冲突?”
田雨相大吃一惊,纸上尽书陈氏罪状。
比如兼并良田,把持书卷,阻挡寒门子弟,断绝天下人进取之路等等。
姜堰正色道:“连夜印刷,你武艺高强,两日后我要在京城大街小巷看到传单,别用我们的纸,另外再散播关于陈贵妃的消息出去。”
“我照做便是,反正出问题别找我。”
一日清晨。
无数传单洒满京城大街小巷,京师震荡。
读书人睚眦欲裂,热门话题从姜堰霍乱后宫,一下转移到了陈氏罪孽上面。
“该死的陈氏!书卷价格那般高,简直毫无人性!”
“陈贵妃正是陈氏的人,太子关的好!”
“听说陈贵妃的贴身侍女,打算谋害太子妃,幸亏太子懂得岐黄之术,否则太子妃难保。”
“难怪太子动怒。”
传单遍地都是,流言蜚语也在短短半日便散播开来。
所谓三人成虎,传到最后,陈贵妃成了蛇蝎心肠的毒妇,其罪当诛的那种。
杨开怀听闻消息,即刻派人赶赴淮阴。
姜堰既然要跟陈氏作对,他不介意再添一把火,若姜堰挡不住陈氏怒火,监国之位难保,也是他不为陈氏官员求情的原因。
其实他杨开怀虽和五姓七望都有往来,但他很清楚,五姓七望根深蒂固,王朝更替而不朽,他们打心眼里瞧不起杨氏,只是忌惮他首辅权柄,求他怕他,虚与委蛇罢了。
淮阴陈氏庄园内,家主陈长峰勃然大怒。
“竖子,安敢如此!我陈氏为大夏文治兴盛,居功至伟,一介黄口小儿,莫以为太子就可为所欲为!”
陈氏召开了紧急族老会议。
“我等当收回捐献的粮钱!”有族老愤怒地提出建议,陈长峰摇头道:“不可,捐钱名义给予功德柱,实则是给了杨首辅。”
“我们怎么办?”
“不必心急,传下去,即刻停止供应国子监的纸张和书籍,另外皇室的贡纸也停了,关闭全国各地的书店!”
“没错,都是姜堰的错,天下读书人岂不是要活撕了他!”
“黄口小儿,这就是你招惹我陈氏的下场!到时看你如何坐稳监国之位。”
陈氏上下充满了欢快的气氛,巴不得早点看到,姜堰跑来淮阴摇尾乞怜的可怜样。
东宫之中,萧萦忧心忡忡。
近日淮阴传信到丽人阙,陈贵妃狂言让太子放了她,并为她肃清流言。
话里话外,威胁意味十足。
姜堰依旧面不改色:“急什么,再等等。”
“殿下,蔡氏兄妹求见。”
杨衫月忽然来报消息,姜堰召二人入花园。
兄妹俩极为谨慎,甚至稍稍改变了形貌,鬼鬼祟祟,唯恐被人认出来。
姜堰哭笑不得,“两位不必紧张,本宫这里很安全,有话但说无妨。”
蔡琼肃然道:“蔡氏愿与殿下合作。”
他现在答应得痛快,说白了不见兔子不撒鹰。
外人不知其中利害,但他蔡氏却心如明镜,太子手握镇国重器,陈氏以为断却纸张供应,关闭全国书店就可令太子上门就范,简直痴人说梦。
姜堰也不藏着掖着,短期内需要大量纸张,单靠漳河的工坊的生产力,根本没有多少,蔡氏加入正可以填补缺漏。
此外,姜堰还有着要求。
蔡妍笑吟吟地问:“殿下尽快言明,我等一定遵从。”
“两位是聪明人,陈氏独霸造纸术,掌握了天下人唯一的晋升之路,本宫愿与寒门共襄盛举,不可再出第二个陈氏。”
兄妹二人对视,心照不宣。
其实他们本想着用廉价纸和陈氏碰一碰,捕获寒门之心,但关中传来书信否决了他们的提议,一则不宜和陈氏结怨,二则国之重器,殿下不可能放手给一个家族,蔡氏只要躲在太子身后,跟着喝汤便是。
蔡老爷子在信中说的,也是姜堰的要求,蔡氏出人工物料以及工坊,他姜堰出技术,三七分,若蔡氏效忠,可五五分成,此外赠送功德柱头名,位列五姓七望之首,前提是他们不怕功德柱排名暴露他们效忠的事实。
蔡琼陷入了沉思。
廉价纸一旦展开,势必会将陈氏打得落花流水,天下人读书人何其多,其中的利润不是小数,姜堰肯许诺五五分,足见拉拢的诚意。
另外来信中,老爷子隐晦地提醒,先前因太子假借蔡氏之名运粮,致使蔡氏得罪了杨开怀,如今再跟杨氏合作,指不定哪天会被卸磨杀驴,倒不如归顺太子,赌一个前程。
“哥,你在犹豫什么?太子看得起蔡氏,我们应该答应。”
蔡妍本就崇拜姜堰的魄力与诗才,见大哥犹豫不免急了。
姜堰心中发笑。
让利给蔡氏,是不得已而为之。
五姓七望不可能全部打压,对付其他家族需要有一族助力,方可大展拳脚,蔡氏正是最佳拉拢对象,如果蔡氏表现好,将来将蔡妍收入后宫也不错。
“好!我蔡氏愿意辅佐殿下,但希望殿下可以给我兄妹一份保证。”
此时的蔡琼肩负着蔡氏一族的兴衰荣辱,非但高兴不起来,反倒有些难以呼吸。
万一姜堰失势,蔡氏将万劫不复,可谓豪赌。
“本宫不想用空口白话给你们保证。”姜堰皱了皱眉。
蔡琼呼吸一滞,蔡妍冷不丁地问:“敢问殿下,心目中的天下是如何模样?”
“天下大同,人人安乐,大夏兵锋所指,蛮夷皆服,万国来朝此为盛世。”
短短一句话,使得蔡妍美眸凝固,蔡琼也惊得合不拢嘴。
若其他人说这些,他们肯定嗤之以鼻,但能研究出纸张,同陈氏争锋照拂寒门,已有明君之相。
瞧蔡琼依旧沉默,姜堰索性带俩人去东宫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