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逆清1845 > 第348章 台面斗争

第348章 台面斗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自从攻占了京城之后,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的矛盾逐渐公开化,各王入驻内城之后,各自占据了一片宅邸以为王府,互相之间的来往也越发稀疏,不过洪秀全虽然已经在争夺权力,但是却无法改变现有的格局。

    因此,在这一段时日里,太平天算大力南下,只是让北王韦昌辉率军南下山东,如今已经处于相持的态势中。

    也不知是太平军攻下京城后,锐气已失,还是因为林则徐的两江练军国上下依然在听从东王杨秀清的号令,而杨秀清则将自身的精力主要放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协调内政,推行《天朝田亩制度》,另一方面则是筹备西进一事。

    与赵源所想一般,杨秀清并没有打已经逐渐找到对付太平军的法子,山东战局的进程十分缓慢,像林则徐坚守济南,孔繁灏死守曲阜,通过营寨坚城楞是挡住了太平军的进攻。

    与此同时,复汉军海军在这个时候选择北上,封锁了渤海湾,以致于太平军不得不将兵力铺开到沧州、滨州、东营等地,防止复汉军抄后路登陆。

    在军事方面遭受了挫折后,杨秀清在实行《天朝田亩制度》一事上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阻力,要知道太平天国的制度乃军政教合一,从最大程度上去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才干大事,但是这么做就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需要大量有素质有经验的基层官员。

    现实问题就摆在这里,太平军内大把大把的文盲,在打下京城后才有少量的文人投靠,而光用这些文人很难管理好这么大的行政体。

    要知道,汉王府在推行乡公所这一个不起眼的改革时,光是官员人数就增加了上万人之多,造成了行政成本偏重的局面,而这些还是建立在汉王府拥有绝大部分富庶的士地以及良好的财政基础上。

    反观太平军,目前只有半个被打得残破不堪的河南和一个人口流亡的直隶,还要按照《天朝田亩制度》将老百姓当成军队进行管理,要将每一万三干多家编成一个军,光是一个军的各级官吏就有一干多人,而目前半个河南加上一整个直隶就能编出几百个军出来,光是官吏就要几十万人之多,想要这么大规模有素质有能力的基础官员,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在这种情况下,《天朝田亩制度》推行中遇到了大量复杂的问题,且难以进行解决,只能不断地积累问题,酿成人心思乱的局面。

    像东殿文武大臣中,连傅学贤、陈承瑢这些有见识之人都看到了隐藏在下面的危机,他们只能向杨秀清进行劝谏,其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男女分营的事情。

    男营、女营制度最初是为了方便行军作战所采取的临时措施,但并不能持续进行,否则人口就会出现大问题,而对于这件事,杨秀清倒也颇能纳众,很快就颁布了东王诏,决定废除分营制度,赢得了太平军内部的一片欢呼。

    洪秀全自然也不甘示弱,他不愿意在人心争夺上失利,便同样下达了旨意,让人按照官职大小给军将择妻,若是女子不够就从灾民中选未婚少女或年轻一些的寡妇,这一旨意下去,顿时让不少太平军将士们欢呼雀跃。

    傅学贤将这一情况汇报后,脸色有些难看:“东王,此事明明乃殿下首肯,如今却又变成了那人的功劳。”

    杨秀清摆了摆手,轻声道:“不去管他。我且问你,京城、直隶荒废的士地可曾丈量好了?百姓可曾编伍团营?”

    “还请东王放心,属下已经将京畿周边士地尽数清丈完毕,收容百姓超过三十万家,差不多可以编出二十二个军。只是相应的官员人选还比较缺乏,需要及时调拨。”

    杨秀清眉头微微皱起,道:“人员会安排,但是只会到旅帅一级,其他卒长、两司马和伍长,还是要他们自己解决。”

    说来也是无奈,杨秀清也发现自己已经有些无法掌控最基础一个层级,实在是因为需要的官员太多,导致目前出现了缺口,关键还不能大规模抽调太平军的老兄弟,否则将来战斗力又无法得到保证。

    “只要将来能一统天下,那么这些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了。”

    复兴三年四月,汉王府所举行的辛未科举会试即将在金陵举行,其中各省的乡试已经初步完成,所有通过乡试前来参加会试的士子们都齐聚金陵——按照新的制度,那些通过了秀才科考试但是没有通过乡试的士子们,都可以去当官,从乡公所开始干起,而这些已经通过了乡试的家伙们,则将来至少可以从县衙佐贰官开始干。

    除了这些通过正规考试的家伙以来,诺大的汉王府朝廷还有大量的空缺等人来当官,像这些官员一部分是通过特别推举机制进入,还有一些人属于军转官员,他们过去都是复汉军中的佼佼者,因为战争导致受伤而无法继续服役,便纷纷转业到地方,从基层官员开始做起。

    正因为这一盛况,也导致金陵城内最近都变得有些乱哄哄,不知道多少个想要做官的家伙挤在各个府邸前,希望能够谋取一官半职。

    赵源原先还不知道,后来发现以后,对这些家伙自然毫不客气,直接出动了内务司,将一部分行贿受贿之人投入了监狱,并且对剩下的人也进行了严厉的警告,这才让风气为之一振。

    “启禀殿下,这一次会试的所有科目都采取新制,只怕会让许多人不太适应。”

    负责会试进程的潘师宫脸上带着几分担忧之色,他沉声道:“臣看到前些日子,已经有人在报纸上抨击朝廷取士不公。”

    “一些个酸儒而已,说几声不要紧。”

    赵源丝毫不以为意,“大势不可更改,聪明人终究会顺势而出。”

    的确,未来华夏的建设必须要这样的一批有新思想的人来实现,过去传统的儒生士大夫也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新式教育的发展已经不可阻挡,且这个过程也只会越来越快。

    潘师宫沉吟了一番,道:“殿下,眼下唯恐有一处隐患,这一次科举之事竟然被与公局联系在一起,有人说殿下不公,公局中有人交纳商税可入,那么有人缴纳田税,是不是同样可入?而这一次新科举未免太偏袒商人了。”

    原因很简单,新式科举里面大幅度减少了传统经传的内容,而是增加了大量的实学,包括数学、格物等科目,像这些科目又都是商家子弟所擅长的内容,并非传统士大夫所擅长的内容。

    潘师宫作为新锐势力潘家的代表,对赵源自然是极为支持,他之所以说这些,也是希望试探在赵源的心中,推行工商的决心到底有多大。

    “士农工商,四民平等,这一点我从来不会改变。”

    赵源首先强调了自己的立场,继续道:“公局本身是反应下情的渠道,参与公局者也都是我汉王府的子民,并无高低之分,而将来商税和农税之间的关系也不会像现在这么泾渭分明,终究需要并轨。”

    实际上,在目前的汉王府内,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此保持着担忧的态度。

    许多人认为一旦商权太重,就会出现绅商勾结,到时候上欺君,下害民,恐怕会造成亡国之象。

    在历史上,绅商勾结的现象屡发不止,不说其他,光是大清朝能够入关夺取天下,跟山西商帮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后来又被封为‘皇商’。

    至于到了现在,江南、两淮的豪商同两江官僚集团之间的关系堪称错综复杂,像曾经长期担任领班军机大臣的曹振镛就是两淮盐商子弟,现如今在盛京的何汝霖也是两淮盐商的代表,至于潘世恩所代表的苏州潘家,则同样跟江南豪商有很密切的关系。

    对于这一点,绝大部分人都不认为绅商勾结是好事情,需要进行控制

    但是在赵源看来,他并不认为这一点有问题,原因很简单,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是要求官员给商人保驾护航,就是要求贵族去为商人说话,因为这是资本发展的天性!反过来说,现如今工商力量并不算强大的时候,过度强调这一点,多少有些过头了。

    总之,利益的争斗需要摆在台面上来做,但是绝不能轻易动用规则,否则将来就彻底无法培育出真正的资产阶级了

    wap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