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逆清1845 > 第309章 出兵海参崴

第309章 出兵海参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当今天下,最了解士林、士大夫的人,还得看常年浸润在大清官场的老狐狸林则徐。

    在这一点上,作为后世人的赵源,固然已经接受了这个时代的洗礼,可是对这帮人的了解依然只是停留在皮毛,而左宗棠和罗泽南这些人也只是深入一步,了解到了筋肉,唯独像林则徐这种半生时间都在官场上的大吏才更加深刻理解帝国运转的本质。

    林则徐一眼就看穿了当下局势最大的变数,但是他却没有继续延伸下去,而是笑道:“罗山,你可知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听到这里,罗泽南微微皱起眉头,道:“穆翁的意思,清廷还有后手?”

    “没错,朝廷求助英、法无果,已经死心塌地去联俄通俄了。”

    林则徐的脸上再一次浮现出冷笑,他冷哼了一声道:“自从汤阴之战失败后,朝廷方寸大乱,将耆英派去联俄,该答应的不该答应的都答应了俄人,可谁不知道,俄人狼子野心,对于远东之地更是虎视眈眈,若是再这么让其辈蚕食下去,只怕将来远东再也不属于华夏了。”

    罗泽南微微一怔,他能感受到林则徐言语间的痛苦,也能感受到那一种无奈。

    局势使然,爱新觉罗家族向来视天下为己物,将‘宁与外贼,莫给家奴’的思想贯彻到底,况且他们通过投靠俄罗斯的方式,也的确在将来备上了一条退路,就算太平军或者复汉军打到了关外,还得跟俄罗斯人相争,而这由谈何容易?

    天底下没有真正的傻瓜,所有人都在争那一线生机,一线希望。

    “穆翁,当前局势,该如何破局?”

    罗泽南的神情十分诚恳,他知道这件事一日处理不好,对于华夏而言将会是一场重大的灾难和痛苦,而这也绝非赵源所愿意看到的变故。

    当然,林则徐之所以说这番话,其目的就是希望复汉军能够改变这一情况。

    “眼下你们所行韬略都是正确的,没有根基只能强横一时,迟早会凋亡,因此指望你们迅速一统,北击俄人,并不现实。若是你们能够在远东建立一据点,并持续维持下去,或许能将将来的局面不会过于被动”

    林则徐叹了一口么,道:“当然,想要做成这件事并不容易,毕竟万里之遥,岂非寻常之事?只是老夫由衷地希望,若是能够将这件事办成,远东将来或许还能留在华夏的疆域之中”

    “晚辈明白,这一点晚辈一定会当面告知汉王殿下。幸而有穆翁提醒,这件事将来无论能不能做成,殿下也绝不会忘记穆翁有功于国家,有功于民族。”

    罗泽南没有承诺行与不行,但是他也知道这一情况已经不容忽视了。

    林则徐摆了摆手,道:“抛开这件事不说,眼下必须得有人去阻太平军一下,否则一日太平军直接攻占了京城,等于将清廷向俄人的怀里更推一步老夫愿意率领两江练军北上勤王,也算是为你们拼了老命去牵制太平军,还顺带着勾着清廷的那点心思,这么大的功劳,你们总该给一些好处。”

    罗泽南立刻拱手道:“穆翁率领两江练军北上,自然不能空手而去,一万条燧发枪,三十门六磅长洲炮,再加一百万银元,如何?”

    有了以上这些物资,就算以复汉军的标准装备一个师也没什么问题。

    当然,送给林则徐的这些枪炮,大部分都是复汉军淘汰下来的旧款,相对于目前装备的最新版本燧发枪,在射程和精准度上都要差不少,不过比起太平军的那些家伙事自然要好上太多。

    这也是必要给出的东西,因为林则徐北上勤王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同样也能有力牵制太平军,有了两江练军和苗沛霖的淮北苗家军,至少太平军不能肆无忌惮地继续往北面打,等到将来赵源梳理完当下内政情况后,就能够腾出手来对付太平军,而这么一来也能避免清廷过早一头扎进俄罗斯的怀抱,将来也就有机会跟俄人在远东一较高低。

    然而,林则徐却摇了摇头,嘿嘿一笑,道:“这些东西就算老夫不说,你家汉王殿下都会主动给,但是现在老夫想要的,也只是为了子孙计,镜枫跟着我去北边,听孙、心北、幼丹就都留在南边吧,将来还请汉王殿下给他们一份生计。”

    罗泽南立刻拱手道:“若是此事能够办成,林家少说也是一侯一伯,至于官职嘛,自然随听孙、心北、幼丹的心意去选,若是将来镜枫贤弟南归,殿下也绝不会亏待。”

    林则徐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老夫就算死在了北边,也没什么顾虑了。”

    众人连忙上前劝慰一番,但是人人的脸上依然透着掩盖不住的喜色,两江的局面到了眼下可谓是皆大欢喜,既避免了战火纷争,也让两江练军有了去处,还能牵制太平军的步伐,而在座众人也得了富贵,真可谓一石四鸟。

    尤其是林则徐林穆翁,也避免了临了背上一个背主的名头,真可谓为国为民为天下,孝子贤孙双俱全。

    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十八日,林则徐率领两江练军在江宁宣布北上勤王,浩浩荡荡地率军沿着陆路一路北上,而此时苗沛霖也得到了赵源的授意将道路放开,当然苗家军也在沿途强势围观,生怕林穆翁来一个假道伐虢。

    当两江练军刚刚撤离江宁后,复汉军第一军的四个师也顺利进入江苏,沿途城镇尽数易帜,以潘曾绶为代表的原两江体系官员集体投诚,他们一个个剃掉了辫子,捧着官帽,毕恭毕敬地等待着复汉军进入江宁。

    等到复汉军第一军第二师不费一枪一单进入了江宁后,赵源的命令也迅速抵达过来,任命潘曾绶担任江苏巡抚,其他一应官员也各有任命,迅速在江苏推行三大政策,并正式改江宁为南京。

    在赵源的想法当中,接下来就会移镇南京,一方面在统一天下之前,以南京为首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安定两江局势,没有什么比自己亲自过去更加有效——实际上,当初从广州到武昌,再从武昌到南京,其实都是一个逻辑。

    武昌行宫中,十月深秋已经带来了几分寂寥之意,汉王府君臣此时正汇聚在一起,针对接下来的战略方向进行规划。

    就在两江事态和平解决后的第三天,复汉军第二军的前锋兵力沿着水路两路要道进入四川,只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传到战况。

    对于汉王府君臣而言,所有人则都围在了书桌前,目光都盯着桌子上面摆着的一封书信。

    这封书信正是罗泽南派人急递过来,其中的内容正是关于清廷和俄人勾连的消息,其中部分消息也得到了军情处的证实——在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耆英与俄罗斯公使普提雅廷将军打得火热,很显然双方的谈判进程只会随着战局发展而越发加快。

    赵源的眉头也紧紧皱在一起,历史线早已经面目全非,这个时候清廷为了活下去,做出任何选择都是有可能,况且他也从其他渠道得到了清俄密约的部分内容——清廷打算割让新疆西北、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领土,来换取俄人出兵干涉。

    实际上,这一消息正是英国公使故意透露出来,目的其实也是为了斩断俄人侵入远东的动作,这么做会直接影响到英国人在远东的利益格局。

    当然,局势发展到了这一步,背后的博弈已经变得越发激烈,远远不是一个势力能够左右,即便的英国人面对清俄密约也没有太好的干预手段,只能将消息透露给赵源,借助赵源的手来干涉这一局势。

    “看来咱们不得不立刻北上了。”

    赵源轻轻叹了一口么,他倒也没有过于愤怒,局势随时都可能会发生变化,只能按照局势的发展来不断调整。

    左宗棠顿时皱起了眉头,道:“王上,眼下第一军刚刚进入江南,表面上看是不费一枪一弹,可实际上也藏着几分凶险在里面,这个时候大军不宜调离,否则很容易导致江南不稳。”

    的确,林则徐将两江从事实上移交给复汉军,并非所有人都心甘情愿,尤其是清廷派到江南的钉子,这个时候恐怕已经在串联江南各方不满的势力,随时有可能跳出来咬上一口,这个时候大军坐镇必不可少。

    至于短时间进行新扩军,不说财政上能否支持,光是人员训练以及军械问题,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处理。

    赵源却摆了摆手,道:“不是北上中原,而是北上远东。我打算将近卫师的一个营派遣到海参崴去,先将那里占起来。”

    “海参崴?”

    这下子轮到在场众人傻了眼,他们固然都是博学多闻的有学之士,但是针对海参崴这个名字,却依然感觉到十分陌生。

    与后世大名鼎鼎的海参崴不同,这个年代的海参崴就跟香港一样,只是一个小渔村,而这个地名用土话来说就是产海参的洼子,在座众人不知道自然再正常不过。

    “这个地方就位于乌苏里江以东,属于一个天然的不冻港,也是俄人一直梦寐以求的远东出海口。”

    赵源简单介绍了一番,道:“这个地方没有多少清军驻守,咱们不要说一个营,就算是一个连的兵力也能占下来,问题是如何在这里长期坚守下去。”

    1。m1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