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乾武大郎 > 第64章 大人是个好官?

第64章 大人是个好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嘈杂的街道上,一个破衣烂衫,满脸泥垢,身心俱疲的难民,呆呆地看着一辆马车远去。

    嘴唇微张的他,看着手中那块碎银子,确认这一切不是自己在做梦。

    “小……小人一定会报答恩公的恩情!”

    “头儿,现在怎么办,县令那边要是怪罪下来,可不是小事儿啊!”何斩一边飙车,一边回头焦急地说着。

    对此,武植只有两个字回应,且声音淡定:“看路。”

    何斩闻言只能苦笑以对:“头儿,你怎么就能这么淡定呢?”

    武植对此并不作答,为什么自己可以这么淡定?

    是啊?

    为什么?

    因为武植怀疑,这一切极有可能是县令宋濂有意纵容的。

    县令宋濂是个什么样的人,武植从一开始就觉得很矛盾。

    说他是一个贪官,一点也不过分;可他当年上任路过某处的时候,听说了黄师爷含冤入狱的事情,却又出手搭救这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

    甚至,宋濂还对自己说,剿匪的事情不要太上心,上心之后,就会让其他县城的人心生嫉妒,甚至还暗示了一波成为乡军总教头,就会带兵北上去参与边境之战……

    这怎么看,都是一位好领导啊!

    后来,需要巡查城楼,不准灾民入城求活的时候;宋濂又表示,没有什么事情是比给自己女儿治病更重要的事儿。

    于是,武植到现在都没去巡查城楼是否需要修缮。

    可这句话的实际意思,就是想要给那些灾民一个入城乞讨活命的机会。

    县衙到了。

    武植风风火火地去见县令宋濂,和他预料的一样,县令宋濂和黄三师爷已经坐在一起喝茶了……

    “大胆武植,你玩忽职守,灾民已经大量入城,你却一副毫不知情的样子,你可知罪!”

    武植方才走进房门,县令宋濂就已经声作雷霆训斥。

    武植顺势跪倒在地上:“大人恕罪,卑职刚刚去和丰儿看一些药材,回来的路上才察觉灾民已经入城,还请大人恕罪啊!”

    看着武植熟练的让人心疼的动作,宋濂都吃了一惊,下意识的看了一眼身边摸着胡须,流露出一抹会心微笑的黄师爷。

    宋濂心中暗自笑了笑,内心自语道:“难怪黄师爷说这竖子很上道,今日这事儿,恐怕他早就已经猜到了本官是何种态度,所以才会如此配合……”

    黄师爷这个时候顺势道:“还请老爷暂息雷霆之怒,武兄弟这不也是为了小姐的病情才如此……”

    不等武植继续把准备好求饶的腹稿说出,县令宋濂就已经神色缓和地说道:“既然是这样,那情有可原,你现在起来坐下说话吧!”

    “谢大人!”武植顺势站起身来,虽然心里完全不怕,甚至有点想发笑,可脸上却依旧是一副惶恐不安的样子,半个屁股坐在椅子上,好不容易才憋住笑……

    “老爷,现在灾民已经入城,您看……”黄师爷立刻说道:“是否设置赈灾的粥厂,让各家大户捐献粮食赈灾呢?”

    “就这么做了。”宋濂点点头,随后像是想起什么一样,看了一眼武植道:“此前说剿匪捐钱的事儿,传令下去暂且延迟。”

    “是!”武植忙拱手领命,非常识趣儿,丝毫不问延迟到什么时间。

    “行了,你现在就去传令,关闭城门,不准灾民继续入城,已经入城的灾民管不了那么多,但是还没有入城,决计不准再入城了。”

    宋濂手指头轻轻地敲了几下桌面,像是有些难以抉择一样地说道:“开仓运粮出去,粥厂设置在城外,大郎你分派人手出去看着施粥,这个时候不要出什么乱子就行。”

    武植正要领命,黄师爷忽然眉头一皱,站起身来拱手一礼:“还请老爷三思,若是没有朝廷的命令,擅自开仓设置粥厂,唯恐上边怪罪下来,后果不堪设想!”

    听着这话,武植也顺势拱手道:“还请老爷三思!”

    宋濂看了看二人,脸上果真流露出迟疑之色,他伸手揉了揉额头,这才歪着脖子道:“灾民的事情,北境人尽皆知,若是不开仓放粮赈灾,这些灾民如何活命?”

    “老爷,灾民如何活命,我不知道,可我知道,若是老爷没有上头的调令,就开仓放粮赈灾,这是要杀头的!”

    黄师爷的声音发颤,眼睛也瞬息之间变得布满血色,看起来透露着一抹骇人的狰狞。

    武植听闻这话,也是悚然一惊地看向面无表情,眼神有些发狠的宋濂:“还请老爷三思……”

    宋濂不说话。

    黄师爷眼中闪过一抹狠戾:“老爷,大郎也不算外人,有些话我就直说了,粮库中的粮食,本来就是朝廷准备秋征时候作为备用粮草,若非是如此的话,为何朝廷下达命令,不准北方逃难而来的灾民入城?

    再者,灾民遍布数百里大地,朝廷又如何会不知道?但是却一直迟迟没有下达开仓放粮赈灾的命令,这其中是何缘故,老爷你难道还不清楚吗?”

    武植听得神色微微一变,只看到宋濂摆放在桌子上的双拳不由得握紧,用力过度之下,手指看起来有些微微泛白。

    黄师爷感叹道:“朝廷可以容忍饿死千千万万的灾民,但是却不能容忍北方疆土为金人所蚕食吞并,各个州郡城池的县令都默不作声、顺应大流,老爷你这个时候若是逆流而行,无异于引火烧身!”

    “老爷,武植只不过是一介武夫,但却也觉得黄师爷说得对。”武植这个时候完全没有任何立场可言。

    至少,宋濂已经放了部分灾民入城,给了这些灾民一些活路,而现在若是真的开仓放粮,那也就意味着这个世上将会少一个像是宋濂这样的好官。

    至于其他县城的官员们,早就已经紧闭城门,不准任何灾民入城,完全一副见死不救的冷血模样。

    想到这里,武植自己都有那么瞬间的时间怀疑自己了……好官?宋濂是个好官吗?

    吃空饷、贪墨各种钱粮土地,小小清河县的土皇帝。

    可……换个想法,若是宋濂不这么做,他到了在清河县坐上这个县令的位置,能做得长久吗?

    天下皆黑,唯独他一人独白,这不是打所有人的脸?

    但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宋濂站出来了,不顾个人生死,全家祸福……

    这样的人,在武植看来,就是好官!

    宋濂缓缓地松开紧握着的拳头,看了看黄师爷,又看了看武植:“那就让城中各大家族商贾们捐献粮食在城外施粥,本官也颇有积蓄,黄师爷你立刻带人去购买粮食,往城外去,以你个人的名义施粥便可。”

    黄师爷摇摇头:“老爷,我黄三求名做什么?以大郎的名义吧,他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听着黄师爷这话,宋濂微微一愣,转头看了看脸上满是愕然之色的武植,点了点头,脸上流露出大有深意的笑容。

    “你说得不错,大郎,那就以你的名义在城外施粥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