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宝岛渐成
十一月廿八,秦刚在京城待了快一个月的时候,正式领旨南下。
受汴水断航的影响,秦刚选择了从京城直接向南,经过京西北路进入淮南西路、江南西路再进入两浙路的陆路行程。
为了隐匿去流求的时间,秦刚让金宇拿了自己的行头以正常且相对较慢的速度前往杭州,而他自己则带着环州一路过来的五名护卫,快马加鞭,日夜赶路,悄悄到达杭州。
而提前得到消息的谈建则安排好了快船,接上他们后从水路快速至明州,再换上海船,直下流求。
此时秦刚再回到淡水河口的秦城,前后已经隔了足足一年半的时间。
当然,也仅仅只是一年半的时间,秦刚已经不敢相信,这里就是他当初离开时的秦城与秦城港:
河道从入海口处就已经开始筑起了坚固的海堤,并修有好几处的临时停泊点。所有的进港船只都必须先在河口停泊,递交入港申请,再由港口负责管理的船只领航,进入指定的码头停泊卸货或者装货。
而在一片繁忙景象的港口码头之后,便是极其令人震撼的秦城西城门。
秦刚要回流求巡察的计划,在他从西北回京后就已确定。而谈建在杭州接到他之后,也已派出快船提前向流求通报了秦刚准确到达的时间。
秦刚乘坐的海船,直接被引领停靠在了最大码头之上,此处岸上的货物车辆等等早已被清理干净,现在却是站满了人,而在人群的最前面,便是如今红光满面、精神抖擞的秦观,后面便是宫十二、顾大生、林剑等人。
一看到秦刚出现在甲板上,人群中立即爆发出了巨大的欢呼声,这些欢迎的人都是最早来到流求垦荒的流民,他们原本都是挣扎在饥饿与死亡的边缘,在走投无路的压力之下才被招募来了流求,起初对于这样一片荒原还曾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理。
但是一年多下来,他们发现:当初秦先生所承诺的每一点,都在这里不折不扣地实现了:秦城建设得一天比一天繁荣,他们中的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拥有了自己的土地、或者是自己的店铺,甚至还有孩子能够在新建成的秦城学堂里念书上学,有的年轻人已经在新建的衙门与乡军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未来发展,他们打心眼里感谢并崇拜着这位把他们带来的秦先生!
“哈哈,徐之,为师知道你不喜那种虚头八脑的仪式与场面。所以,只带了这些真心实意的乡民与百姓过来迎接你!”秦观满面春风地上前笑道,身后其他人也极其开心地迎上来。
秦刚却是不敢大意,先是恭恭敬敬地向秦观施了弟子礼,然后才起身向周围众人还礼,并笑道:“秦刚离开流求这么些时日,此处的建设多亏了各位的齐心协力啊!”
宫十二却抢先一步说道:“主公领兵西北,大败西贼,声名远震华夏,我们在此不过是做一些能够让主公安心的小事而已!”
顾大生也接过话头说:“只可惜没有水路直通西夏,否则我带流求水师一路杀去,直接把船头开到那西贼的王宫大殿之上!”
“哈哈哈哈!”众人觉得大生说的颇为有趣,忍不住都笑了起来。
秦观赶紧拉起秦刚的手,带其走过了码头,前往秦城的西城门。
而此时立于道路两旁的流求百姓,都带着自家所产的水果、果脯、肉食还有一些工坊所产的物品,高声向秦刚打着招呼,要求他能够收下他们的这些心意。
秦刚先看了看周围几人,而他们的表情都是在表示:这些决非是事先组织,只是流求百姓发自内心的愿意,他也只能高声对着众人说了句:“大家的心意我领了……”
话音刚落,只见人群中不知是谁先开了一个头,突然开始爆发出了一阵密集的果脯雨,先是吓得秦刚的几位贴身护卫条件反射地迅速上前将秦刚团团围住,但是当发现落在他们头上的,却只是一些流求本地所产的时令水果、以及虽然过季但是却晾晒而成的果脯果干,这才暂时放宽了心。
“哈哈!”秦观与秦刚走在一起,一边在有点狼狈地躲避着不住砸来的香蕉、樱桃、枇杷等果子,一边对自己这个得意弟子说道,“南朝《语林》说:‘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今日与徐之同行,才知古人诚不我欺啊!”
秦刚知道老师引的这个典故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潘岳,字安仁,因为长相太美,经过路口时,等待他的妇女纷纷把篮子里的水果投向他,结果竟将他乘坐的车子都装满了。
不过,他眼下的注意力却是紧盯着不断飞到眼前的这些水果果脯,稍后才渐渐放下心来,一是幸好后世流求最出名的凤梨、榴莲等巨果此时还没传入,二是这些百姓也只是以掷果表达爱戴之情,都是特意选择的较小的水果与切小了之后的果干。
也怕拂了众人的心意,秦刚便让护卫赶紧找些箩筐,将大家掷来的水果尽量捡拾起来。
这样一来,人群中则更加疯狂了,这个喊着:“你看,秦先生的护卫把我扔过去的杏干捡进去了!”那个叫道:“我家的香蕉,秦先生的人一下子收下了两串!”
剩下来的人也发急了,突然有人醒悟,可以直接把手里的水果扔进那些箩筐里啊!
于是,秦刚的护卫就发现,现在根本就不用捡,只要把箩筐摆出来,一会儿就被投满了。
便是从码头往城门这短短的一段路上,竟然很快就收集齐了二十几筐的水果,流求百姓的狂热与爱戴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秦观此时不忘嘱咐安排一些人都向百姓表示感谢,并处理后面路上的一些事宜,便带着秦刚踏步走进了秦城之中。
秦城的城门虽然并没有京城那般地高大,但是却修建得十分大气与坚固。
实际上,西门之外的码头两边同样也修起了一段城墙,临河的码头每隔百步左右便有箭楼与地堡,这样就让码头区就形成了一处特别的瓫城结构。
进入城门之后,秦刚这才真正地开始看到并赞叹岛上众人的努力成果,当中一条大道宽阔且整洁,两边的店铺林立,关键店里店外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除了一些是与城外那些人一样赶来迎接秦刚的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便是日常就在这里交易生活的。
西门这里的店铺,一般都是与这码头上的货物经营息息相关的,有的是海商在此出样订货,有的是直接转做些岛内销售生意,还有的是直接借助这里的人气提供饮食生活服务的。其繁荣程度,竟然已经有点赶上了之前所见过的扬州、明州等地。
秦刚一路行去,不忘随意与路边的一些摊主、店家简单问一问他们的生意情况,对于流求岛状况的满意程度。众人皆是异口同声地表示这里非常好,甚至还有的店主直接跑出来,说要给大小秦先生磕头谢恩。
一时间,让秦刚甚为感慨。
秦城是李峰最早设计规划的,主要体现的就是严谨,当然其中有一些过于苛刻的地方,在其之后规划汉城与唐城时注意进行了调整与优化。
不过,严谨也有严谨的好处,就是秦城里的秩序相当地井然,也带给这座城市管理的极大便利。从西门进来的东西大道,经过了配套港口的商贸区之后,便是位于城市中心的银行、商会会馆、大型客栈、酒馆饭店等等。
只是众人一路行来,道路虽然当初设计得比较宽阔,但是仍然经不起来往过多人群与车辆交织之后的拥挤。
宫十二稍稍有点尴尬地说道:“当初规划这条路,觉得留了六丈的宽度已经不窄,却不曾想还是不够。”
秦刚看了看,随口说道:“光是放阔道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道路管理要动动脑筋。我看这里的不畅,更多的原因却是大家随意行走,互相拥堵所至。不妨可以在全流求正式推行‘左行令’!”
“左行令?这是什么意思?”宫十二奇道。
“你看我们无论是骑马、上车,都是要从马或车的左边上去。所以车马靠左边更符合我们的习惯。所以这道路中应该划出一道分隔线,然后统一规定:所有的人、车、马都必须沿左半幅道路而行。这样一来,大家便会自然分流,彼此间就不太会有阻挡碰撞,道路上也就会变得顺畅了起来!”
宫十二一边听着,一边细细思量,顿时觉得这个法子听似简单,却是精妙无比,不禁大喜道:“属下立刻就会去琢磨出个条例……”
正说着,前面遇上一个十字路口,四面人群太多,竟然一下子完全堵住了。
顾大生便道:“属下带人前面去疏通一下。”
秦刚知道他所谓的疏通,无非就是喝止住其它方向的百姓行人不让动,单独安排自己这边通过,便立即叫止了他,而是叫过自己身边的护卫,轻声嘱咐了几句话后,便让他前去路口。
只见这个护卫拿着红绿两面小旗,站在了十字路口的中央,突然吹起了口中的短哨。
因为护卫穿着非常正式的制式军服,在路中间便非常地显眼,一下子便镇住了路口所有的行人,他们都停止了无谓的拥挤,而开始盯着他的举动。
这护卫先伸出红旗示意东西方向的人车马都不得行动,再用绿旗指挥南北方向的人与车马快速通过了一批后,便用哨音叫停他们,更换了红绿旗的方向,再示意此时东西方向人车马尽快通过。
虽然并没有人向大家解释这红绿旗的含义,但是每个人都迅速明白了这样的有序行走要比之前的那种混乱拥挤要快速并高效得多,路口也很快就恢复了通畅。
此时有点恍然大悟的宫十二,立即叫过之前在路口而对道路拥堵束手无策的一名乡兵,叫他上前去替换下秦刚的护卫,然后就用这个法子,继续维护这里的交通。
“城市人口增加之后,管理一定要跟上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秦刚走在前面,对身边的众人说道。
“时城中拥堵,帝曰:‘易也,道路中分皆左行!路口交替通过。’此后数十年间,人口增加十数倍,道路虽未拓却不复堵也!——摘自《大时代·交通篇》”
这是一百年后流传甚广的《大时代》上面的一段话,这本书上记载了当时人们习以为常的诸多法律制度、创造发明甚至是尖端科技的诞生之源,书中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披露了许多未解之谜以及更神奇的传说故事,当时的许多人相信,书中所提到的“帝”,便是当时的华夏帝国的开朝元首秦刚,而该书的作者署名宫心,非常神秘。
有人说宫心便是当时的总理衙门总理,大贤宫十二,只是一直得不到其亲口承认而已。
回到此时,经过了秦城市中心,秦刚便在一路之上,看到了秦观来到流求执政之后所出现的那些充满睿智与仁义的闪光点。
因为秦城的城衙机构都会集中在东城,就在前往大这条大道上,每隔两个路口,便会立有一块告示牌,凡是城衙发布的公告、政令都会张贴于此处。关键点在于:
秦观虽然是这流求岛上最有学识之人,却一再嘱咐宫十二他们,要把政令与布告的内容写得极其通俗、简洁,要让普通的老百姓一听就懂。
而且还规定,所有布告贴出去的前三天,一定要安排有人站在旁边,遇到不识字的百姓,就要念给他们听,“布告天下,咸使闻之,则小人虽有诋欺之言,不能以疑众矣!”
李峰与宫十二是按照他们印象中的州衙标准,在此处修建了众多的房舍,不过秦观来了后,觉得目前用不着的房屋可以暂时封存甚至出租出去,节省下来了大量的管理费用。
根据当下秦城的人口结构与实际情况,秦刚只设立了最基本的户房、刑房与工房等少量机构,从陆续来到流求的一些士子、学生中招募优选了十几人负责便足矣。
而有一部分相对较为宽敞明亮的房舍,把则它们设成了城里的学堂,接收百姓中的孩子以极其优惠的学费吸引他们前来读书。
而城衙中最气派的正厅,原先是用于审案升堂的地方,被其命名为“众议堂”,当中排了半圈交椅,下首才是他们官员自己的位置。在这里每月两次邀请乡民中的长者、士人,坐在那半圈交椅之上,与他们共同议事、商定秦城的发展大计;
而在它的偏厅原先计划是作州官老爷书房的地方,则命名为“定策堂”,平时秦观便拉着宫十二、顾大生他们几人在这里商谈协调流求的相关事宜;
另几处不大的地方,则是城衙各房的办公场所,基本上一个院落就足够了。
而偶尔遇到了要进行百姓诉讼案件的审理,秦观就索性把审案的地方放在了官衙进门处的院子里,这里空间很大,秦城的百姓愿意旁听的,便可以极其方便地走进来站在一边旁听。
由于流求最初的这段时间里讼案极少,秦观便组织城衙里的吏员们,一旦遇上公务不忙的时候,都要下到乡间田头,给垦民普及讲解《宋刑统》。
秦刚一边走着,一边听着宫十二等人的介绍,言语中满满的都是对秦观来了流求后的管理治理水平的钦佩之意。
不过,秦观却是深有感慨地说道:“流求现在民众结构简单,社会关系单一,诸多事情的确可用最简易的手法推行,只是此后,还是得要有大量有识之士的参与啊!比如近期,港口关税的管理就非常地吃力。”
秦刚点头道:“人才永远是发展之重,长远考虑应该是老师已经开始着手的学堂培养与教育,而眼前急需的便是有计划地向流求岛引进像老师这样的成熟人才。”
“你是说我的那些同门师兄弟们?”秦观听出了他的话意。
“老师起先不也是并不认同流求之地么?”秦刚微笑着说,“如今南部还有汉城、唐城两地,开垦荒地已逾百万亩,秦城港的港口中转贸易总量也已接近明州港的规模。接下来的这流求一地,那便是大宋的一路之规模啊!”
“要说我这几个师兄弟中,鲁直师兄所居之地偏远,其实最适合如我一般安排后就悄悄来此,只是他生性耿直,恐最难说服。”秦刚先是叹气间先否定了黄庭坚,然后再道,“文潜师弟机敏好学,多有主见,我去郴州前,他也被贬宣州,如能见面,可得相劝一试。”
文潜便是张耒,先前做到了直龙图阁、起居舍人,但绍圣之后,先被贬知润州,再徒宣州。
“无咎师兄宽厚多才,其治政之能在我之上,之前出知过济州,后又历贬多地,最近听说温州传来的消息,说他又要被贬往我曾待过的处州监酒税之职了。若是请他过来,也是流求之福。”
秦刚眼睛一亮说道:“小徒在流求只耽搁数日,就要前往两浙江淮公干。不如请老师给两位师叔各自手书一封,待我回程之际,便去亲自劝说如何?”
秦观点头喜道:“甚善!”
当晚在秦城休息之后,次日一早,众人便陪同秦刚乘坐流求水师的舰队前往汉城。
目前流求水师已经拥有大小战舰四十余艘,分成了四支编队,平时在流求三港各驻一支,再轮流派出一支负责两浙福建及广东沿海区域的巡逻。
在船上,秦刚宣布了对于流求水师及军务的换防决定:即日起,由林剑接任流求所有军务,顾大生将会随秦刚先回京城那里听用。
对此,顾大生倒是没有什么意见,一是他在这流求一直没有遇到像样的对手,也早就羡慕赵驷带的一帮老兄弟在西北杀贼立功的,二是回到秦先生身边也是他的期望。
林剑只是对于接管这么大一部队有点忐忑不安,秦刚拍拍他的肩膀道:
“没什么好担心的,将领带兵,不需要你管到每一个士兵,流求这里的军官还是神居兵的老底子,你抓好神蛟与飞虎的两军各都头就好。现在的军令军章都很齐全,而且你可以把西北的那些经验加进去进行完善。西北与东南的两支军事力量,总是要有更多的交流才行。将来我们的敌人,可说不清哪些会从海上冲上来、哪些会从草原荒漠里冲下来!”
“末将谨记!”林剑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汉城的城建刚完成不久,城市里的人气与商业规模还没有起来,但是这里向西便是肥沃广阔的乌溪平原,仅今年已经出产的两季粮食,无论亩产还是总产,都远远地超过了秦城那里。所以,当这样的消息传出后,居然就有许多已经在秦刚定居下来的农民,正考虑着将北边的田地转让之后,南下这里进行耕种。
“甘蔗!”秦刚指着乌溪两岸大片的土地说道:“流求气候太好,如果这里的平原全部开垦好,还有更南边的唐城那边,你们可以想像这里的粮食出产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虽然粮食可以用来酿酒,但毕竟过于单一,谷贱伤农的道理在这里还是一样。这里的土地非常适合种植甘蔗,甘蔗可以炼糖,我听说菱川书院那里有了最新的熬制糖霜的方法,一旦应用成功,便又是一项有着极大的利润的产业。同时,这里还有大片的山间土地,可以大量地种植茶树、水果,不仅成生产果干果脯之外,还可以酿制果酒。总之,千万不能把流求的农民圈在一个只能种粮食的旧有框架里。”
最后一站,秦刚等人来到了流求南端的唐城。
在这个历史时空里,他们根据盐水溪与曾文溪两条入海大河流的定位,终于能够抢先于荷兰人之前,提早开发起这块南端的富饶平原。
毕竟总结了在秦城与汉城的开发经验及教训,在进入曾文溪并向上流开拓的过程中,宫十二与顾大生派出去的部队,采用了先行武力炫威、再派土人使者沟通的方式,避免了大多数的交战。
当然,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随着两处平原的开发之后,宫十二他们手上有了一定的资源,而且秦城港日渐繁盛的商贸中转,也给流求岛上带来了大量丰富的中原物产以及倭国、高丽还有南洋的物产。
也算是受到了秦刚的影响,李峰他们学会了利用手中掌握的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拿着许多中原地区极其便宜廉价的、但却又是这些土著部落十分稀罕的东西,进行引诱与商谈,便十分顺利地完成了在两溪平原的相关土地与势力范围的划定谈判。
于是,李峰正在主导的唐城建设,也成为了在流求岛上首个在垦民还未完全安顿下来之前,便可以先行着手建设的一座城市。
李峰怀揣着更加雄大的理想,要想把这座唐城建成远比秦城、汉城更加完美的心目中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