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红薯
“拿刀来。”李延清接过雷雨天递过来的小刀,从自己挖的这第一窝的红薯中挑出一个破了相的,三下五除二的把红薯的皮给削掉。
围观群众惊奇地发现,自家大人手里那个叫红薯的疙瘩削了皮,居然展现出了白嫩的一面。
李延清把手上的这个红薯,分成了几半,率先用小刀插了一小半,扔进自己嘴里。
“大人……别。”雷雨天察觉到自家大人的意图,阻止的话还没说完,就见自家大人已经把红薯扔到了他自个嘴里。
这红薯大人敢生吃,那应该是……没毒吧?雷雨天在心中不确定的想道。
李延清嚼着嘴里的红薯,嗯,就是这个味道,嚼起来很清脆,味道十分甘甜。
看着雷雨天担心的神色,李延清嚼吧嚼吧,把嘴里的红薯吞下去,这才开口道:“别担心,这红薯是可以生吃的,吃起来很清脆甘甜,你们也尝尝。”
说着李延清把自己手里削好的红薯递给他们。
“大爷也尝尝,味道很好的。”李延清笑着递了一块给大爷。
大爷爽快的接过,扔在自己嘴里。这下李延清周围,传来的全是咀嚼红薯块的声音了。
“哎呀,这红疙瘩还挺好吃嘞,又脆又甜,得亏我这个老人家的牙齿还没掉光,要是掉光了,可就品尝不到这等美味了。”大爷高兴的说道。
李延清低头轻笑了一下,这大爷可真可爱。
“那大爷可多心了,这红薯啊,不仅生吃好吃,煮熟了吃更好吃。
而且还可以做出各式各样的花样出来,可以炸,可以炒,可以蒸,可以煮,还可以烤。
目前,所有的烹饪方法,都可以用来烹饪这个红疙瘩。而且我保证,不管怎么做都好吃。”
“那可真是太好了,这红疙瘩这么好,公子能否给我留下一些?我也想和孙子一起,尝一尝公子所说的那些个吃法。”
看着大爷暗含期翼的目光,李延清犹豫了一下,说道:“大爷,实不相瞒,这些红薯我有大用,恐怕并不能……不过,若是有挖损坏了的红薯,可以留一些给大爷。”
“几十斤也不可以吗?”大爷闻言失望了一下,可疼爱孙子的慈爱之心占了上风,继而又追问道。
“大爷,我和你说实话吧。我并不是南来北往做生意的少爷,而是庆阳府新上任的巡抚,李谨初。
这些红薯是一种非常高产的粮食,可以说有了它,能让大祁的很多百姓填饱肚子。我这次来庆阳府,巡视各县和知府的工作为其一,寻找着高产的粮食则为其二。
今日,机缘巧合之下托了您孙子的福,让我提前发现了这红薯,本不该拒绝大爷您的要求。可目前就发现了这么一片,每一个都弥足珍贵,是要用来留作种子的。
到时候我用这些作为种子,种植出更多的红薯,等收获到足够多的红薯时,会把这种作物推广至大祁各地。
大爷,你也应该发现,我们挖的这一窝,不仅个数多,而且个头还比较大。可以预见,咱们将这片地挖完,这产量有多少。
刚刚咱们削了皮,吃的那个,也是因为我挖的时候不小心,将其挖破了皮。这种有损伤的红薯不利于储存。刚刚也是为了让大家尝尝味道,所以才特地挑了它,削了皮给大家品尝。
我说的这些绝不是托词,若是大爷不相信的话,等会儿下山,我可以给大爷看一看我的官服和印章,以作证明。”李延清耐心的给大爷解释道。
大爷这会儿,哪还听得进去李延清后面说的什么。早在李延清表明身份说的第一句话,大爷的脑袋就好似被蒙上了一层纱。
李延清后边说的话,就像是撞在大爷耳边的星星,把大爷的脑子撞的晕乎乎的。
“大爷,大爷。”李延清说完了,见大爷呆愣愣的完全没有反应,伸手在大爷眼前晃了晃。
“巡抚……巡抚大人,你是咱们新上任的巡抚大人?”大爷猛地一下回过神来,迟疑的问道。
“对。”李延清直视着大爷的眼睛,在他的注视下缓缓点头,掷地有声的说了一个对。
“哎呦喂,草民刚刚多无礼呀,还望大人不要怪罪。”大爷扔下锄头,就想跪下给李延清行礼。
李延清眼疾手快捞住大爷,大爷也是太不小心,也不看看他把这锄头扔到了哪。那这要是真跪下去,怕是膝盖得在这锄头上撞上两个大青包不可。
“大爷不必多礼,我们此行很低调的。若不是发现了红薯,也不会与大爷表明身份。大爷还是叫我公子吧,就把我当成上门讨水喝的富家公子就可以了。”
“好,好,好的,公子。”
“这红薯要留作种子,可能不能留给大爷,看表皮上有损坏的,可以留一部分给大爷。”李延清一见大爷刚刚的状态,就知道他刚刚说的那些,大爷完全没听进去,于是言简意赅的又解释了一遍。
“那可真是太好了,有那么一点能尝尝味道,我们那就很高兴了,多谢公子。”大爷乐呵呵的说道。
这位大爷也是个心直爽快的人,李延清说把他当成一个公子,他便真把他当成了一个公子。
这种适应力和理解力,李延清表示,他很满意。
“既如此,那咱们就加把劲,赶紧挖吧。大爷若是累了,就把锄头给他们,咱们轮着来,干活的速度肯定快上不少。”
“好嘞,别看你大爷我年纪在这,我可是干活的一把好手。就这锄头在大爷我手里挥了一辈子,那可是轻易不会累的。”
“大爷厉害,小生佩服。”李延清真诚的笑道。
李延清带来的人,有锄头的一起挥着锄头,没有锄头的,就拿着大爷家的镰刀割着红薯藤。再不济,没有工具的,就跟在挥锄头的后面捡红薯。
他们开工没一会儿,大爷的孙子就带着大爷的儿子儿媳们来了。
大爷家人丁兴旺,他这一辈子生了六个儿子,两个女儿。
他的六个儿子又娶媳妇又生儿子,大爷的孙子辈儿就有十三个孙子和六个孙女。
而发现红薯的那个宝宝,就是大爷最小的一个孙子。
宝宝传达了自家爷爷的意思后,大爷的儿孙全部一哄而至。
“爹,你让宝宝叫我们来干嘛?”大爷家的大郎问道。
“这位公子要收这个藤藤草下面的红疙瘩,让咱们帮着挖。不管挖出来多少,一律按十文钱一斤收。
你们可别闲着了,赶紧下地给我挖,可不能耽误了公子的事。这么大一片,咱们争取今明两天给公子挖完。”
大爷家的儿孙一听,个个喜上眉梢,这天底下咋还有这种好事!关键是还让他爹给碰见了!
“好嘞,咱们都听爹的,使劲干!”
这下,平台上可算是热闹极了。
连宝宝这个小豆丁,都跟在大人的后面,乖乖的捡着红薯。
见大爷家的人都来了,李延清就让他带来的人停手了。
虽然他也想早点把红薯全部收上来,可他也想让大爷家,借此机会多赚些银子。
大爷家的儿孙多,平日里花钱的地方也多,就算是给孙子辈的招呼婚事,就得花上不少钱。
他带来的人但凡多挖一些,大爷家就少赚一些。
这次机会难得,就让大爷家多赚上一些也无妨。
最多不过几百两银子,他还是给得起的。
大爷一家忙的热火朝天,看他们那干劲,怕是不准备浪费时间去准备午饭了。
李延清怕他们饿着,着人去最近的镇上买些馒头和包子回来,给大家当午饭。
好歹也是在为他做事,可不能亏了他们。
安排完午饭的事,李延清也没有闲着。
让人去找了测绳来,他要在还没有开挖的红薯地里,圈一亩完整的地出来。
他想看看,这自由生长,没有经过人工干预的红薯苗,一亩地到底能结出多少斤红薯?
为了加快进度,李延清派人去帮忙大爷家割红薯藤。
割就算了,他还要求他们,把割下来的红薯藤绑成一捆一捆的。
到时候大爷家就可以把这些红薯藤全部背回去,给家里的两头猪做饲料。
就算一下子吃不完,也可以把它晒干了,存放起来。到时候冬天加点水煮给猪吃。
而且这红薯藤的叶子,炒来吃也是极其美味的。不仅猪可以吃,人也可以吃。大爷家还可以,时不时给自家饭桌上添一个菜,一举两得。
李延清想到他前世吃过的炝炒红薯叶梗子,这些就未吃了,别说,还有点像那个味道了。
自己的舌头想吃了,原料什么的就摆在眼前,那还不得自己下手准备起。(“准备起”是我们这儿的方言,意思是“准备好”的意思。)
于是,李延清在一众下属的好奇中,在地里掐了好大一篮子的红薯叶梗。
其实也不是李延清贪多,实在是这次跟他出来的兄弟有点多,这新奇的食物,他总不好吃独食吧?
总得让厨房炒它一大盆出来,一人夹上那么一两筷子才可以吧!
就这篮子里的,还不一定够呢。
李延清瞧了瞧自个手里的篮子,又看了看那些个饭桶一样的下属,果断又拿了一个篮子,摘了满满一篮。
等他把两个篮子都摘满了,他派去镇里面买包子,馒头的人也回来了。
“大人,我们兄弟俩把镇上,那三家卖包子的店里面的包子,馒头全部买来了。”
李延清看着他们一人挑着的两大箩筐,不用想,里面肯定就是他们买的三家的包子馒头。
看着那箩筐的尺寸,李延清的嘴角抽了抽,说他们是饭桶,可真没说错!
“大爷,我瞧着你们应该没有吃午饭,所以让人去镇上买了点包子,馒头,你快带着家里人来吃。
你们为我辛苦挖红薯,这点包子馒头。就算是我的一点心意,可不兴拒绝的哈。”李延清清了清嗓子,冲着大爷的方向喊道。
大爷本想拒绝的,可听到后边又不好拒绝了。
最好招呼着自家人,去领包子,馒头。
大爷的家人吃着白面馒头和肉包子,心里无不在感叹,这位公子可真是菩萨心肠,是他们遇见的最好的一位主顾。
“宝宝,慢点吃,这还有好多呢。千万别噎着了,等一下,这些包子馒头若没有吃完的话,全部给宝宝带回去做夜宵。”李延清揉着宝宝的脑袋,温柔的说道。
看着乖巧的宝宝,李延清越发的想自家的那两个臭小子了。
“谢谢叔叔。”宝宝拿着包子,嘴里塞的满满的,还不忘咧嘴一笑,含糊的表示感谢。
小孩很有礼貌,由此可见,大爷家的教养很好。再看大爷的六个儿子儿媳,可以看得出就算各自成家了,他们兄弟几个依旧和睦友爱。他们的媳妇也都是拎的清的人。
看来大爷治家很有一套,一个很有智慧,很有分寸的老人。
囫囵的吃过这顿午饭之后,大爷一家像不知疲惫似的,又投入到辛苦的挖红薯工作中。
而李延清的人,则是把挖起来的红薯分拣,好的装入麻袋,坏的挑出来装在簸箕里。
然后,一麻袋一麻袋的扛下山,暂时放在大爷家中。
得亏大爷家人多,房子也大,要不然还真放不下。
而且大爷家独居在山脚下,离他们的村子也有一定的距离,要不然就这热火朝天的动静,早就把村民们给吸引来了。
经过大伙儿的努力,在天黑前,成功挖完了一半。
大家的效率如此之快,有一个很大的因素,那就是这平台上的红薯,并非正规种植的,都是这一窝那一窝,长的一点都不规律。
看着红薯藤郁郁葱葱,密密麻麻的,其实真正的红薯窝,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这平台上挖出来的红薯的个头都很大,数量也比较多。
他们今日挖到的最大的一个红薯,足有成年人的脑袋那么大。最多的一窝,大大小小挤在一起足有十一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