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由于大肆检查河坝一事,让朝堂上好多大臣都坐立不安,早知道有今日这么一遭,当初就算是有金山银山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为之所动。
这下好了,皇上这一把火,烧到了他们的眉毛上,赶紧的,想法子自救吧。
真的等结果调查出来了,他们莫不是要赔上全族的身家性命来偿还当初的贪婪之心。
皇上气定神闲的坐在上方,看着底下的那些臣子,以往为了一件小事便把金銮殿吵得跟个菜市场一样的情形好了不少,看来他此次突如其来的检查河坝一事,让那些喜欢跳脚的臣子,安分了不少。
啧啧,他们怕是不知道,他们越是在这个关头安分,就越能说明他们有问题。
其实,这些大臣的小辫子早已被他拿捏在手中,只是没有发作而已。
此次正好借着检查河坝一事,将他们私底下干的那些垃圾事摆到明面上来。
不狠狠的给他们一个教训,他们怕是连自己姓什么都忘了。
他们这种惴惴不安的状态,看的真让人舒心的很呐。
但舒心之下更多的是愤怒和寒心,这些人占着朝中大臣的位置,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也。
哎~
就这么安安稳稳的过了几日,整个朝堂的气氛就犹如风平浪静的海面。
大家都在安静的等着这平静的背后等待爆发的大风暴。
果然,离京城最近的一处河坝被查出了问题。
去年才拨了款,用于河坝加固与维修,不过才过了一年不到,河坝便有了细小的裂缝。
这一丝细小的裂缝,在汛期来临时,在河水的不断冲击之下,这丝裂缝就会变成河水撕开河坝的突破口,只要河坝一决堤,河水便如猛兽一般,冲走百姓们的家园,无情的带走百姓们的生命。
而动了河坝维修款项的那些人,万死难辞其咎,把他们剥皮抽筋也不为过。
随着消息一起出现在朝堂之上的还有相关人员贪墨的证据。
去年主持河坝维修一事的主事人,一个人便占了所有款项的七成,剩下的三成往下走的过程中层层剥削,到最后用于维修河坝的钱寥寥无几。
最底下的工头,就带着人去做了做样子,河坝根本就没有得到好的维护。
根据检查的专业人员讲述,今年若是雨量过大,河坝未必能坚持得住。
祁连澈的怒火直冲脑门,呼吸都粗了几分,大掌把桌案拍的震天响,在怒气的加持之下,完全没有感觉到利益的相互作用带来的手掌的疼痛。
皇帝震怒,犯事之人自然就要承受来自掌握人生死命运的顶头上司的雷霆之怒。
当朝下旨,主事人诛九族,其余涉事之人斩立决,其家人判流放之刑。
旨意一出,满朝震惊,也让那些心虚之人更加担惊受怕,夜夜难眠了。
京城之中,风云涌动,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惊涛骇浪。
那段时间,地府的工作量与日俱增,每日都有人排着队到地府报到。
判官一查,还全都是要下油锅的家伙。
啧啧啧,该。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该动的别动。
时机差不多了,皇上挑了一个黄道吉日在朝堂上提出了关于商税改制一事。
虽然很多人都心存不满,但碍于皇上前段时间的雷霆手段,不敢在这个关头触皇上的霉头,只能心里忍着疼,嘴里含着血,眼里流着泪,同意了皇上的提议。
而且他们这段时间还发现皇上的性情也变得说一不二,有很多决策都是直接下了命令,没有给他们一点接受和准备的时间,也完全没有要与他们商议的意思,时不时的摆出一副朕只是通知你们,并不是征求你们意见的样子。
皇上的改变,让他们在朝堂之上的言行举止更为谨慎小心了。
虽然皇上变得有些独断,但对他们的态度也还算温和,只要不撞到皇上的枪口上,那就一切都好说。
可他们还是越发恭敬了,不知道在哪一个时刻,他们忽然发现,皇上早已不是原来那个略显稚嫩的太子了,他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合格的帝王。
杀鸡儆猴这一招作用太猛,以至于皇帝准备的借力打力,根本没有用上。
不论过程是怎么样的,结局总归是好的。
经过满朝文武的“商议”,商税改制一事正式定下。
之前朝廷征收的商税是过税,坐税和门税,这三种是主要的征税方式。
所谓过税,往往是商队在经过某些关卡的时候需要收的税,这个和现代的关税是一样的。具体的,比如和游牧民族贸易的榷场,或者是直接贸易的商队,都是要交过税的。
大祁与其他三国的来往还算密切,商道上也会互通有无,所以过税的占比在所有税务之中还算不错。
而门税则是进城的时候,根据你携带的货物,需要缴纳的税款,一般根据货物的价值,收取一定比例的税款,交了税之后,拿到完税凭证,就可以在城里销售货物。
但有的城很小,你不能保证在城门口交了税,就能在这座城里把交税的货物卖完(可以一车货物只交一部分税,比如你车上有100个碗,但只交50个碗的税,那就只能卖50个碗,这种商人叫行商),于是就有了坐税。
坐税和门税往往是相辅相成的。有的地方,只收门税,不收坐税,有的地方只收坐税,不收门税,这往往是地方长官根据地方的情况决定的。
坐税类似于市场摊位费,但往往是准入准出备案制的。
大祁的市场一般都有围墙,进去的时候,货物要盘点,带多少货进去都是有数的,有备案,离开市场的时候,清盘货物,少的那部分,交税,剩下的部分不交税。
这三种交税的方式的弊端有很多,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明明商人是最有钱的一类人,但他们为国家上交的税却是最少的,他们享受着山珍海味、绫罗绸缎,却并没有为国家出多少力。
这种税收制度,就好比空有宝山而不自知,每每皇上和户部尚书在为国库存银而头疼时,从来没有想过开源,想的永远都是该怎么节流。
一直禁锢在这种思想里面,国库里面的钱怎么能丰裕起来呢!
这次李延清关于商税改制的折子,扎扎实实的给了皇帝一棍子,简直就是当头一棒。
直接把皇帝的思路给敲开了,思想跟上了,要实施行动自然要简单许多。
一切都以准备妥当,就等着李延清放手去实施了。
祁连澈在所有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之时,给李延清颁布了一道圣旨。
这会儿,还有个两日就应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