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宫中谈战降
十月戊申朔(初一),长安城已经被隗家军队和汉军合计二十多万人马团团围住。
虽然这支联军几乎八成以上在半年前都还是手里拿着农具的农夫,他们看到新朝军队连连失败,国家平时内部守卫部队几乎已经被抽调一空,所以才鼓起勇气聚众叛乱打进了可能他们一辈子也不会进去过的县城、郡城里,
而如今又跟着各自统领来到了那只在传说中的长安城,一路来只是一起烧杀抢掠,真正的军队训练并没有多少。
而且这支联军的两股势力军队也是第一次联合作战,双方还互相提防,小心思不断。
但随着新朝军队一次次出战征讨,整个长安的留守部队也所剩不多,王邑除了派去偷袭武关和增援京师仓的人马外,自己回京时候也只剩下了一万随他征战多年的精锐步兵,加上长安现在还剩下的两万留守部队,也不过区区三万人。
而长安作为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城市,这点人可能连城墙都站不满了,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很难说能撑多久。
面对大军围城,长安城中的朝堂也是暗流涌动。未央宫中,王莽身着全套天青色的龙袍,头戴冠冕,看着被他召集而来的群臣道:
“如今叛军已经围城,诸卿可有对策?”
虽然王莽问策群臣,但是从他语气中就能看出他并不指望能得到什么有用的计策,他只是想把长安城这些最有实力的世家大族给聚到一起。
以免有人在他抵御叛军进攻时被自己人捅刀子,偷偷打开城门投降,毕竟这种事历史上数不胜数。
而且还可以在这种危急存亡之际看看朝堂上面那些大臣的态度,有没有必须除去的,有哪些忠勇之人可以日后重用。
这种时刻才能真正看出这些平日都是忠君爱国仿佛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一样的大臣们真正的态度。
“陛下,如今内无御敌之军,外无勤王之臣,不如降了吧。”
王莽刚说完,下面的大夫逢丘立马跳出来建议投降。
“是啊,陛下汉大军和绿林、赤眉军等合计百万之众,我们能够抵抗他们不过是效仿故秦统一六国之事,凭借崤涵之固,武关之险。
如今汉军数十万人马打开武关,兵围长安,势不可敌,不如纳降,为万全之策。”下面又一个投降派官员附和道。
看到有人先跳了出来,朝堂上大部分犹豫不定的官员都像秋天收麦子一样,哗啦啦跪倒一片齐声道:
“陛下愿为关中民安虑,降了吧!”
看到偌大的朝堂上只有寥寥数人还站着,几乎所有的人都请降,虽然对此早有预估,但是当王莽真的看到这一幕,仍然不由的怒火中烧,心中间还夹杂着对上任穿越者的悲哀。
看上任奋斗了这么多年,到了存亡关头,才看到平时那些道貌岸然、忠心耿耿的大臣们的真面目。
这个时候他深深理解了当时赤壁之战前夕孙权的感受,当父亲认为最值得信赖的留给孙权的托孤重臣张昭在曹操的大军还没有踏进孙吴土地的时候,张昭张子步带领大部分官员要求自己迎降曹操。
毕竟投降后掉脑袋的是孙权和孙家,张昭他们这些东吴四大世家为首的世家大族的子弟们该当官还当官,该富贵照样富贵。
忠诚算什么,又不能当饭吃,这就是世家大族延续几千年的秘诀。以为恐家将近百代的不灭传承是怎么来的。
除了开挂得到赵子龙作为自己的周瑜外,难道这衮衮群臣就没有我的鲁子敬吗?
作为一名穿越者虽然标配了历史爱好者的身份,但是这西汉末年这段历史也是太过小众,除了王莽刘秀两大主角,还有被刘秀天降陨石糊了一脸的昆阳之战的主帅之一王邑外,其他朝堂上的人他表示前世听都没听过。
还好来了之后私下或明或暗的问了踅惮,知道了当前新朝朝堂的情况,就在这身体换自己前不久,王莽任命了王邑为大司马,在洛阳收拢昆阳一战的溃兵。
毕竟不管怎么他们打了多大败仗,也是皇室王姓中能统领军权的唯一人选了。
主持了井田制的张邯为大司徒也就是新朝的宰相,掌管着全国的政务。
而世家的代表人物崔发则是被任命为大司空,这个从御史大夫变来的三公,已经没有御史大夫时候隐隐是副丞相的权势了,现在就只有主管水利、建造诸事的职务,虽然水利和工程建造是个肥差。
但这明显于世家的领头人物的身份不符,也就是一个名义上的三公。可见到了这个时候其实王莽还牢牢的把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可惜碰到了不该碰到的对手。
而各个世家大族不仅在地方上或明着加入了反叛,新朝几乎一半以上叛军首领都是各地大族的人物,或者暗中支援了叛军,而且在中央朝堂中也开始了蠢蠢欲动,张邯几乎一个人苦苦支撑着新朝朝堂还能正常的运行。
心中神游天外了一下,王莽看向了还站着的几人中,居然有崔发,不由心神一动问道:“大司空,你也觉得朕该出城投降了叛军吗?”
有心试探的王莽还暗示了一下,在叛军两个音上咬的特别重,虽然知道世家一系如今举动,但是对于位居三公之一的崔发,还是要看一下其态度。
看到王莽那略有深意的眼神,崔发低下了头道:“是战是降,臣一切听陛下决断,陛下圣明。”
不亏是能坐上三公之位的人,果然溜滑溜滑的,崔发这个老狐狸态度模糊,话语间并没有透露出自己的立场。
听到二人对答,站在旁边的大司徒张邯终于忍不住了,出口道:
“陛下,更始名义上是汉庭,可实际上就是造反叛贼,百官降更始,可保官位富贵不失,陛下降更始不说富贵,甚至性命不保。臣以为不可降。”
在王邑领兵出征后,崔发很是低调,遇到事也如今天这样表现圆滑,这几年张邯一个人以花甲之龄支撑朝堂运转,所以显得愈发苍老。
说完了这么一大段话,一直挺着的张邯连续咳嗽了好几声,明显有点精神不振。
一开始看到同僚们异口同声的投降,任卫将军的同说侯王林明显有点惶然,直到听到老丞相的一番话语后,想到自己身为皇室,其处境几乎于王莽比类,顿时鼓起了勇气道:
“陛下,大司徒言之有理,臣弟愿为陛下决一死战,万死不辞。”
大司徒张邯的表现没有出乎王莽的意料,而看到王林主动请战,真的有点惊喜。这就是新朝版的文死谏,武死战,又何怕叛军。
王莽福灵心至,拔出佩剑看到前面御案的一角,朗声道:
“朕身为大新朝天子又岂能轻易言降,以后谁再有说投降的,就和这御案一样身首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