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杨宪仗势,惟庸胆颤!(1/5求收藏)
紫禁城。
中书省内,杨宪端坐在主位上,提笔批复奏疏。
“左丞大人,这是新上来的奏疏,请您阅览。”
“左丞大人,这几封奏疏太子殿下已经允准,请您安排落实。”
“左丞相大人,这些是皇上驳回的,您看看……”
下属们捧着奏疏,纷纷朝着杨宪禀报。
而杨宪的嘴角,也是不禁微微上扬。
这一声声的‘左丞’,听着真是舒坦啊!
谁能想到,昔日一个小小的扬州知府,如今摇身一变,竟然能够坐在中书省内,执掌中枢,独揽大权!
这种紧握权力的感觉,可真是美妙啊。
“知道了,放那儿吧。”
杨宪伸了个懒腰,对着第三个属吏道,
“纠正你一点,我是左丞,而不是左丞相,这差了一个字,可是天差地别啊。”
那属吏闻言,却是嘿嘿一笑。
“以您的才能,还有皇上对您的赏识,在左丞后面加个‘相’字,那不是早晚的事儿么!”
他谄媚道,
“属下只是提前喊了而已,并不是喊错了。”
杨宪抚了抚短须。
“不可胡言!”
他斥道,
“被人听去了,还以为我僭越呢!”
“改口!不然赏你嘴巴子!”
“是,是,左丞大人。”那属吏这才乖乖改口。
而此刻的杨宪摸着胡须,口中虽然是斥责之语,神情却是有些得意。
是啊。
以自己的才能,当上左丞相还不是早晚的事儿?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执掌相位,万世流芳!
他正遐想着,却听到砰的一声巨响,一道身影强闯进了堂内。
“杨宪!你这是什么意思!”
来人气势汹汹,一巴掌拍在了杨宪桌前,厉声道,
“谁准许你拿人的?”
“廖永忠、朱亮祖、陆仲亨,这三个都是侯爷,是我大明的开国功臣!你凭什么下令缉拿?!你请示过皇上了吗?!”
面对这番诘问,杨宪却是丝毫不为所动,反倒剔了剔指甲,随口道:
“是惟庸啊……”
“你这么急匆匆的做什么?来,先喝口茶。”
“来啊,给胡大人上茶。”
来人,正是胡惟庸!未来的大明左丞相,也是史上最后一个丞相!
可现在的他,却并没有丞相那般气度,呜呜渣渣的,反不如杨宪沉稳。
“老子没心情跟你喝茶!”
胡惟庸拂袖,瞪着杨宪道,
“赶紧撤销对廖永忠三人的缉拿!他们三个是国之功臣,不能受此侮辱!”
“你让他们三个堂堂侯爷穿着囚服被押解进京,会引起轩然大波的!到时候,不好收场的是你!”
杨宪听着胡惟庸话里的威胁,却是冷笑一声。
“胡惟庸,你这是跟我说话的态度吗?”
他站起身来,目光锐利的道,
“我乃,中书省左丞!你是中书省参知政事,论级别,你是我的下属!”
“像你这样咆哮上级,该当何罪?”
胡惟庸一时语塞。
按照道理,他是该给杨宪行礼。
但他现在正在气头上,只想质问,不想客客气气的!
“还有!你说谁准许我拿人的?那我告诉你,两个字!”
杨宪伸出两根手指,冷喝道,
“王法!”
“皇上曾经都说过,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何况只是侯爵?!”
“我告诉你,别说是三个侯爷,就是三个公爷,只要他们违反了朝廷的法度,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我也照抓不误!”
他的气势,丝毫不弱于胡惟庸,反而还要更强!
小小一个参知政事,还能把我左丞吓倒了?!
“你!”
胡惟庸心中一气,指着杨宪的鼻子厉声道,
“那他们犯了什么罪!我怎么不知道!”
杨宪轻蔑一笑。
“你不知道,那说明你孤陋寡闻!”
他从桌上抽出好几封奏折来,甩在了胡惟庸面前,冷声道,
“这是御史台弹劾他们的奏章,上面所弹劾的,全都是他们的罪行!”
“你要看看么?”
胡惟庸忍着气,正欲伸手,却是被杨宪一铁尺打掉了手。
“你区区一个参知政事,没我的允许,有资格看奏折么?”
杨宪讥讽道,
胡惟庸:“!!!”
这一刻,他双目欲喷火,杀了杨宪的心都有了!
“罢了,你看吧,免得在我这里胡搅蛮缠。”
杨宪收起了铁尺,冷哼道,
“看快些!本左丞还有很多公务!”
哗啦。
胡惟庸目中带怒,快速翻开弹劾奏折,看了几眼之后,脸色越发难看。
这些弹劾折子,似曾相识……但之前都被他们给压下去了,并没有实质性的举措。
可如今杨宪拜了左丞,新官上任三把火,一下就把这事儿给办了!还是直接商量都不商量一下的下令缉拿!
“欺压百姓,侵占良田!还豢养私军!使得百姓怨声载道,差点酿成造反!”
杨宪冷冷的看着胡惟庸,大声道,
“这在我大明朝,是死罪!不需要商量的死罪!”
“我下令缉拿他们,有什么问题?胡惟庸,你想保他们是吧?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
“真是笑话!”
面对杨宪尖刺刻薄的话语,胡惟庸的心口剧烈的起伏着。
忍,忍住……今天不是来骂架的……
他猛地抬头,喝道:
“朝廷不能凭借弹劾就抓人!证据呢?!”
“你没有证据,万一是错抓了好人,又当如何?”
啪!
他话音还没落下,杨宪又是甩出了几张纸!
“你以为,我是你一样的蠢货么?没有证据,我会下令?”
杨宪手指点在那几张纸上,戏谑道,
“你要证据,来,证据给你。”
“这是匿名冤信,送到我恩师刘基刘伯温府上的!上面,详细记载了廖永忠、朱亮祖等人的罪行!”
“详细到谁家被谁侵占了田地,谁被谁的家奴打成了残疾,都有,全都有!”
“就凭这,我就能抓人!”
胡惟庸心神一震,目光落在了那几张纸上。
那上面的内容,让他的呼吸都为之一窒……
这么详细的记录,只需要稍微核查一下就能够证实……已然可以称之为铁证!
匿名冤信、刘伯温……
谁送出的这封信,又为何能精确的投放到刘伯温门前?
一时间,胡惟庸只觉得心惊肉跳,连话都说不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