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初出茅庐
周末的时候,于小安和邢璐一起跑赞助。
于小安的意思本来是按照安啸禹给的那份调查报告的数据来做,选择最有经济实力的商铺,可邢璐非要拽着于小安先去北门外面的书咖,就是安啸禹带他去过的那家。
“你这小生瓜,什么事儿不得讲个人情啊,外面那些商铺,即使资金再雄厚,不给你就是不给你,这家书咖可不一样。”邢璐“颇有经验”地向于小安介绍,“这家书咖的老板,是咱们校友,机率大一点儿。”
于小安蹙眉,“那这算不算作弊啊?”
邢璐可不这么想,“做什么弊啊,你先把分给你的任务完成了,完后再去跑别的店,跑的成,就算多加业绩、锦上添花,跑不成不也就没有压力了吗?”
这一点于小安倒是没有想过,想想觉得邢璐说的很有道理,就同意了。
也许是周末的缘故,书咖里并没有于小安第一次来的时候有那么多人,店员领着他们坐到角落的座位等老板。还端了两杯柠檬水来。
于小安回身看着身后的书架墙,上面的书摆放得非常多却不拥挤,随手可以取阅,在他手边的是一本《人间失格》,他抽出来,翻了翻,书很新,里面打着编码,还有“read me”的logo,看得出老板的用心。
邢璐则是端着杯子暖手。
进入十一月,天气转凉,她一到这个季节就手脚冰凉,手一碰到温暖的水杯,就不想放开。
看于小安好奇心旺盛地翻书,就忍不住跟他介绍:“听说这个书咖开了也就两年,咱们学校的学生都喜欢来这儿看书,有的时候在自习室占不到座位,还有来这儿上自习的。”
想想上次来的情景,于小安一点儿也不怀疑邢璐说的话,倒是满满地担忧,“那座位也不够坐啊!”
邢璐伸手指指天花板,“听说二楼正在装修,我大一的时候,也爱到这看书,不过那会儿没有现在生意好,人也不多,倒是氛围安静了很多呢。”
于小安都能想象得到那样的场景:在足够安静且光线充足的咖啡厅里喝一杯手冲咖啡,再静静地享受阅读的乐趣……真是安逸到极致了。
俩人正聊着,老板过来了,于小安和邢璐眼光一致地认为这是个标准的帅大叔。
人到中年,却看不出一点油腻,反而身材管理得十分到位,短发干净利落,脸上挂着浅淡却真诚的笑意,魅力十足。
邢璐心想:这等岁月积淀的气质还真不是那二十出头的小学弟能学得来的。
于小安心想:不知道二十年后的安啸禹是不是也能这么风度翩翩。
老板坐下,先做了个自我介绍:“两位学弟学妹,我是晏朋。”
于小安觉得这事儿如果把女生推到前面,就太没有风度了,于是赶在邢璐之前说:“我叫于小安,这是我学姐邢璐,我们是校会的,今天来,主要是想和您商量一下校庆的事儿。”
他爽快地开门见山,晏朋也不绕弯子,笑着问,“你们是外联部的吧?”
于小安和邢璐点点头。
看来外联部跑赞助已经是传统了。
晏朋接着说:“从我上学那会儿,外联部就尽是帅哥美女,现在还保留这个传统啊?”
邢璐被夸,尚且有些羞赧,于小安倒是早就磨厚了脸皮,一笑更坦然了,“师兄真会说话,我们刚才还为你的颜值陶醉了呢。”
晏朋其实还不到四十,但是他那个年代没有“颜值”这个词,这些年流行起来的词,他从未想到能被安到自己头上,看着于小安一脸真切,他还挺受用的。
“这学弟嘴够甜的啊!”他一边称赞,一边又沉下脸来,“不过,我可不能因为你的这一句话就掏钱吧?”
“那是自然。”于小安也诚心地,随即递上一个文件夹,“这是我们准备的计划书,能为咱们书咖提供的宣传都在里面了,您先看看。”
晏朋打开那个文件夹,整齐而详实,里面关于挂条幅贴海报立展板和发放宣传品这些基本操作就不提了,有一条引起了晏朋的注意,“提供两场针对书咖客户群体的团体游戏?”他跟着念了出来,“这什么意思?”
邢璐听着也是一头雾水。
“哦,那个啊!”于小安娓娓道来,“是这样的,我是今年的新生,开学的时候,学校给我们组织了一场心理活动,在心理学里面叫做‘团体咨询’的,用来给所有参与者做心理建设和团队训练,效果确实非常好。
“我后来专门查过资料,这种活动对陌生人群体都可以做,所以针对书咖的客人也可以,而且可以针对不同需求的人群设计不同的主题,比如对学生、对自己不够自信的人、对生活失意的人、感到工作压力大的人等等。
“这活动一开,保证是个宣传书咖的新鲜方式,到时候老带新,新再带新,客户源就不止是咱们学校的学生了,一些搬砖人啊白领什么的,最好这个了,减压又有逼格,而他们的消费能力自然比学生们强多了,也符合咱们书咖的文化氛围。”
晏朋很认真地思考着于小安的提议,其实他最近一直在琢磨扩建或者开分店的事,但是这店的营业额主要来自咖啡,书籍存量却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可是顾客们往往一杯咖啡坐一下午,虽然看起来常常是客源爆满,但真正的收入却没有多少。
而他这种固执的文化人,又执拗于这样的氛围,并不想改变这种经营模式。
所以如果于小安提供的思路如果可行,倒是可以开启会员模式,到时候书咖的收入来源就不止是靠卖咖啡了。
晏朋略带笑意地审视着于小安,把于小安看的都要不好意思了,才缓缓开口:“你们的赞助任务是多少?”
“一万。”于小安说。
“行。”晏朋一点也不含糊,拿起于小安的计划书,又粗略看了一遍后面的条文,翻到最后一页,“在这儿签字就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