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六零娇宠:带着空间躺赢了 > 第10章 废品站和通知书

第10章 废品站和通知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林书语一大早就起来了,今天是周六,林父调休在家,陪爱女一起吃了早点,就借了隔壁刘叔叔家的自行车去市图书馆了,有些技术专业上的问题想要去找些书看看。

    家里的大自行车被林二哥骑去跟他的朋友耍去了~

    林书语则带着乔绵绵去了废品站,这年头的废品站可是香饽饽,报社卖不出去的过期的报纸都会卖给废品站做回收处理。

    很多买不起书的学生都喜欢来这里找些旧报纸,资料书什么的。

    也有去图书馆的,但是要有证件才能进,林书语俩人高中毕业,大学的证件又还没有,只能先去废品站了。

    废品站的谭大爷吃过早饭后就早早的开了铁门,现在正悠闲的坐在摇椅上摇啊摇的,乔绵绵走上前客气的到:“大爷,我跟我同学想进去找些报纸资料什么的。”

    谭大爷眼都不睁,来找报纸资料的年轻人多了去了,懒得搭理。

    挥了挥手就让人进去了。

    因为要来废品站,两人都穿着半旧的衣裳,毕竟这地方灰大着呢。

    再者,林父今天在家,还特意跟小姑娘说了要注意安全的事情。

    嗯,穿的朴素点在老父亲眼里会相对安全吧,乖巧的女儿自然是听爸爸的话。

    两人在院里的书堆里一阵翻找,最后林书语拿了几本诗集,一沓旧报纸,乔绵绵拿得就比较多了,两本破了皮的外文字典,一沓报纸,还特意给上小学的弟弟淘了几本半旧的连环画,带来的挎包里是塞的满满当当的。

    转悠了老半天,没能遇上之前在废品站遇到的叫“谭京”的男人,林书语颇有遗憾,但也不气馁,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不报仇是不可能的。

    两人给了五毛钱,林书语又从兜里掏出了大白兔奶糖,递了两个给谭大爷。

    出了废品站,又拿了三个奶糖出来,递了两个放到乔绵绵手心:“一个给你,一个给小天弟弟。”

    小天是乔绵绵的小弟,今年四岁多,她家里还有个十二岁的弟弟,也已经是初一的学生了,跟林家不同的是,乔家重男轻女的思维很是严重。

    乔绵绵本人很是矛盾,一边向往林书语这样的天真烂漫,一边接受着家人灌输的‘女大当嫁’,‘一切为了弟弟好’的思维;

    林书语这么些年来的伙伴不多,主要是玩不到一起,班上本就没几个女同学,再加上她姣好的面容和优秀的成绩,女学生们没少排挤她;

    林书语虽说不在意,但还是很羡慕能三五个姐妹一起玩耍讲小话的场面的,后来阴差阳错的跟乔绵绵认识,又成为能谈心的好朋友;也算了全了她的念想。

    走在路上的林书语想着把这个剩下的一个奶糖掰成两半,先吃一半来着,结果使了好大劲也没能掰开,乔绵绵看着眼前五官都在用力却还是没能掰动奶糖的女孩子,无语望天。

    为什么人家是身娇体软的小公主,自己是力抗千斤的母夜叉。

    ヾ(′ `。)ノ

    马路对面巷子里的顾北渊此时也看到了这一幕,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小姑娘就应该娇娇软软的。

    没错,今天本该休息的顾同志在秦建辉诧异的目光中主动申请了接下来几天的盯梢工作。

    还好心的给小组成员都放了假,让这些有家室的老男人都回家看看老婆孩子啥的。

    整个小队除了春心荡漾,主动申请休假去约会的刘伟龙除外,也就郑家两兄弟和自己是光棍,单身人士主动奉献休息时间给大家提供了阖家团圆的机会,多好。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奶糖掰断的林书语浑身洋溢着得意,得瑟的瞪了乔绵绵一眼,仿佛在说“看吧,我也不是那么废物嘛”

    行吧,你美你说了算!

    (′`)

    乔绵绵眼中的戏谑激起了林书语的斗志,捏起拳头誓要给乔绵绵好看,然而,一双小手被乔绵绵轻易的单手握住,伸出邪恶的小手,挠向了林书语的腰!

    °°·(((p(≧□≦)q)))·°°

    林书语最怕痒了,腰上又那么敏感,只得求饶,好话一箩筐一箩筐的往外倒 “乔姐姐你最好了,乔姐姐你人美心善,乔姐姐我错了嘛~ ”

    “就你这小菜鸡,我一口气能挠哭好几个!”战胜的乔绵绵和狗腿的林书语推着单车,悠哉悠哉的走了。

    暗处的顾北渊思绪却飞远了,小姑娘的语调乖巧软绵,还很会撒娇,对着同学俏皮的模样实在可爱得紧。

    想到昨晚的梦,顾北渊罕见的臊红了脸,这次连耳朵都红了,他怎么能,怎么能做那样的梦呢,还

    告别了乔绵绵回到家的林书语刚巧赶上了来送通知书的邮递员,一封厚重的信封由邮递员亲自交到林书语手上,家属院里几个凑热闹的婶子大娘们立马帮忙传播了这个大八卦。

    今天整个家属院的热点新闻就有了。

    不管是午饭还是晚饭,几乎每个家庭的饭桌上都以“林书语拿到通知书了”为中心,以老父母亲对孩子的期盼为主线,进行了简单而又深刻的教育,甚至有不少有高中生的家庭打起了请林书语帮忙补习的想法。

    在老百姓眼里,京都大学,京都外国语学院,京都机械大学,京都农业大学,京都国防军事大学。

    这五所大学才是真正的“好”学校,至于外语大学艺术和体育学校,今年两个学校的总招生人数还没有京都大学多。

    在这五个学校里国防学校一般是军人家庭考虑较多,少有工人家庭会考虑国防学校,剩下的三个学校里,又以京都大学最为出名也最难考,分数线高,每年招收的人也少。

    而林书语报考了外语系,里面还有比较特殊的一个语种“俄语”,并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几年前教育部把京都大学的俄语专业单独独立出来,跟当时外语学院一合并,组成了一个新的外国语学院,没什么名声,毕竟虽说是独立,学校没有完全建成,师资力量也薄弱,基础的教育教学什么的,还是得在京都大学先学习两年基础知识,再转去外国语学院接受更高级的教育。至今还没有正式从“京都外国语学院”毕业的人才,毕业证发的都是京都大学的!!!

    主要还是七八年前当时在国内掀起的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首当其冲的便是这些文艺工作者被划为“右派分子”,文艺界出现了大批判浪潮。

    一时间,文学观念、艺术倾向、创作方法上的差别和分歧,被当作“政治问题”处理,很多文学文艺工作者被举报,被批斗,据说都押运去了西北的农场“劳动改造”,是真是假少有人知道。

    这就直接导致了不仅是高等学府缺乏教育人才,京剧院、歌剧院、中央乐团、京都民艺术剧院等一大批完全有别于旧戏班子的新型文艺院团十分缺乏人才。

    毕竟这几年少有继续研究学习艺术事业的人才,学校教育依旧名存实亡。

    哪怕几年前国家对改进文艺事业的方针做出了调整,也少有家庭敢去报名入学的,多数是随便学习一两年就推荐到文工团去了,至于体育学校多是男生,报名人数不超过300。

    当年动乱发生时林父还只是领14级工资的技术员工,家里林书桐高一,林书砚初二,林书语小学四年级,开销不可谓不大。但是哪怕学校几度停课,林父也没有让几个孩子退学。

    那时国内还掀起了一股“上山下乡”,当知青的潮流。

    当时不少的高中生把“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句话当作标杆,自觉自愿的在高中毕业后主动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去了。

    面对当时的社会情况,林父凭借着自己的政治嗅觉,保守的选择了高中毕业后给两个孩子买了份工作,哪怕不能升入大学接受高级教育后出人头地,最起码也不用去当知青。

    毕竟现在国家没有强制要求要下乡,事情还有的回旋的余地。

    不是林父思想觉悟不高,哪怕只是在沪市乡下养过几年,也深深的知道地里刨食不是那么容易的。

    当然,自己也找两个儿子谈过话,两个儿子虽然没有什么大谋略,至少脑子不糊涂,听了林父的话按部就班高中毕业进厂做活。

    就这样,林家虽说没能大富大贵,但哪怕在最艰难的三年旱灾期间也能温饱度日。

    不得不说,林父的政治眼光是极好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