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带系统穿八零搞基建 > 第30章 工程掘金(17)挂靠成功

第30章 工程掘金(17)挂靠成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韩一建拿张报纸,遮掩着打湿的裤子,半杯水洒的地方容易让人联想,虽说苏音是小姑娘,韩一建还是很注重自己的身份表现。

    “韩场长,刚才有件重要事情忘说了。”

    韩一建并不开口接话,拎着报纸,指了指刚才苏音坐过的椅子,示意坐下说。

    在心里,韩一建已经准备好了苏音不答应修桥,他就要拿官威压制小姑娘,软的不行来硬的。

    “韩场长,你看我和同学们是临时组织起来的施工队。不过,您放心,我们有技术员、有安全员,不是一盘散沙。”

    韩一建:你到底要说啥。

    “韩场长,我有个想法,我们这支施工队可不可以挂靠在物资处名下,作为物资处的第三产业。”

    韩一建长吁抚胸:物资处,第三产业。有这个必要嘛?!

    “这个问题……我这边可以给你沟通一下徐处长。”

    不是韩一建卖乖,徐武杰那人只认钱,对没有钱的场部领导,表面买账,就不办事。

    “那就谢谢韩场长了。挂靠在物资处名下,我们会上缴一部分利润作为挂靠和支持的费用。”

    能挂靠上物资处,自己今后从系统里拿出的物资就是有娘的孩子,苏音不禁心里乐开了花。

    “你等等,”韩一建丢下报纸,忘了遮挡,拦着要走的苏音,

    “你刚才说什么,什么挂靠,什么利润?”

    “挂靠就是我们这支施工队是物资处名下的非国有企业。”

    “嗯,这个我知道。利润是什么,什么意思。”

    “就是我们每个月上缴一定数量的管理费给物资处,因为挂靠在物资处他们有连带责任要承担。”

    “哈哈,这么一件小事,不用找徐处长,也不用挂靠到物资处,他们那么小的,委屈了你们。

    要挂靠就挂靠到场部服务公司,那可是正正经经的机关三产,利税直接到了财政,利国利民多好。”

    “真的,”不只是韩一建激动,苏音也激动了。原来想找个妈,现在找了个爹,还是大权在握的皇上。

    “韩场长,那您就是我们这支施工队的父母了。管理费多少,我现在就交。”

    苏音怕韩场长后悔,只要他收了管理费、一会儿回去就弄个牌子挂上。

    “管理费吗?一年就六百吧。”

    韩一建去省里开会时,听说过现在南边一些城市挂靠很火热,很多企业除了自己的三产,接受企业和个人挂靠后一年盈利也不少。

    当然,政府部门不是经济性质企业不能挂靠,但是服务公司是经济性质企业,年年都要缴税的。

    红卫农场场部的服务公司是为了安排场部干部家属就业,解决场部干部的后顾之忧。

    结果从开业到现在三年了,就是一直不盈利,弄得很多干部直抱怨。

    有了这六百不算多,好歹能把服务公司这一年的工资补全了,这回春节他和王书记总能过个清静年了。

    苏音从财政办公室拿到支票,回到韩一建办公室,见到了场部服务公司的经理赵长征。

    满头华发、一身洗的发白的旧军装,坐在待客的皮椅上,屁股只沾着一点点边,六十多岁的人精神矍铄,不苟言笑。

    这样的爷爷应该是做办公室,做政工的,干服务公司怎么可能赚钱。

    “我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们的赵老爷子,原来标兵连的连长,退休后一直负责服务公司的管理工作。”

    韩一建介绍了赵长征是长沙保卫战的抗日英雄、是抗美援朝三等功奖章获得者。

    苏音从小就崇拜英雄,在她那个年代英雄都活在相册里和电视里,这次实实在在出现在眼前。

    不等韩一建再介绍下去,苏音站起来规规矩矩的给赵老爷子行了个九十度的鞠躬礼。

    赵长征活了六十三年,有三十年都是生活在战火纷飞中,对于现在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很满足,对于服务公司那些干部家属天天唠叨很反感。

    服务公司属于场部机关的第三产业,是自负盈亏的,没有活干就意味着没有收入。

    家属们出来一天哪个不想赚钱啊,现在每个月只能凭借场部机关的关系,拉来一些小活儿维持每个月十几块钱的水平。

    赵长征刚才还和韩一建争论这挂靠符合不符合政策,还没有定论。

    就想着一会儿找机会训诫苏经理几句,让她对自己反感,知难而退。

    施工队的经理在赵长征的意识里应该是个膀大腰圆的莽汉。

    苏音进来,他还以为是那个干部家的闺女。

    韩一建介绍时,特意带出了朱校长推荐,再加上鞠躬礼,赵老爷子就不好开口训诫了。

    朱校长和朱院长,赵老爷子都认识,而且这兄妹俩是赵老爷子佩服的无数不多的人中的两位。

    不训诫是不训诫,有些规矩是要讲的,什么不能弄虚作假、不能损公肥私、不能见财起意等等,在苏音看来就是在学习八项注意。

    韩一建就怕赵老爷子把苏音搞烦了,六百块钱还没到手,鸡飞蛋打不是瞎耽误功夫嘛。

    总算找来个老人把赵老爷子请走了,韩一建让财务来他办公室,收了苏音六百元的支票;又找来办公室主任,替服务公司拟定了和施工队的分包协议,这件事就算定格了。

    六百元的支票从财政门出,入到财务门,在转到服务公司账上,一番流水下来,韩一建没舍得截留一分钱。

    从场部出来,苏音几乎是小跑着去了学校的施工现场,第一天运送物资她也怕有人问来问去,人多嘴杂出点什么状况。

    到了之后看见老武伯指挥二十几号人,推着一辆板车,其他都是手拎肩扛,心里不胜唏嘘。

    系统里没有现在用得胶轮翻斗车,只有大型重卡,这东西是万万出不来的。

    还是柳三眼尖,见到苏音回来,乐呵呵的跑过来,苏音一抖手里的支票,被柳三蹦起抢了过去。

    最后赶来的唐娟终于从众人手里抢回来支票,生怕这些人把支票给扯碎了。

    上次的两千块钱花的还剩一千多,加上这张能凑上三千块钱呢,也算是厚重的本钱了,这些钱是要用到刀刃上的。

    苏音准备修桥的所有物资她要从系统选三个月付款,或者看看系统能不能赊账赊的更远一点。

    前期打好底,等到人员、社会关系、还有家底成熟起来,就开采煤矿。

    原煤开始售卖,她们的好日子就上线了,以后所有的基建都不愁钱了。

    现在手里的钱先要预留一个月的工资在账上不能动,再拿出一部分预支半个月的工资救急。

    还要就地采买一些现成的物资。

    修桥的物资上,从系统里只拿市面上最缺的水泥、钢筋、还有预制板,

    至于砖、碎石、沙子和铺路的沥青,这些不是紧俏的物资,还是从现实的工厂和物资商店采买。

    活跃的购买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大家都不赚钱、都不花钱、都不消费、或者有钱都存银行;

    市场上没有了流动的资金、没有了普遍的买卖行为,经济就会越来越萎缩,越萎缩大家越没钱,经济越来越倒退。

    如果能从现实采购到的物资,苏音愿意把钱花到这里,促进红卫农场市场经济的发展。

    苏音又去见了朱校长,除了感谢,还约好了明天把开工时间定在早上六点、收工时间定在晚上八点,中午从十一点休息到三点,尽量减少施工对学生上课的影响。

    朱校长连连赞同苏音想的周到。

    “苏音,不如咱们中午少休息,加班把学校的活干完,修桥那边是不是就多一些人手。”

    从校长室出来,唐娟提出自己的想法。

    “是呀,苏经理,我们不怕累,中午不要休息那么久的。”

    “不行,这样安排每天工作时间已经达到十个小时,再多了吃不消。”

    苏音一直是八小时工作制的拥护者,甚至她更欣赏九五四的工作制,每天早九晚五,一周休三天,这才是更人性、更有竞争力的工作制度。

    “还有就是,我们现在仓库太小,不适合做二十多人的午饭,也不安全;再找个地方,还要额外花租金花钱雇人手。

    不如把这部分钱分给大家,中午回家吃,再热乎乎睡一觉,下午精力充沛的干五个小时,比没精神没力气的干十个小时哪个出活量多?”

    “当然吃饱了睡足了,干活来劲儿。”

    苏音早就琢磨好了,在学校干活离家近,回家吃自己省力气,同学们工钱还能多拿一份午餐补贴,别小看每天几毛钱,会过日子的媳妇做好了,就是全家一顿饭。

    等到修桥工程上马,必须午饭在工地,一是那里不用担心施工噪音对周围的影响;二是离得远,跑来跑去力气都丢在路上了;

    三个是她要两班倒作业,尽快完成桥体修复通车,不能耽误储备粮的运输。

    “老武伯,物资都备齐了吧?”

    “齐了,齐了。”老武伯边擦汗边回答。

    学校工地苏音交给老武伯负责,徐大叔他要负责红卫桥的整体工程,不能分心。

    唐娟压阵负责后勤,柳三当苏音的助手两边跑,隋二军跟着老武伯,另外肩负配合唐娟做好物资和后勤的保障。

    这是苏音计划好的,现在是太缺少能独当一面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不过苏音不准备去雇佣空降兵,人才选拔从上次开会就给大家留了口,就看谁有心求上进了。

    “老武伯,点清楚了,就去跟学校收发室看门师傅说好了,哪间教室是我们的仓库,让他晚上精神点看护。其他人回咱们仓库,预支半个月工资。”

    “啥——现在就发工资?”

    “不行!”徐大叔一声怒喝,拉着苏音向后退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