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给大金二金找书院
“啊嘟嘟!”
“……”
“嘟嘟啊!”
“咻”地一下。
这回,那袋谷子果真进去了。
福桃儿开心得手舞足蹈。
原来秘诀就是说口令,顺着说时空间里的东西出来,逆着说时外面的东西进去。
这不就方便日后家里的东西藏匿起来了。
想吃的时候拿出来,不想吃的时候送进去。
福桃儿高兴坏了,小手指好几次,粮食全给她弄了进去。
林大娘还在苦恼时,睁眼一看,所有粮食空空如也。
“天杀的!咱们家粮食呢,哪个王八羔子偷了?”
四小金摇摇头。
他们几兄弟人小力气小,也不可能搬走这么多粮食啊。
大家都在家,更不可能有外人,谁能没法悄无声息地偷走东西。
这时,大家的目光停留在玩口水杖的福桃儿身上。
林大娘盯着福桃儿,“福桃儿,是不是你把东西变走了?”
福桃儿点了点头。
一家人如释重负,林大娘给孙女嗞了一脸口水。
“乖福桃儿,咱们家粮食有救了!”
两天后,衙役果真到犀牛角村征税。
说是征税,其实就跟上门明抢无异。
但凡农户家里吃的、喝的、值钱的,统统掳走。
苛捐杂税就是架在底层贫苦人民身上的一把刀,压得他们喘不上气来。
衙役来到林家时,里里外外搜了三遍,吃的、喝的啥也没有,他们无功而返。
气得衙役骂爹骂娘!
福桃儿的新口令衍生出来的瞬移大法,成功保住一家人的粮食。
等衙役一离开,林千银和黄秀芬带上福桃儿特地去看望紫兰。
上回人家专门跑一趟,特地提醒他们藏好粮食,他们也得对人家表示关心才对。
来到老邱家,屋外的家丁比之前的少了许多。
老邱和紫兰在堂屋里傻愣地坐着。
粮食被抢光后,他们就跟丢了魂似的。
舒儿躺在小木床上,一直哭闹,紫兰也没心情管他。
“舒儿怎么哭了?我们带福桃儿看你来了。”
黄秀芬抱着福桃儿,走到木床那儿逗舒儿。
林千银坐到老邱旁边,“家里发生何事,家丁少了好些。”
老邱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千银兄弟,我们家粮食全都被衙役搜刮完了,就剩几石米,自己都不够吃,哪够给家丁吃啊,只能谴走一部分人。”
紫兰唉声叹气,“也怪我,以为县城会没事,让老邱把所有的粮食都藏那儿去了,谁知这些王八蛋搜得比我脸都干净。”
“秀芬,你家粮食呢,被搜走了没?”
黄秀芬摇了摇头,“得亏你提前告知,我们全都藏好了,那些衙役进屋搜不出东西来。”
紫兰沮丧的脸上漾起笑容,“那敢情好,咱们两家可不能全折进去呢!”
见俩孩子实在投缘,黄秀芬把福桃儿放在舒儿旁边睡下。
舒儿一见福桃儿,便不哭不闹,笑得两眼弯弯。
“舒儿呀就是中意福桃儿,刚才多闹腾啊,现下乖巧的紧。”
紫兰的语气中带着欣慰。
老邱又给林千银介绍两个近日在县城办酒席的朋友。
林千银再三感谢老邱的帮忙。
让福桃儿和舒儿玩了好一会儿,林千银才带着黄秀芬和福桃儿离开老邱家。
回去的路上,经过苏家时,看见苏家几个人出门。
苏二和牛芳带着儿子苏西、苏东,和苏大的两个儿子苏文、苏武。
听见苏二提了一嘴去书院读书的事情。
黄秀芬寻思着,自己家孩子也到了念书的年龄,该去读书了。
见到林千银一家,两家人形同路人,互不搭理对方。
正要擦肩而过时,苏二叫住林千银。
“林千银,你们家那么多粮食,是怎么躲过衙役征税的?”
他们家被衙役扛走两袋米,但衙役去林家搜粮时是空手而回的。
明明林家才丰收完,怎会在几天内就吃完所有粮食,让衙役无粮可收。
苏二愣是讶异。
林千银冷笑,“那是我家的事情你管不着,别像你哥那样打我们家主意,否则有你好果子吃的!”
这句话是警告,也是忠告。
他哥和大嫂还在牢里,苏二有几分忌惮林家,怕重蹈他哥后尘,也就悻悻离去。
一到家,林千银就迫不及待地跟他哥林万银商量。
想让林大金、林二金两兄弟去读书。
“哥,照大金二金的年龄,咱也该让他们去读书了,当初我就是吃了不读书的亏。”
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能有啥出息。
林万银俯首,“大金和二金的的确确得读书,不过读书也有风险,我就如此。”
提到往事,林万银感慨万千。
拼搏十年,一朝战队,沦为阶下囚,全家被流放。
谁敢说读书没有风险。
“技大不压身,有点学问终归是好事,我替你去打听打听。”
“嗯,我琢磨着读书肯定得花不少钱,你先别跟爹和娘说,我怕他们心里负担重。”
林大娘见他哥俩说悄悄话,问他们聊些啥兄弟俩也没说。
附近几个村没有书院,犀牛角村的孩子们读书只能去县城的文昌书院。
这天,林千银和李南要去县城的孙姓大户人家家里做大席。
林万银一同去县城,顺便打听孩子读书一事。
有之前做大席的经验,林千银再做起来得心应手。
林千银惯会看脸色的,孙家看中的是面子,他就做几道好看又好吃的菜。
宾客们喜欢吃,给主家戴了好大一顶高帽,主家特别高兴。
几十桌的饭菜,林千银和李南等人都能很好地应付。
完事了一结账,孙家男主人付给林千银两贯钱。
可真是够大方的,李南乐呵得在林千银跟前鞍前马后,师傅长师傅短地叫。
林千银给李南分了钱,就让他先回家,自己再去文昌书院找大哥林万银。
刚要进去书院瞧一瞧,他哥就出来了。
“哥,打听得怎样了?”
林万银攀上林千银的肩膀,“我已经打听清楚,你不用进去了。”
见他哥脸色不大好看,林千银愣了下。
“咱不能报名吗?”
“能。”
两个人坐在书院门口的台阶上,林万银娓娓道来。
文昌书院由府衙集资办学,招的全是县城和附近大户人家的适龄男子弟。
书院的负责人叫颜尽忠,可巧,是林万银的昔日同窗好友。
是个一门心思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迂腐秀才。
“我这同窗学风严谨,要想入读他的书院,不是光交束脩就行了,还得经过一系列的选拔。”
“交多少束脩?”
林千银关心的是这个。
林万银清了清嗓子,“一年一人六两银。”
“这么多!一个孩子六两,两个孩子就十二两,一年的束脩都够咱们全家吃上好几年了。”
林千银咋舌,很是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