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404号聚集地(三)
何佩剑迅速解决掉了面前的魔物,迅速朝着手表上伏完的位置前进。
伏完陪着陈何在他所说的被袭击的位置四处寻找,同时也在想是否要和俞欣说的一样,干脆抢夺了眼前的孩子。
陈何只有十六七岁的样子,实力只有刚刚觉醒的伴生之力。
伏完明白,自己完全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解决掉眼前的人。
俞欣拿着法杖,微微警惕。
不过她知道,埋伏的可能性并不大,这片区域太过空旷了,没有能够可以设下埋伏的地方,想要逃跑也十分便利。
这使得眼前的事件更加诡异,俞欣想不到任何一种可以解释眼前情况的理由。
就在伏完与俞欣纠结之时,一队人出现在伏完的视野里。
就这么光明正大的走来了。
何佩剑给伏完发消息,表示她已经带人到了附近,伏完让何佩剑先不要出现,如果发生意外,何佩剑就是他的奇兵。
“爸爸!”虽然还离的很远,但陈何一下子就认出来了来人,正是他的父亲陈凌。
“我就猜到你在这里。”听见儿子的声音,陈凌一步并作两步的跑了过来,语气很是高兴。
伏完看着眼前的场景有些失神。
残破的城市,昏黄的夕阳,淡淡的晚霞笼罩在眼前这对相拥的父子身上,让人感觉末日似乎快要过去了。
但那只是感觉。
跟着陈凌一同行动的人依然保持着警惕,他们穿着有些残破的衣物,一些精致的皮革布料缝在他们的休闲衣上,看起来有些奇怪。
但好歹能在他们面对魔物时提供一些最基本的防护。
伏完和眼前衣着单薄的游荡者对峙着着,由于燃烧之血平日里对实力的压制,使得伏完的压迫力没有那么充足。
和孩子简单拥抱了一下的陈凌马上站起身来,把陈何护在自己身后,警惕的看着伏完。
“你们是谁。”
双方都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意识到对方没有主动攻击的意图之后,气氛放松了很多。
陈凌感谢了伏完救了他的孩子,象征性的支付了一颗一级水晶的报酬之后便准备带人离开。
伏完有些遗憾的看了一眼站在边上的得陈何,知道自己已经错过了那块拼图。
再经过了强烈的思想斗争之后,伏完发现自己还是做不出损人利己的事情。
双方就此别过,在经过了一天时间的扫荡之后众人就回到了避难所。
收获并不多,一共两百颗一级水晶、三颗一级魂晶和十颗二级水晶。
天气渐渐转凉,外出活动的魔物的数量明显减少,再加上由于李家的压迫,众人无法接取任何避难所下发的任务,两两相加使得收获比起之前少了很多。
熟悉的清点收获与战利品分配,一本肾上腺素的技能书需要十枚一级魂晶,撇去暂时失去战斗力刘汉文,众人也需要收集六十枚一级魂晶。
任重而道远!
…
第二天一早,伏完就被外面的动静给吵醒了,平时冷冷清清的宿舍外面突然变得热闹起来。
伏完从窗户里伸出脑袋,好奇的打量着外面。
密密麻麻的人群从宿舍下的走廊穿过,像是在游行示威。
通讯器上显示队长发来的消息,伏完火速打理好自己的形象,黑猫熟练的跳到伏完的肩上。
穿过拥挤的人群,伏完艰难的来到了会议室。
会议室里只有刘汉文,他正坐在主位上阅读着自己手里的文件。
黑猫从伏完的肩膀上跳了下来,沿着桌子走到了刘汉文面前,叼走了刘汉文早餐的面包,自顾自地吃了起来。
伏完嘴角有些抽抽,经过游乐场事件中,黑猫似乎知道什么似的用拼图激活了伏完的恶魔形态,拯救了小队。
于是这只猫就被众人像祖宗一样供了起来。
伏完猜测这只猫可能知道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单一直无法与它正常交流便一直这样养着了。
猫也越来越把自己当个人了。
就在伏完看着黑猫胡思乱想期间,小队已经来齐了。
伏完看着外面的人群,队伍排到了他的视野的尽头。
俞欣摆弄着手上的宝石,面无表情,好像对外面发生的事情并不关系。
伏完摆弄着黑猫,从队长滔滔不绝的话语中梳理出有用的信息。
刘汉文自从在不参与战斗之后发生了很多变化,原本惜字如金的他突然变得很爱说话,整个人也没有之前那么严肃。
再不用肩负小队之后,刘汉文的精神状态肉眼可见的好了起来。
根据刘汉文的描述,伏完弄清楚了眼前的情况。
在那次魔物践踏栅栏冲入避难所的的意外后,原本那些培育胚胎机器已经损坏。
于是避难所的巨头之一李家提出了一个全新方案,建立一个全新的子弹生产线生产全新的子弹。
由于场地和工业能力的限制,避难所的一直只能生产少数的几种子弹。
导致只能面对着高塔廉价又数量众多的枪械望洋兴叹。
老实说,李家的方案可行性非常高,全新的子弹对护卫避难所的安全也有重大的作用。
但避难所的低生育率一直非常危险,克隆体培育确实缓解了避难所低生育率的问题。
但李家所提出的基因同质化也被纳入考虑的范围内,作为目光足够长远的的统治者,赵越明白一个物种基因多样性的减少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而这次讨论意外流向了底层的人民。
原本电机厂的老员工马上反应过来,一旦电机厂改造成子弹车间,他们这些专业技能集中在克隆人培育上的人将会瞬间沦为底层。
人类的未来真的比自己的晚饭重要么?
对于一个明天可能吃不上晚饭的人,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言而喻。
于是电机厂的员工们联合进行了这场游行。
电机厂的员工自然没有这么多人,但别忘了,他们很多是负责克隆人培育,教育,抚养。
对于在电机厂长大的孩子而言,这些员工就是他们的父母、亲人。
而这些人现在正是避难所的中坚力量。
一呼百应之下,就有了今天这个壮观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