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汽车赛道的利润
冯晓的话让会议室内的氛围都轻松了很多,很多人都忍不住笑了。
虽然他们不知道冯晓所说大卖的依据是什么,难道就是售价便宜吗?
但是不影响他们对负责公司销售终端的冯晓的眼光。
陈长流微笑着说道:
“哦,说说看!”
冯晓点点头道:
“陈总,虽然我对车的了解还不够深,但是我足够了解女人。
这辆车从空间、外观的设计上看就是针对女性开发的,而女性的用途无非就是上班、买菜、接娃。
当然,肯定会有人说女性不是都喜欢豪车的吗?
女性当然喜欢豪车,但是能开上豪车的只是少部分人,甚至于说开上十来万的车的人,也只是少部分人而已。
更多的还是普通工薪阶层,所以3万起步的价格就是最好的敲门砖。
在一个就是这辆车的外观,大多数女性看中一样东西最注重的就是好不好看,漂不漂亮,至于实用性则排在最后。
而刚刚看的这些设计图里面的那些配色、造型简直就是打在了女性的审美点上了。
基于这两点,所以我敢说这款车型大卖。”
会议室内的所有人都是精英,即使和终端无关的岗位,也不影响他们判断,冯晓的这两个理由他们也认同。
“好了,我来说说吧。
这个方案是前天我和靖江市的张市长聊天后想出来的,因为他想争取我们扩大产线,但是一开始我拒绝了他。
不过我突然想着到三四五线城市的消费者的痛点,十几万的车,对于平均工资不超过1000的他们来说很难拿出这笔钱。
即使是更便宜的7-10万左右的国产车,咬咬牙买下来,但是用车成本也是一大开销。
而这些城市的上班族无法利用地铁这样的快速公共交通工具,而公交车通勤效率则不高。
因此打车或是骑电动自行车是多数人的选择。
打车出行成本过高,而骑电动自行车日晒雨淋的。
所以我才想能不能出一款价格低廉,能上下班、接送孩子使用,免于受日晒雨淋之苦的同时,用车成本还很低廉。
而另一方面,三四五线城市都不大,上班的地方离住的地方也不会太远,所以一部续航50~80的电动汽车绝对是最优的解决方案。
如果高配上到10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周末小两口都能到郊区去玩了。
以100公里续航的来说,这样的一辆车电池包也就是八九度电就可以了。
充一次电只要4块多钱,即使你天天用完电,一年下来的花费不到1500块钱。
既不用挤公交还能遮风挡雨,对于手头拮据的年轻人、宝妈们来说,性价比比什么都重要。”
说到这里,陈长流拿起自己的水杯喝了一口,而所有高管也终于知道这款产品居然是这样就想出来了。
果然还是他们老板,几天时间内就拿出了这样的方案。
“这就是这款产品的出处,但是我也知道很多人是爱面子的,觉得这样小的一款车,三四万块钱还不如不买,有点丢人。
所以我对外形进行了优化,我赋予了它“时尚单品”的标签。
用时尚可爱的造型来吸引用户,让她们不觉得丢面子,而是一种个性,一种潮流。
你们也看到了很多改装的图片,这就是这款产品的特色—改装,而且是厂家推出的改装,让用户根据自己喜好来进行改造。
我们可以提供改装方案,销售改装材料,用户参与进来,也可以单独提供改装方案,这样既提高了改装的热度,又让用户有了参与感”
随着陈长流对这款车的定义以及随后的营销方案,所有人又一次看到了陈长流那天马行空的脑洞。
“好了,这款产品大家还有什么其他的不同想法没有?”
看到所有人没有其他不同意见之后,陈长流开始进入下一个议题。
“靖江的汽车制造厂年产量也就5000台大巴,现在经过改造,即使是生产出租车,年产量也最多1万台。
所以这样的产量等这款车上市后肯定不够的,所以我们必须扩大汽车生产线。
我打算在岭西建一座年产量20万台汽车的工厂。
岭西工业底子薄,而且除了柳江市之外,在没有汽车产业了。
即使是柳江市,也没有生产轿车。
所以我们可以用这个条件让岭西支持我们的电动出租车铺完所有岭西的城市,也享受一下地方保护主义。
而我们依然可以和其他省份谈判,把纯 电公交车产线在他们那里落地。”
陈长流的话所有人眼睛一亮这主意不错,如果全岭西省的城市都用了种花家的纯电出租车,那么这个市场也不小。
“好,这样一来我们的纯电出租车就可以占领整个岭西省的市场,这对于我们来说绝对值了。”
陈延峰差点就跳起来,他已经在意淫他手下的汽车公司的产品也大卖了。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不同的声音传了出来。
“陈总,正常20万台车的工厂投资额怎么样都要30-50亿,甚至更多,我们之前已经立项了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的项目。
再加上各项目的研发资金进一步加大,以及要留有足够的压货资金,这样大的投资,公司必须要和银行贷款了。”
听到财务总监赵娜的话,陈长流面色古怪的盯着赵娜,很快就知道了她为什么这么说了。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怪不得所有的车企都要寻求上市,因为只有上市才能发展,毕竟汽车生产线投资太大了,根本不是手机生产线能比的。
想想只是20万台的汽车生产线,最少都得三五十亿,如果年销量百万台呢?
那单是建设生产线都要几百亿,不上市融资,仅靠利润根本就顶不住。
别看纯电动大巴每辆利润很高,但是陈长流知道的是像轿车、suv这种主力类型的车,往后20年,国产品牌的车单车利润少得可怜。
像某迪年销量超过300万台的规模,而且摆脱了外企的三大件。
按理说不管是研发成本还是生产成本,都已经摊得很薄了,但单车利润也只有9000。
即使合资车在国内卖的是高价低配,但到后面单车利润也都达不到5位数。
所以仅靠车企自身的利润建生产线,那效率可想而知。
除非向某拉一样,用讲故事的方式培养狂热粉,加上外国品牌的名头,在近乎毛坯的情况下大割特割,单车利润超过40000。
要知道某拉的车虽然有自己的优点,但是他的那些优点不足以使他卖那个价格。
ps:错字先更后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