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海棠窈醉胭脂色 > 第四十七章 如怨如慕(二)

第四十七章 如怨如慕(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崔屿忆从厢房出来时才发现昨夜淅淅沥沥地下了点小雨,地面上还有些湿漉漉的。此时的天已微微露出鱼肚白,东边被笼罩了一丝破晓之光。

    到了正厢外边,只见厢门虚掩着,门前也没有嬷嬷守着,崔屿忆心道莫不是母亲还未起?

    于是她敛了敛心神,正要教琳琅叩门时,却听见里头传来母亲与另一个人说话的声音。

    “你是说老爷刚刚才传了话回来,那周府那边怎样了?”

    “回夫人,周府火势太大,衙门里头的人扑了一晚上都未曾有法子扑灭,好在前头下了点儿小雨,这才好容易浇灭了那一院子的火。”一个年轻男子答道,听着语气像是崔刺史身边的侍卫。

    只听钟氏叹了口气道:“是上天垂怜了,那周府的人都怎么样了?那小女儿可救出来了?旁的人呢?”

    “回夫人,老爷说、说是,先教不要告诉小姐,周府的人一个都没能救出来。”

    “什么?!”

    “那扑天大火烧了一晚上,待灭了才勉强能进去人,属下进去远远瞧了眼,那满院子的全都被烧焦了,根本辨认不出来到底是人还是旁的物件儿此刻老爷正督着衙门的仵作,在里头一个个儿地检验、呃,辨认和检验尸体呢。”那侍卫也是十分不忍,虽是有条不紊地回着话,语气却也有些磕巴。

    听了这话,钟氏在里头沉默了,许久都未曾说话,像是在默默在心里替周家哀悼,又像是在思索着什么。

    其实钟氏心里确是在思考这整件事为何发生,何人做下的,又有何目的?可会波及到刺史府,等等。

    盘算了一会儿,只听她吩咐那侍卫道:“你且去给老爷传话,就说我知晓了,一切会看着办的,教他尽心去查办罢。你继续跟着老爷,有何动静记得要速传话回来。”

    那侍卫应下了,便立刻起身告退。

    崔屿忆在门前听着里头的言语有些发怔,待那侍卫已迅速退出了厢门,她才想起要避开,结果一个躲闪不及,竟与那侍卫撞了面儿。

    那侍卫的余光不小心瞥到了一眼崔屿忆的神情,便已知她知晓了,于是愧疚地退身告罪了一声,行了个礼便离去了。

    钟氏在里头也听见了门口的动静,于是便将崔屿忆传了进来,又教琳琅关上门在外头候着。

    钟氏瞧着女儿进来的模样,叹了口气,“你父亲本是怕你知晓了难受,才不教告诉你的。我正想着过些时日再缓缓告知予你听,哪知你竟在门前”

    崔屿忆不知自己早已红了眼圈,毕竟她在门外探听到那噩耗时,大脑已一片空白了。

    此刻她只守着规矩十分机械地行了个礼,勉强端着身子,回话道:“母亲恕罪,女儿不是有意站在门前偷听的。只是周府,怎么,怎么就”

    说到一半,崔屿忆有些说不下去了。

    钟氏无可奈何地苦笑了一下,“周氏一家子可怜见的,他家小女儿与你又那般好,你伤心些也是无妨,只是切莫失了规矩与分寸。”

    说着,钟氏将自己的女儿拢到了身边,轻轻抚了抚她的脊背。

    “你父亲也有他的难处,作为一州的刺史,要考量的自然更多些,昨儿晚上已是很顾着你的心思了。只是如今事情既然已成定局,你可切莫再去扰他,你可明白?”

    见崔屿忆难过地点着头,钟氏便知自己的女儿虽伤心,但理智尚存,于是欣慰了几分。

    “你放心,那周郭氏母家好歹与你外祖有些交情,待一切尘埃落定,为娘自会封笔厚银子,好好葬了他们一家。适时,你若想去吊唁也好、悼念也罢,只是如今,可莫要出去说道,也不可再给衙门添乱子了。”

    崔屿忆一一应下,本就强忍着流泪的情绪拘着礼,此刻听了母亲的话,想起周窈棠一家人的境况更是感到悲痛万分,眼泪一直在眼眶里左右徘徊着。

    知女莫若母,钟氏瞧着崔屿忆面上快要绷不住的模样,也不好再说什么,于是便吩咐琳琅扶着崔屿忆回房歇息了。

    临走时,崔屿忆像是又想起些什么,眼看着眸中的泪珠就要落下,却又被她硬生生憋了回去。

    她回过了头,问道:“母亲,周府的丫鬟秦艽,您准备作何打算?”

    钟氏神情有些复杂,并没有回答。

    因为她还未曾想好如何安排那个丫鬟的去向——这稍有些棘手。

    一是因着周府着了火,那丫鬟的卖身契已付之一炬了,若是自个儿卖个好将她放了去,也算是皆大欢喜。但是又怕她一个小丫头没了亲人,被什么不三不四的人沾上,反倒是害了人家。

    若是依旧当着婢子交给衙门,教他们重新拟了契、安置了也未尝不可,只是这丫头如此命苦,若是不幸摊上了什么不善的主家,别又恨上了崔府给她的安排。

    崔屿忆探了探自己母亲的脸色,小心翼翼地问道:“母亲,可否令衙门重新拟了秦艽的身契,允女儿将秦艽留在身边?”

    钟氏闻言惊讶道:“为何?”

    “秦艽是棠儿的贴身侍女,棠儿又是我的挚友,如今周府蒙难,女儿想留秦艽在身边以作念想。再者,若是今后周府的案情有何动向,留秦艽在刺史府中也可代为作证。”

    崔屿忆虽心中悲恸,但依旧强自镇定,口中有条不紊地游说着钟氏,一心想将秦艽留下。

    崔屿忆讲的也是实话,一方面她不放心将秦艽放出去,与其碰上不知脾性的主家,倒不如留在自己身边,代为照拂些,也算是为挚友尽最后一份心。

    另一方面,她对周府的大火还是心存疑窦的——那样大的火,到底是人为还是天灾?若是日后查起来,秦艽也算是最后的人证,她在刺史府中无需抛头露面,被查问起来也方便些。

    钟氏听着女儿所言也觉得有几分道理,赞许道:“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法子。你且先候着,待我传了那丫鬟来,问问她自个儿的意思,再做决断不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