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撒谎
这两人得王爷特别交代,需得时刻注意着。
线人得知二人需选人一道出任务时,心中一阵窃喜。
这不正是大好的机会吗?
待二人问道是否有人想要积极参与时,他想第一个举的手硬生生被忍了下来。
这两人定不如看起来那般不着调,若是第一个想要参与,定然遭他们二人怀疑居多。
于是他忍了又忍,终于等着有人想要富贵险中求拼一把,这才敢放心报上自己。
不得不说,此人是警惕的。
但尹清歌二人偏偏想法与旁人不同。
这第一位二人一早便注意到了,看得出来乃深思熟虑一番后才敢举的手。
而这个线人一开始并未得二人注意,但有了第一个人举手后,他举手的动作之快,没有丝毫的犹豫,似乎就是在等这样一个人出现,好给他以正当的理由来加入二人的队伍。
两人默契地对视了一眼,心中有了判断。
但这些个主动参与的人里面也要筛选,或许线人不止一个,还是谨慎些好。
尹清歌二人将这些主动人举手的人通通带走,但二人并没有什么任务要出,做这一出戏也是为了将那线人引出来罢了。
见着二人将人都往殿内带,那线人露出了警惕的神色。
但为了不打草惊蛇,他不得不跟随着众人的步伐向前走去。
待到了地方之后,尹清歌一声令下,一直跟在后头的流苏立马便将大门给关上了。
这一举动瞬间引起了众人的恐慌,但因着面前二人是太子殿下的座上宾,却也不敢做出什么主动来,只是窃窃私语起来。
“这是要做什么?”
“为何要将我们带到这个鬼地方关上门?”
那眼线心下一沉,便听见尹清歌高声道:“诸位莫要恐慌,此番将诸位带到这个地方来,竟然是有我们自己的考量。”
她扫视了这群人一眼,不知是不是那线人的错觉,线人总觉得尹清歌似乎是多瞧了自己一眼。
但她很快又收回了视线,让大家都稍安勿躁,朗声道:“太子殿下此番托我二人来寻人手,便是要培养一支属于太子殿下专用的暗卫。”
“你们此些人都足够积极主动,我也相信你们能够完成好这一项特殊的任务。”
“从今日起,你们便在这室内同吃同住共同训练,争取留下来在太子身边效劳,可清楚?”
尹清歌面不红心不跳的撒了这个谎,底下的人信了一大半。
那线人只有些怀疑,但也觉得这个说法是行得通的。
若是太子想要暗中培养一支守卫,确实可能寻专人来教导。
所以王爷让自己紧盯着这二人,实际上便是太子为了在暗中制造暗卫专门请来的吗?
线人得知了这个消息却并不高兴。
因为从刚才起尹清歌便重点说明,若是进了这扇门他们便一起同吃同住,还要努力争取能够在太子殿下身边留下。
也就是说他现在进了一座密不透风的牢房,就算是知晓了重要的消息,也难以传递出去。
他心下一沉,需得想个法子才是。
尹清歌便是拿捏准了这线人的想法,若是她现下还不确定那第二个举手之人究竟是不是奸细,但在她晚上派人监视着这群人时看到了他鬼鬼祟祟想要溜出去的样子,便彻底确定了,此人就是奸细。
她动作极快,立马便叫人将他拿下。
那些人被抓的时候怎么也想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如何暴露的,被人抓住按在地上的时候还冲着尹清歌叫嚣:“你怎的知晓我今夜要将消息递出去?你一直在盯着我?”
“你早就知晓我是线人,那你又何必整这一出!”
尹清歌看着他恼怒的样子,轻笑了一声。
“若你要这样说便没什么意思了,我一开始可并不知道这一锅粥里面的老鼠屎就是你。”
她随意地的卷起了自己的一抹发在指尖缠绕,月光照射下越发显得他那双本应该清秀的脸艳丽起来,仿佛这才是她应有的颜色。
她定定的看着线人,一字一句道:“是你今晚想要逃出去的举动,告知了我。否则你真以为我都已经知晓了究竟何人是奸细,还会大费周张的撒这样一个弥天大谎吗?”
那线人无话可说,狠狠的瞪着她:“那你想要怎么样?”
“当然是送你去死,叫你背后的主子知道,我们太子殿下可不是好拿捏的。”
那线人没想到她做事如此之狠,身上散发出来的气质同那张脸完全不同,不愧为太子军师。
尹清歌并不打算同他再过多废话了,直接便叫流苏将他拉下去,按照奸细罪处理。
这样的人的结果通常都不会好到哪去,反正后续如何她也不再关心了。
尹清歌将奸细一事告知了闫肃,他知晓闫格若是联系不上这线人,定会发现什么蛛丝马迹。
但他并不后悔将此事交给二人。
她委婉的表示自己同那些挑选出来的人说想要创建一只太子的暗卫,并不是开玩笑。
宋延祁有罗刹殿在手,叫他不用依附朝中那些老臣,自己便有立身的资本。
此番二人过来,竟然起了这个头,便打算将此事践行下去。
闫肃自然同意。
二人已经同他将整件事情剖开了仔细分析了一遍,如今他面对自己的弟弟不会再手软。
所以他现在变得十分忙碌,若是真的想要实行这个计划,需得尹清歌夫妻二人的帮助。
二人来到昭澜本就是打着来帮助闫肃的旗号,如今他自己都能对付他的弟弟,二人无事可做,为了他日后能够站得稳,这才有了这个想法。
宋延祁毕竟亲自创办了罗刹殿,便张口揽下了整件事宜。
闫肃对此很是感激,心中暗暗记下了这个恩情。
不过在整个计划开始之前,宋延祁认为自己有必要在大宋查到的有关于自己母妃的零碎线索告知于他。
于是二人彻夜长谈,天快亮时,闫肃起身重重叹了口气。
“当年错就错在父皇没有狠下心来将姑母带回来,否则就不会酿成这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