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归家所思
第二十章 第二日一早,菀凝登上辆青帷小车,告别云清,由风驰带领一支卫兵亲自护送,踏上了南归的道路。
坐马车走了十多日官道,再换水路走了几日,终于在八月二十五到了宁安侯府。
守偏门的小厮看见门前停着辆马车,后面跟着十余人,皆气势不凡,便上前询问。风驰只道秦王府有珍宝献给侯爷,请代为通传。
守门小厮见对方这阵仗,不敢耽误,立刻去传报。
宁桥舟早就得了风驰的书信,这会正在书房,听到秦王府的人来了,连忙扔下手中之事,前去迎接。
马车在鹤鹿迎春的影壁后停下,帘子掀开,从上面下来个温润如玉的俊秀公子。
宁桥舟一脸莫名地看向风驰,风驰笑笑:“侯爷,路途遥远,小姐这么做也是为了安全。”
正说着便见那翩翩公子撕开脸上面具,露出一张清美绝伦的笑脸来。
这不正是他日夜思念的女儿吗?宁桥舟快步迎上前去,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对着风驰连连道谢。
菀凝回来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府中,宁家大大小小都赶到了北苑。众人围着菀凝关切了一番,像是过年一般热闹。直到老太太让菀凝回去休息,众人散开,她才得以退出北苑。
走时看见紫氏意有所指的目光,菀凝便在院子外等了一会,见紫氏也出来了,立马迎上去揽住紫氏的手臂。
紫氏带着菀凝去了风雅轩,进门后屏退丫鬟,连身边最得力的秦嬷嬷都遣退了,又亲手关好门窗,拉着菀凝在卧榻坐下。
菀凝抬眼看紫氏,她穿着一件绯色的凤仙花褙子,气质婉约,但眼角青黑,脸色黯淡,看起来消瘦了一圈。想到紫氏这段时间的担忧焦虑,菀凝不禁心疼,扑在她怀里撒娇。
刚才在北苑,她知道瞒不过,便将自己这段时间所经历的都说了,但隐瞒了拓拔昊劫走她的原因。
紫氏在一旁听的心情跌宕起伏,联想到浓华曾经交代的,有些不安。现在只有她们母女在,于是问道:“浓华说,去年你们去宝相寺的那回,在山上碰见纨绔滋扰,那拓拔昊帮了你们,是怎么回事?”
菀凝被人劫走后,浓华又担心又自责,多次回忆起那一夜的情形,觉得那男子好像在哪里见过,但一直想不起来。直到前段时间,跟着老太太和紫氏一起去宝相寺为菀凝祈福,她才终于想起来。回府后,便立刻将这个信息告诉了紫氏。
菀凝在脑海中回想了一下,说道:“是有这回事,他帮了女儿,女儿也谢了他。怕您和爹担心,我就没说。本以为是萍水相逢,过了便算了,谁曾想到拓拔昊竟然”菀凝半真半假地说着,只想快点把这事圆过去。
紫氏望着自家女儿这张芙蓉初成的绝色面庞,心中既喜且忧。这样的天姿国色,难免会被人惦记,一般的人家又怎么护得住。思及此紫氏又想到一件事,微微皱眉道:“阿玖,你和拓拔昊在一起那么多天,他有没有欺负你?”
她说的隐晦,但菀凝一听就回过味来了,坦然迎上紫氏的目光,“娘,您放心吧,女儿没有受到一点伤害,拓拔昊也没有那么无耻。”
紫氏听罢,脸色缓和下来,嘴里连念了几遍“阿弥陀佛”。母女俩又说了些体己话,直到晚膳后才放菀凝回浣花苑去。
晚间,宁桥舟夫妻俩因为女儿平安归来,心事放下,便有了兴致做些其他事。
云收雨歇后,紫氏累极,躺在宁桥舟怀中,脸上犹带着薄红。
“夫君,你你个老不休,怎的会那么多花样?”
宁桥舟本在轻轻拍着紫氏的背哄她入睡,闻言,吻了一下紫氏的额头,笑道:“我这是活到老学到老,娘子看我可有长进?”
紫氏斜睨他一眼,别有一番妩媚风情。
她敛下笑容道:“诶,我问你,今天秦王府的人来,你们都说了些什么?”
宁桥舟平时有事都会和紫氏商量,所以也没打算瞒她,“秦王救了阿玖,我自是表达了感谢,不过这其中却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方。”
紫氏娥眉轻蹙:“我也觉着,上一次阿玖便是秦王带回来的,一次是碰巧,可这次也是……”
宁桥舟转身面向紫氏,“我们将阿玖失踪的消息封锁的密不透风,秦王府是如何得知的?又为什么要主动帮我们?”
“夫君说的极是,况且秦王府这两次来的阵仗确实不小,被有心人看见不知作何感想。”紫氏忽地想到什么,抬头看向宁桥舟,“秦王故意如此,难道是想让你……”
“这正是我所担心的。”宁桥舟语气低沉了下来。
齐王是皇上的长子,按照大周礼法,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燕王是皇后的儿子,虽然排行第五,但素有贤名,深受皇帝器重,近年来也在暗自积蓄势力。两人在朝堂上自成一派,有不少拥簇的大臣。秦王和燕王一起长大,手足情深,顺理成章站在燕王那边。
之前,双方都曾暗中接触过宁桥舟。一府安宁系于他手,他不敢贸然行事,也就没有表明过态度,只专心本职。
秦王已经连续两次和阿玖的事情扯上关系,不论是不是巧合,都并不是宁桥舟乐意看到的。
“娘子,你放心,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参与到这二虎搏食之中,让全府老小陷入险境。”宁桥舟轻轻握住紫氏的手,“至于阿玖,还望娘子好好物色一下人家,不一定要豪门大族,只要家风清明,知书懂礼皆可留意。”
“夫君放心,女儿的事,我一直放在心上。”
夫妇俩夜话到三更才歇下。
菀凝回来的时候已经错过了原本八月初三的生日。她觉得没什么,但紫氏一定要给她补过,问她有没有什么愿望。菀凝便道想做点更有实际意义的事。
战争中,流离失所的百姓为了逃避战火,纷纷南下,一部分涌入京都城中。朝廷便在城外的鸣华山下,辟了空地搭了棚区,用作灾民暂时落脚之处。菀凝这次回来的路上,见到了太多流民,正好可以借生日名义去棚区施粥三日。
紫氏虽感到诧异,但毕竟是善事,十分地支持,立刻派人去准备了。
到了八月二十九这日,菀凝换上了件淡蓝色长袍,发髻高束,选了把白底兰花的折扇,往前厅去了。
紫氏正在听庄子上一个嬷嬷汇报事情,见菀凝穿身男装过来,摇头笑道:“你这丫头,在折腾什么呢?”
“娘,我想跟着蔡总管去施粥。”菀凝莹白如玉的小脸上荡出一朵笑来,两个小梨涡更是盛了蜜一样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