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有人提前交卷了
顾瑶仔细读了两遍。
她不是古人,对于这种诗词她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看诗句里表达的意思。
这名学子大概要表达的是气候不同,所以不同的地方产的谷子有优劣之分,前面几句比较写实,最后两句升华了一下,用谷子比喻人,意思是家风严谨,品德高尚的人家,其子女也多为品德高尚的人,而三教九流之辈的子女多为三教九流。所以一个人最后成为什么样的谷子,取决于其家庭环境的优劣。
顾瑶总结了一下:这就是典型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意思。
看明白了后,顾瑶摆了摆手,示意这位考生可以出去了。
过了一会儿,顾瑶从大殿上走了下来,然后走到了承光殿的侧门口,将手里的卷子递给了站在这里的几位大臣,“你们看看,觉得怎么样?”
顾瑶此时就想看看,这些古人会怎么评价。
最先看到卷子的是丞相李璟,他看完之后,赞扬道:“皇上,这诗写得不错,切合题意,又有自己见解,是首好诗啊。”
随后,卷子到了苏墨手里。他看完之后则说道:“皇上,这诗韵律极好,朗朗上口,写得也十分工整,确实不错。”
紧接着另外几位官员也看了,而大家清一色的都是赞美。
顾瑶明白了,和自己不一样,这些臣子们看卷子,先看的是作品本身写得好不好,有没有文采,对仗是不是工整。也就是说,他们先看的是这个人的才华。
而自己要看的是这个学子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见解,这才是最关键的。
顾瑶可不觉得有学问的人就一定能当个好官,也不觉得有才华的人就一定能力强。
这不存在因果关系。
很快,又有人交卷了,顾瑶看到是一位穿着普通,头上也没有戴冠饰,只是简单绑了一根发带的学子。
这名学子长得十分清秀,看着年纪不大,高高瘦瘦的,像个少年。
负责监考的礼部官员接了卷子。
随后顾瑶看到了这名学子的文章。他写的不是诗词,而是一篇杂文,文章不长,一千多字。
顾瑶认真读了一下,读完之后她长长吁了口气,突然觉得心情有点沉重。
这名学子写的是一位农户,因为自己没有田地,不得不租当地富农的二十亩田地耕种,到了秋收季节,农户收了十几担谷子,满心欢喜,以为可以过个好年。但不久,官府的衙役来了,收走了他几担最好的谷子作为税粮,过了不久富农派了家丁来了,又要走了他较好的几担谷子作为租粮,最后农妇只剩几担最差的谷子。辛辛苦苦一年,最后最好的都被人拿走了,农户依然饿肚子,依然吃不饱穿不暖。
文章最后没发表什么见解,更没写什么大道理。
然而道理都在文章中。
顾瑶看完文章后,看向了试卷最前面封线外的考生名字:林澈,眉州人。
顾瑶记得这名学子,会试一甲第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