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天下三分(中)
皇后和冯思琴跟天启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听说天启又在老话重提,前一阵以为他是病没好利索脑袋还不清醒,于是叫上陈明珠去看看,结果就是病根还在但现在不影响今天刚好见天启到坤宁宫来,于是想问一下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果这个缠绕在天启脑袋中的问题就是病根那就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也就治好了病。皇后怕自己不能探问明白,就把冯思琴找来帮忙问,冯思琴来了直接就问天启的看法,天启就也直接说自己的看法天下应该是属于三部分人所有。
天启说这天下属于现在正生活着的人,同时也属于已经不在或者说已经没有能力管理天下事务的祖辈,最终也属于还没有到来但终将会来接班的后人。天启的意思是看问题不能只孤立地看眼前还要加上时间观念,过去的都是堆满了经验和教训的曾经存在过的历史,既然存在肯定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也值得后人重视和尊重。不尊重历史发展方向必然会走弯路,不考虑从过去传下来的的传承社会就是无根之木,人们就没有目标。
过去的人值得重视和尊重,未来的人更应该重视,做事情不考虑子孙后代的感受,这样的人是要被子孙后代唾骂的。就如割让燕云十六州的石敬塘,他为了自己一己私利割让领土给异族,自己厚颜无耻自称儿皇帝,后人中没有一个赞美他的人,提起他都是不屑和鄙视的语气,其中应该包括他石家后人,天启不愿意后人都说自己只顾自己自私自利。当然,他尊重祖辈只是给后人看叫后人学样,在确保百姓的当下生活的同时,考虑一下后人的感受才是正理。
冯思琴听了天启的话却不能理解,她说:“祖辈当然重要不过他们已经不在了,最多在祭拜的时候祭礼丰厚一点,后人还没有来,他们来到这个世上时自然有他们的父母用心照顾。现在的人去考虑前人和后人的感受也应该,但是把他们跟现在的人相提并论是不是有点太过?”
天启说:“朕这么说并不是什么爱心泛滥,也不是因为受了什么高尚精神的影响,只不过是想把天下所有人都发动起来做事。这天下的人分为很多种,假如能够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来启发诱导,将绝大多数人都团结起来并用起来,大明的江山才会更加牢固。民心就像水一样,如果我们不去争取就有其他别有用心的人去争取,到时候跟他们走的人多了国家就会出现极大隐患。”
皇后问:“这大明还有人心怀叵测想影响民心?皇上怎么不把他们都抓起来?”
天启说:“知道了肯定要抓,但是就怕不知道,还有的人是知道他们也许会做坏事但他们现在还没做,只有找人监视着他们避免出状况。”
天启说这话是有所指的,一是前几年山东出现了个妖言惑众的徐鸿儒,此人在山东潜藏多年用妖言迷惑百姓,见时机成熟了煽动百姓起来杀官闹事,后来虽然被平定了但也看出朝廷的后知后觉。还有一群人也在大明的土地上四处活动,那就是包括了龙华民、邓玉函等人在内的泰西人,他们四处传教发展教民让教民信奉天主,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在跟朝廷争夺民心,只不过天启现在还用得到他们不好对他们下手。
听了天启的介绍皇后说:“臣妾也听人说起过这些人的事,好像说他们就是一些外来的洋和尚没有害处,谁知道他们也在偷偷地行妖术,既然那些泰西人包藏祸心,为什么皇上不把他们都抓起来或者赶走呢?”
天启说:“他们也不仅仅是传教,还有很多有用的新知识要在大明传播,这些新知识确实有用,所以朕也不好把事做绝,只是叫魏忠贤紧紧地盯着他们。”
皇后笑道:“魏忠贤一贯会搞些阴谋诡计,用他对付这些泰西人应该是人尽其用。”
冯思琴这时候说:“既然这些泰西人有用,皇上完全可以让他们在全国传教,只要他们不造反就不会有问题,就像天下的寺庙道观一样替百姓做点事也行。”
天启摇头说:“这些洋和尚跟我们中土的和尚道士不一样,他们没有平等意识做不到跟其它宗教和平相处,在他们眼里只有天主教才是真正的正教,其他的人都是异教徒不能上天堂。假如他们只是这点小毛病朕也能忍,问题在于他们不但要教民信教,还要教民听从他们那里的什么教皇的意思,这问题就大了。从三皇五帝开始历朝历代还没有哪个帝王能允许活着的偶像存在,就算后来倍受尊敬的孔夫子,当他活着时也是倍受排挤和打压。”
冯思琴说:“既然如此皇上防着他们点也是应该的,你开始把天下说成是三部分人的,说这样就可以发动百姓真心替朝廷做事,这又是怎么一个说法?臣妾怎么不明白呢?”
天启说:“这天下人有很多种,但最多的也最应该改变的有两种,一种就是不安份的人,像秦朝时的陈胜、项羽,唐之黄巢后周之赵匡胤,三国之魏延宋之宋江,这些人都是不安份的人。陈胜替别人种田时就怀着鸿鹄之志,就算后来没有遇大雨失期他说不准也会造反,项羽更是看见秦始皇就说出要取而代之的真实想法,黄巢的菊花诗和宋江写的反诗都暴露出其感到不平的愤慨,魏延作为将领去考虑统帅该考虑的问题,都是不安份的表现是不安份的人。”
见皇后和冯思琴不住点头,天启继续说道:“不安份的人是一种,第二种人就是从不把自己当主人的人,在他们眼中所有义务都跟他们无关,哪怕是天要垮下来了他们也会觉得有高个子顶着。这样的人也许是受到不公平对待对社会感到极度失望,当有灾祸来临时说不准心中还会暗暗感到高兴和期待。史记中《曹刿论战》中说当敌人即将侵略而曹刿要去给鲁国国君献计献策时,很多人劝他别去,说这些事是吃肉的官员考虑的事,这些劝说者就是第二种人。”
冯思琴说:“这样的人确实很多,不过皇上把天下分成三部分所有他们就会有所改变吗?”
天启说:“大明开国以来就是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如果不是读书人就不会把自己当成国家的主人。敌人来了时百姓可以给敌人带路,因为敌人给他们粮食银两,这就是典型的有奶便是娘,更有可恨者为了私利走私粮食通敌资敌,这都是不把自己当主人的原因。在以前他们没有地位,假如朕说这天下他们也有份,而且会让他们感受到他们的意见会得到重视,他们也可以参与治理国家,包括读书人在内的所有人都是平等和公平的,是不是那样的人会少很多呢?”
冯思琴听了想了想笑着说:“国家大事我们本不该多问,只是因为担心皇上大病初愈被某个问题缠上不利于身体健康,既然皇上是真正关心国事臣妾就放心了,皇上多跟大臣们商议才是正理,只是要注意身体不要累着。”
天启听了冯思琴的话轻轻点头,端起一杯茶慢慢地喝着,皇后听了也放下心来暗暗同意,谁知道冯思琴接着说道:“臣妾心中有句话不吐不快已经很久了,今天就借此机会说出来请皇上不要怪罪。既然皇上说要让所有人都得到重视和感到平等,那么为什么把臣妾和张美人的儿子被有意混淆?像刘贵人、卫贵人她们都知道自己的亲生儿子或者女儿是谁,只有臣妾和张美人不知道,这能说是公平和尊重吗?”
天启早知道自己把两个儿子有意混淆起来瞒不过冯思琴,但没料到冯思琴这个时候会直接了当问出来,当时一口茶就呛在嗓子眼里连连咳嗽,急得皇后急忙过去帮忙抹背,一边抹一边转过头嗔怪地看了冯思琴一眼。冯思琴见自己的话把天启呛着了,急忙过来看并请罪,正在榻上跟两个娃娃玩耍的张春英见势不对也赶紧跑过来看。
其实天启只是呛了口茶水并没有什么关系,咳嗽几声也就过去了,张春英一过来忙中出错就把正抓住她衣袖的西瓜给带倒了,小家伙没站稳一个狗趴摔在地上,房间里顿时响起了嘹亮的哭声,吓得张春英急忙又跑回去安慰儿子。
天启摆了摆手叫人把两个娃娃带出去玩,然后坐下对冯思琴说:“说实话两个娃娃确实是朕有意混着养的,这样做对你们两个可能有些不够尊重,跟其他人比起来也显得不够公平,不过这世间万物没有绝对的公平。朕的儿子生下来就有很多人侍侯,但很多人的儿子享受不到这种待遇,对那些娃娃来讲公平吗?就算在宫中也一样,西瓜和冬瓜之所以分不清是因为他们都是太子,其他人分得清是因为其他人没有当太子的资格,有得必有失也是一种公平。”
开始冯思琴如果是变声变调甚至说哭闹着说出那番话,天启会认为她是想发泄一下不满,只需要安慰一下就够了,但是冯思琴说这番话时很冷静也很平和,天启知道需要好好给她们讲一下其中的道理。此时两个娃娃都被宫女带出去了张春英也坐过来在听,她也对不能认自己的亲骨肉感到难过,只不过没有胆量像冯思琴那样问出来而已。
天启接着说道:“至于说到尊重与否,朕认为这跟尊重不尊重无关,这其实是个目的和过程的问题。朕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是要宫中有个互相团结互相关爱的环境,而不是要把宫中变成一个明争暗斗的战场。你们都是知书达理之人,历史上的典故故事也应该看了不少,历史上宫中争储位争恩宠闹出人命的也不是一起两起。就以刚刚来说,假如你冯才人清楚知道摔倒的是你的亲生儿子,你会相信张美人是无意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