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秦国:我下血本了
别管是温情的还是走独立路线的黄碟爹,反正都没有超过一个时辰的单独相处,不管是当爹的还是当儿子的,都不太习惯这种温情,浑身都别扭。
还不如去干活儿,忙点好啊。
第二天早早的就开始做好准备工作,条件允许的还给要干活儿的搭了棚子,不知道该说老板体恤还是压榨。
一打打的纸都已经准备就绪,显然要大干一场。
林书没有吊胃口,按时的出现在众人的视线当中。
天气开始粮荒,百姓也差不多摸清楚天幕要说什么的规律,今天要讲的应该是他们听不懂的,不过也没关系,昨天的那些已经足够他们说好多天‘闲话’、
一群皇子:真的是身败名裂了。
【各位老祖宗好,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变法。
虽然这个话题会叫很多人畏之如虎,但哪里都有改革派和保守派,只不过看谁压倒谁而已。
说到变法改革,怎么能不提到咱们那会秦国打下横扫六国基础的老祖宗商君呢?】
始皇帝并不意外,哪怕是千年历史,他也相信秦国能占据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强秦的商君,自然也不会岌岌无名。
至于六国,无论是过去式还是现在时,都默默抱紧自己在心里暗骂。
不能独立行走了是吧?
【咱们现在提起大秦那自然是强大铁血啊,可谁都是一步步发展过来的,而且在很长时间内,咱们秦国那都是被排挤看不起的存在啊,被列为夷狄。
商周是以宗法制度来维系统治的奴隶制度,在氏族部落的基础上再发展血缘关系,所以西周的分封制度出现,自家子弟总比外人来得可靠嘛。
只不过,一代代传下来,血亲关系越来越淡薄,谁都会想要做天下共主,井田制也开始出现问题,封建制度开始萌芽啊。
说到变法改革,第一个并不是咱们的商君,齐国的管仲率先启动变法,帮助齐国率先成为春秋霸主。
后面的晋、鲁、楚郑都相继谋求改变,和第一个吃螃蟹的齐国共称为春秋五霸。
这会儿咱们的秦国还在干什么呢?
他借助着护送周天子的功劳好不容成为列侯,也想着往东边扩展扩展,然后好几次的出师不利。
但是此路不通咱们就换一条嘛,做人别那么死心眼,秦国一转身就去打邻近的戎人。
老祖宗脑子还是没有被浆糊,咱们不能成为东方的霸主,就去当西边的嘛,别一个劲的死磕。】
秦人点点头,就是啊,这边走不通换条路嘛。
六国:你们可真是会找说辞。
不过他们也没资格说,毕竟现在人家是胜者,什么都能解释,他们就是丧家之犬,还是琢磨琢磨始皇帝的那个招贤令吧。
说起这个都有气,那些县令都差点把告示贴到他们家门口了,可就是当作没看到他们这群‘六国余孽’一般,还在那劝诫别浪费一身才华,装聋作哑的本身一脉相承。
他们还得配合,总不能别人不抓就硬跳出去说自己是反贼吧。
【等到了战国初年,改革更是如火如荼啊,当时影响最为深远的应当是魏国,可是出了李悝这样一位了不起的改革家,还有西门豹、吴起等人才。
别的不说为,魏国的人才绝对是一等一,毕竟是最大人才外输友好国。】
魏国:这个称呼好像有点怪怪的。
从魏国扒拉了不少人才的国家默默收好处,难得没有嘲讽,这样的大好人真的不过了啊。
【不过,各国的改革也不是那么顺利,就是吴起都因为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改革一年直接因为自己身亡而被叫停。
而咱们的秦国这会儿在干什么呢?
秦国这会儿有用实物地租的形式代替劳役地租的“初租禾”后来又开辟了市场交易的“初行为市”,活跃了市场,但和东方各国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那会儿的秦国可谓是内忧外患啊,魏楚等国相继强盛起来直接威胁到秦国,吴起在魏国训练的魏武卒更是拥有强大的战斗力,直接下了秦国洛水以东的五座城池。
更倒霉的是,这会儿的秦国内部十分混乱,宗室贵族把持着大权,国君更替的速度那也是值得一提。
当时的公子篡位导致有些人直接在外面流亡二十多年,这位公子就是后来的秦献公。
别说,魏国也真是大冤种,不但得给秦国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还得给人家看改革的正确模板。】
魏国:还别说,你这么说出来真的显得我们很像是大怨种啊。
秦国:感谢魏国得友情赞助。
【秦献公着手改革了一系列,在内发展巩固经济,对外打败韩魏联军,可以说秦国繁荣从秦献公这里初具雏形。
不得不说,咱们始皇大大自然是雄才大略,但老秦人连出几代明君那也是命也。
不过,哪怕秦献公做了如此之多,秦国内部得奴隶主还是十分强大,这时候,一个叫秦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得男人登基了,他就是秦献公的儿子秦孝公。
秦孝公一登基立马发布了招贤令:
“想当初老祖宗们开创的基业啊,多么的荣耀啊,后来三晋夺取我秦国的土地,各诸侯国鄙视我们秦国,真是莫大的耻辱啊。
我爹他啊,一直都想着往东边走走,我这个当儿子的只要想到没有完成我爹的夙愿,心里那叫一个难受啊。
我是个大孝子啊,自然不能叫我爹失望啊,现在广招宾客贤臣啊,谁有好计策,我给他高官,给他土地啊!”】
始皇帝无奈的听着天幕在那胡扯,招贤令哪里有如此不正经和直白。
只不过意思倒是差不多,就是中间有的没的没必要加进来。
林书:你倒是听得懂,你家百姓能听懂吗?
起码现在高官土地他们都能明白,就跟他们的军功制度差不多嘛。
【秦国这次可是下了血本的,本来各国的上升途径就掌握在一些人手里,秦国显然是要不论出身了。
再说,以往秦国可都是没有赐土地这个说法的,赤裸裸的诱惑立马吸引了许多有识之士的眼神啊。
他们只不过是想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已,国军既然硬要赐土地,他们也不能推拒不是。
这群人里面,就有我们大名鼎鼎的商君,那会儿他还不叫这个名字呢,】
有识之士:对对对,我们不过是在意实现自己的包袱而已,什么土地不土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