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邪了门的开国太子—赵匡胤他崽
李建成大笑出声,含着无尽的酸楚。
他李建成在后人眼里不算不堪,可终究,意难平啊。
李世民这次没有得了便宜还卖乖,只是安安静静的不刺激,毕竟魏征现在看着就像是要憋个大的出来,而且他又不是那么小气的人。
赵德昭和赵德芳瑟瑟发抖,两兄弟只能互相看一眼给予对方帮助,以及祈祷。
希望在后人眼里的开国太子是对方,前面几个‘前辈’的经历赫然在目,他们自觉平庸,没什么好说的。
【接下来算是…意想不到的大宋了,赵匡胤他是有儿子的,虽然老大和老三早夭,但还有两个大儿子在,偏偏皇位最后落到他弟弟身上,偏偏他弟弟后面还带出那么一群无言以对的子孙,叫他们这一大家子之间充满悬疑色彩。】
什么悬疑色彩,不就是被人看乐子嘛。
赵匡胤在心里无奈的吐槽,不过现在这些小辈的‘打趣’,已经没办法勾起他的情绪,早就耗完了。
心力交瘁说的就是他。
赵德昭和赵德芳依旧没感受到落下的铡刀,还得继续等待,最为焦人。
【和扶苏一样,赵匡胤在位那么多年,在有成年儿子的情况下,没有立太子。
有些不可思议啊,难怪后来传位给赵光义也说得过去,毕竟太子这个问题可以被人拿来当作靶子啊,不管赵匡胤当时未立太子的原因,但人家可以说就是传给弟弟啊。
父死子继,但还有个兄终弟及啊。】
被扫射到的可不单单只有大宋朝,毕竟皇室向来都枝繁叶茂,都是天家血脉,野心稍微膨胀点难道真就没那么点想法吗?
真要皇帝能压得底下的宗室和兄弟还好,可大多数都是中庸甚至是平庸之辈,真就是仗着投胎。
朱厚照自觉这件事好像和他有点关系啊,如果没记错的话,他的皇位可是宗室接班,意味着他连儿子都没有啊。
哪怕是有个幼子在,那朝堂上都是托孤大臣啊。
赵匡胤听到这个问题有稍许的心虚,但转瞬即逝。
【所以今天我们在盘点开国太子的时候,都没办法从剩下的两个成年皇子里面挑出来,总不能按照长幼的顺序吧。
所以,统称为宋太祖他崽,也就是赵德昭和赵德芳两兄弟一块说。】
赵德昭/赵德芳:好家伙,不用指望兄弟了,还得互相扶持,父皇名分没定下来倒是叫两个人都逃不脱被点名。
【赵匡胤立太子这个事情其实也是有迹可循,史书中对于此类现象有过记载,字唐昭宗年间开始,中原地区有差不多百年没有立皇太子的习惯。
不过不立皇太子不代表就没有合法的继承人,五代十国混乱不稳定,可基本生继承人都是‘亲王加京尹’的标配。
后梁时期朱温便把自己的样子朱友文封为博王兼开封尹,后唐时李嗣源的次子李从容被封为秦王兼河南尹,后晋石敬瑭次子石重贵被封为齐王兼广晋尹,后汉刘知远的长子刘承训被封为开封尹,后周时期柴荣也是被封为晋王兼开封尹……
虽然不是每个储君都登基,但基本大家都达成共识,封王加上一个府尹的职位,代表储君身份。
这样看来,不立储君反而是一种常例,赵匡胤接的就是柴荣的班,不立太子说起来无可厚非。】
这么多年都不立太子?
很多人都觉得无法想象,毕竟在他们看来,储君乃是国之大事,若是安定不下来,皇子、臣子岂不是都得想想这通天路。
而且天灾人祸谁也说不定,皇帝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谁是正统的继承人呢?
哪怕封王加府尹是标配模式,可真要较真起来,没有册封,没有亲口说,那就有的翻盘的余地。
难怪乱啊。
其它的都好说,后周柴荣缓缓转过头,看着他的香孩儿。
赵匡胤感受到死亡眼神,只觉得大祸临头。
【宋朝建立的时候,赵德昭九岁,赵德芳1岁,当时立太子也显得有些着急了。
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实话实说,赵光义是当上皇帝后仿佛开始失智,之前的表现可不掉链子,朝廷上支持的人也不在少数。
加上赵匡胤的身体向来很好,去世的时候也不过五十多,刚建国是因为局势不稳,毕竟谁都没想到大宋真的能延续几百年,谁知道会不会步了五代十国的后尘呢?
至于之后赵匡胤可能是想慢慢削弟弟的权力,那些武将可都是杯酒释兵权,我不相信他真就对弟弟那么厚待?
厚待到能甘心将皇位传给弟弟。】
扪心自问,别人家是真有皇位继承,在自己又不是绝嗣的情况下,把皇位传给弟弟这个操作是任何人都无法理解的,兄弟关系好也不是这么个好法。
【赵德昭和赵德芳两兄弟说起来都觉得可怜,存在感实在是太低了,赵匡胤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不立太子还能说得通,可是连王都没给儿子封啊。
叫我想要扒拉点内容说两位都扒拉不出来。
反观赵光义呢,先是主张父死子继、反对兄终弟及的赵普被罢相,后是赵光义被封为晋王兼开封府尹。
听得熟不熟悉?这就是五代十国标准的皇储配置啊,封王加府尹。
这一招我都说不准到底是赵匡胤真大方到把皇位传给弟弟,还是自己受到赵光义的制衡。
无论哪一种,说出来都有些荒谬。】
可不是荒谬嘛,赵光义势力大应该也没大到这种地步吧,而且那是赵匡胤啊。
赵德昭和赵德芳露出哭笑,他们听着都有些动摇,难道父皇真的想把位置给皇叔?
他们到现在都还是光头一个,可皇叔身上的权力和头衔,可是比他们两个正统皇子听着可靠许多。
赵匡胤也不懂自己是如何想的,但绝对不可能是昏了头把皇位给弟弟,他就是个俗人,因为皇位这件事还觉得对弟弟有些心虚愧疚,所以想从其它方面弥补。
其他人听得也麻了,这不乱才是怪事。
再加上赵匡胤暴毙的突然,儿子连争的资本都没有,难怪人家皇后退让的那么快,看清楚形势了啊。
【所以就出来个众说纷纭的‘金匮之盟’。
很可惜金匮之盟的原文在哪并不知道,但大致的内容便是,赵匡胤百年后传位给赵光义,赵光义再传位给弟弟赵光美,赵光美再传位给侄子,也就是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
嗯…你们老赵家还真是挺仗义的啊,谁都做一遍皇帝,我都怀疑后面是不是要接龙赵德昭传为给他弟弟赵德芳。】
赵德芳赶紧拒绝,谢谢好意,我还是不了啊。
赵匡胤现在听到这个也觉得挺戏言的,而且,说句不好听的,谁知道谁活得过谁啊。
老百姓也对这一大家子的传位给弄糊涂了,这想的有些太美了吧。
就算是他们家里的那几亩地,也不管立下这种条约啊。
到了谁手里想要拿出来难道靠着一张纸就能约束吗?
【对于金匮之盟是否存在认可的声音还是比较大,主要是赵匡胤对两个儿子的培养实在是匮乏。
赵德昭和赵德芳两个人连实权都没有,就挂了个节度使和防御使的名头,还没参政,这绝对不是培养皇太子的行为。
反观赵光义,他更像是皇太弟。
只不过金匮之盟太过理想化了,就说后面赵光美、赵德昭、赵德芳那是一个接一个的死,反正只要是上了榜的都是没命。
怀疑沾染了晦气,变成死了么榜单。
咱们宋太宗的种种行为也给自己当初继位增添了几分怀疑,不过我们没有证据证明几人的死和他有关,但这几个人加上还有之前亡国之主都是稀里糊涂喝了他的酒回去就死,咱们宋太祖还给自己转了个绝命毒师的名号。】
其他人都被逗笑了,这是什么奇奇怪怪的称呼啊?
后世还真是……给皇帝取各种调侃的外号是一点都不手软。
赵匡胤笑不出来,赵光美笑不出来,赵德昭和赵德芳笑不出来,还没死的几位亡国之主也笑不出来。
不是,都投降了,好好养着我们还不行吗?
下毒是怎么个事啊,小老弟?
【等到赵光义继位啊,赵德昭才好不容易被封了个武功郡王,准许一块上朝。
后来就是咱们之前说过的宋太祖的成名之战,他骑着驴跑得远远的,剩下的人都慌了啊,皇帝都没了,还打了败仗,请太祖的儿子当皇帝主持大局很合理啊。
但谁能想到驴神的威力如此巨大,居然能于千军万马中归来,听见自己侄子要继位本来就不高兴,看哪里都不顺眼。
赵德昭也知道自己讨叔父的嫌,轻易不往上凑,但事关军队不凑不行啊,打了败仗可军队还是得犒赏啊,赵光义又是一顿阴阳怪气啊。
“哎呦喂,你这么知道收拢人心,要不皇帝你来做算啦。”
赵德昭也是个性格说不出来的,回去后拔剑自刎啊,惊呆了我,你和扶苏是同一个老师教的吧。】
扶苏:干什么还点我啊?
扶苏的老师:为什么要拉着我们公开处刑。
本来听完公子的事迹他们就很头疼了,都不知道该如何教,现在还被连带。
赵德昭注意到自家父皇和弟弟的眼神,低下头,说实话,他并不知晓为什么要拔剑自刎。
难受虽然难受,但真没到自刎的地步。
【很好,赵德昭的记录到此为止,你敢相信吗?开国太祖还活着的长子居然记录到此为止,叫人叹为观止啊。
再然后就是他的倒霉蛋弟弟啦,二弟不会嘲笑大哥,因为两人的命运不会有多大差别。
赵德芳记录的更加简单,他哥哥好歹亥有个原由,他直接就是叔父登基后被册封,然后在二十三岁这一年病死。
就完了。】
赵德芳瞪大眼睛,还想安慰安慰他哥哥的手默默收回,他觉得他受到的伤害更大。
赵匡胤听着自己儿子一个接着一个死,对赵光义的愤怒值是噌噌噌的往上冲啊。
【哦对,赵德昭死的时候28岁,他弟弟死的时候23岁,赵德昭死于太平兴国四年,赵德芳死于太平兴国六年,还真是好兄弟一辈子,手拉手往前走。】
两个倒霉蛋互相苦笑着。
赵匡胤哪怕知道了也被气笑出来,都如此年轻啊,真是他的好弟弟啊。
【按照正常人的轨迹啊,赵匡胤活着的儿子就这么两个,他们两个的命运自然是会纠缠在仪器,但绝对不会是像现在这样。
顶了天就是为了太子之位互相缠缠绵绵到天涯,可偏偏命运趁人不注意的时候,给他们拐了个奇怪的方向。
好家伙,两兄弟想着自己都成年了,老爹是皇帝,下一个皇帝总归是在兄弟两里面出一个吧。
结果,自家叔叔当皇帝了。
别人家父死子继,没有儿子的情况下才会考虑,怎么到他们这里,两个成年的皇子处在那就没有人考虑下他们吗?】
越说两个人越觉得自己真是倒霉透顶了,他们两个人按照正常的逻辑,要么是斗个你死活我最后胜者为王,要么成就兄弟美话,一个皇帝一个贤王,最后怎么落得个不是病死就是自刎的结局呢?
天幕嘴上说着说他们,但实际说到的内容又绕到父皇皇叔那一辈去了,他们居然连凑字数都凑不出来,就那么几句话,闻者伤心听者落泪啊。
前面几个‘太子’:虽然有点不地道,但怎么觉得现在这两位存在感最低啊?
不是说多惨,就是半点名声都没留下。
【这两兄弟我努力找了找都没找到相关的轶闻,野史都是作为他们爹和叔叔的镶边,要说最美存在感,那他们两个在开国太子里面牢牢站稳啊。
人家都是一个,就他们老赵家特殊,上阵都是两兄弟,叫人感动啊。】
赵德昭&赵德芳:说不出来可以不说,前面杨勇没得说不就是跳过吗?
我们不介意如此特殊对待,被说了还感觉又丢了次脸。
日后还是得做出来点事啊,被人‘说三道四’的机会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