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甄嬛重生传我在大清开启灵气复苏 > 第234章 “朕躬甚安”

第234章 “朕躬甚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甄嬛将所有的事情都听完以后,也觉得实在没有什么有效的信息。三十几年前就听说了巡查弟子的事情,但是到现在也没有遇到过。甄嬛更倾向于,现在大概率已经没有了巡查弟子在凡间了。

    不过,这依旧不代表着世界上就不存在着其他的修仙者了。相反,甄嬛更倾向于这世间还有其他的修仙者存在。但是这些修仙者,应该是因为灵气消失,而躲藏在某些秘境中,至今没有出来过。

    定中道人手里的那些修仙的典籍,都是纸质的。而纸这种东西,是经不起千万年的存放的。即便是百年的传承,若只有纸质的书籍,没有重复抄录的话,最后也一定会因为时间的问题,最后都磨损了。

    而定中道人不仅能够清晰辨认出上面的文字,还知道是修仙之法。若不是那典籍有什么原因,能够保持不腐不烂,那就是那本典籍根本就是流传出来也不过百年。百年对于凡间是一个很长的时间,甚至可能都有王朝更替了,但是对修仙者而言,也不算什么。

    即便是对于修为不高的修仙者来说,百年也不过是一生的长度,甚至可能还没有自己一辈子活得久。对于修为高深的修士,百年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最多闭关一段时间里的一段时间,就有可能是百年的跨度。

    因此,百年想要覆灭一个修仙宗门,是不大可能的。那么,百年前还存在的修仙宗门,到现在很有可能也依旧存在。只是,现在没有其他修士出现在凡间,那么要找到已经隐世的宗门,对甄嬛来说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

    知道这些信息以后,甄嬛依旧没有任何仁慈,直接取走了定中道人的性命。而在阵法外的明知道童,也没有放过他。

    定中道人不是什么好人,利用邪修之法修炼,都是要吸收血肉的。已经吸收了血肉修炼,又犯下那么多错,杀了那么多人,杀定中道人甄嬛几乎没有任何负担。而明知道童,跟着定中道人,其实也没有少做坏事。

    虽然明知道童,是被定中道人抢来的孩子,也是定中道人为了夺舍而养大的孩子,严格来说算是受害者。但是,明知道童在定中道人手下,做的坏事也不少,骗人钱财都算是少的,帮定中道人找能够吸收的血肉,这种事情他也不是没有做过。

    因此,甄嬛杀了明知道童,也没有任何负担。

    两人将定中和明知都杀了以后,又飞到了慈悲观上,在前殿给供奉的三清祖师爷好好地上了一炷香。虽然定中两人为了当好假道士,给三清祖师也没少上香,但是两人心不诚,也不做好事,这道观里,一丝香火愿力都没有。

    甄嬛没有用法术点燃香烛,而是老老实实用了火折子。点燃之后,两人又诚心诚意的给三清祖师拜了拜。两人叩头的瞬间,甄嬛感觉整个前殿都亮了几分。这应该算是有了第一份香火愿力了。而且,得益于两人本身是仙界的仙子下凡,这一丝愿力格外强大。

    做完这一切以后,两人又从殿内摸出了一个有时候办白事用的,放烧着的纸钱之类的用的香灰盆。那盆显然是很久没有用了,虽然不算是破烂,但是也积了不少灰尘,但是却没有一点香灰。

    甄嬛用一个清洁术给香灰盆打扫干净以后,又拖到了正殿的门口,朝着泰山的方向,恭恭敬敬行了一礼。随后,点燃了一炷香,朝着泰山的方向插在了门口不远处的土地上。这一礼和一炷香,是给早些年被定中杀害的那些人,以及原本在慈悲观里的其他道人,。

    做完这一切以后,她又从偏房里,摸出来不少许久没有用过的纸钱。那些纸钱落了不少的灰不说,还有老鼠咬的痕迹,又脆的不行。只是现在也没有别的条件,甄嬛凑合地将这些纸钱,在香灰盆里,都烧给了那些道人。

    虽然早些年没有地府,那些人的魂魄应该是消散在了天地间,由天道安排投胎了。但是,这些人也的确是无辜被杀的,实在可怜。很多甚至可能都没有人给烧纸钱,没有人祭奠。甄嬛作为知情人,祭奠一番也是希望这些人能好过些吧。

    做完这一切以后,甄嬛两人才来到了山下,找到了那些被眉庄用屏蔽结界护着的姑娘们。两人处理定中道人,以及在慈悲观烧香烧纸的事,其实也没有用多久。因此,姑娘们也不过刚刚冷静下来,都乖乖等着甄嬛的回来。

    只是这些姑娘实在也难以处理,济州府的知府又是那样的,不好再将她们送到官府了。而且,白日带这些人进城,也实在过于显眼,守城侍卫又难免多问。要是发现这些姑娘都是失踪的那些,甄嬛两人更说不清楚了。

    因此,两人和这些姑娘商量之后决定,在外面再待一个白天。等到三更天的时候,众人趁着晚上,甄嬛和眉庄带着这些人翻墙进了济州府。因为有甄嬛和眉庄的神识,以及屏蔽结界和夜色的掩护,倒是没有惊动任何人。

    进了济州府以后,两人又把这些姑娘带回了沈府。沈府的下人再怎么不长眼,也不会认不得沈家大小姐沈眉庄。因此,这些人都没多问什么,直接将人放进了府里。之后,眉庄和甄嬛,也就决定在沈府多住一些日子再回京。

    而此刻在紫禁城里,太后乌雅成璧,以及乌拉那拉宜修和齐月宾,在养心殿里学着皇帝批阅奏章的习惯呢。而苏培盛,则是在一旁一点点的指导,又告诉了众人许多平日里大家都不知道的皇帝的习惯。

    齐月宾在一本空白的奏折上,学着皇帝的字迹,慢慢临摹着。只见齐月宾缓缓写到:朕躬甚安,不必为朕过虑。这句写完以后,又另起一行,拿了另一本奏折,缓缓写到:阅,暂命工部着人办之。

    这两句代表了皇帝写奏折最喜欢用的词句,也代表了大臣最喜欢写的两类奏折。

    第一类,就是请安折子,且大部分奏折都是请安折子。这类折子冗长无比,大部分都是表述自己的忠心的词句,还有就是问候皇帝如何的词句。通常没有什么内容,皇帝就会回复朕躬甚安之类的词句,偶尔也会嘱咐不必再写这类折子了。

    但是基本没有什么用,因为又是好意问候,皇帝也不好直接朱批都没有,就原样发回。但是要一点点看完,那些词句大部分都是各种辞藻堆砌,读起来十分别扭不说,又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基本就是浪费时间。

    可是若真的完全不看,或者看得不仔细,有时候又会错过许多有用的东西。比如有时候,大臣会一开始就表自己的忠心,又对皇帝歌功颂德,中途突然就插一句,虽然广州省的有些地方正在发洪灾,但是大清上下,大体还是国泰民安的。

    若是皇帝没有仔细看,便错过了广州洪灾的事。而且,若是只当是请安折子就朱批下去,也会被大臣弹劾劝谏。因此,皇帝也不得不仔细阅读所有的折子,即便是有些折子不过是简单的请安折子。

    而除了这些请安折子以外,就是正儿八经的奏事的折子了。这类折子,通常没有过多的表忠心、问候皇帝的近况的词句。一般都是从一开始就将事情说的明明白白,顶多在奏事以后,问一句皇帝安。

    这类折子,皇帝的朱批就需要写上皇帝的看法或者接下来要如何做。若是不算太难的事,皇帝直接吩咐了人做了就是了。这类就是最简单的奏折,但是这种奏折,往往奏的事都比较大,也很难处理,可能需要朝会的时候,再仔细商议。

    当然,这些都是苏培盛亲自教给宜修和齐月宾的。两人此前都不被允许干政,就连太后,也没有见过几次奏折的。因此,要如何给奏折朱批,都需要人来教。而日日看着皇帝如何处理政事的苏培盛,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齐月宾将奏折上的朱批临摹下来以后,交给了宜修查看:“宜修,你来看看,这朱批的字迹仿的如何?这若其他大臣朱批,是否会被看出并非皇帝本人所写?”

    宜修拿起那空白的奏折,又仔细端详了原来的朱批,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不错,这朱批写的,和原来的朱批一模一样啊。若是写在其他奏折上,也是以假乱真的字迹了。额娘也来看看,这朱批像不像。”说着,将奏折递给了乌雅成璧。

    太后仔细看过以后,也是点了点头,将奏折交给了苏培盛,又开口点评道:“这字迹的确是像,和原来是一模一样。不过正是如此,我才要提醒你,这字迹一模一样,也不是一件好事,反倒容易被认定是假的。”

    太后说着的时候,苏培盛就将那奏折仔细都看过了一遍。看完了一遍不够,还特地将原来的那本奏折拿起来,仔细对比了起来。两本奏折上的字迹的确是一模一样,连墨水的用量都是一模一样的。

    苏培盛看完,也是摇了摇头:“太后娘娘说得对,贵妃娘娘您就是太过像了,反倒是不好了。这写字,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模仿的一样就行了的,那得是看字里的劲呢。这同一个字,就是写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意思,那都是不一样的。”

    “就比如说,这请安折子,若是在天下太平,风调雨顺的时候来的呢,上面的内容又能写的让您开心了。您这写的‘朕躬甚安’这四个字,那比划都是上翘的,显得那么轻松,那么开心似的。”

    “可若是这奏折,在刚打了个败仗的时候来的,还来问皇帝安。而且,上面又写什么皇上英明,输了也是特地安排的。就这,您能开心的了?就是写‘朕躬甚安’这四个字,估计那落笔也得都是入木三分,显得那么生气呢。”

    齐月宾听了这话,也是忍不住点了点头:“苏培盛你说的极是,是我受教了。接下来,我也会朝着学到这字的神魂努力的。只是,我们早就说过了,我们如今不是什么嫔妃太监了,是同样的修士,你也不必称呼我们什么娘娘的。”

    苏培盛赶紧摆摆手笑道:“这不是这么多年来,都习惯了吗。左右不过是个称呼,奴才无所谓,您也别认真就是了。不过话说回来,娘娘您今天第一次学着朱批奏折,就能学得如此像,也是极厉害的。”

    太后也认同的点了点头:“苏培盛说的不错,你今天第一次来学这个,已经不错了。只是,距离开印的日子,也没有几日了,咱们还要加快速度。除了朱批奏折以外,还有养心阁面见大臣,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想当初,那胤禛是时不时会在养心殿面见大臣的。张廷玉、隆科多,都是当时胤禛经常召见的大臣。除此之外,年前也经常召见瓜尔佳鄂敏。这些大臣,你都要记住了,不能一下全换了。”

    齐月宾连连点头,这些她也十分清楚。她们其实之前除了修炼,也一直在学习之前皇帝的生活习惯。特别是面对大臣的时候,说话的习惯,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大臣说什么的时候,皇帝才会发脾气,平日里处理政事的习惯这些。

    她叹了口气:“要彻底模仿一个人,还真是不容易。看来,迟早还是要和甄妹妹她们商量一下,早点推一个皇帝上台。我们两个,以后做做国师就好了。这样的话,还有时间能修炼修炼呢。”

    宜修也很赞同的点了点头:“是啊。不过话说回来,这么长时间不见甄妹妹和沈妹妹,倒是十分想念。此去这么久,也不知道事情处理的如何了,又要何时回来。这宗门里还堆了不少事务需要她们处理呢。”

    乌雅成璧微微皱了皱眉,低眉道:“也是,这一去也太久了些。虽说大家能共同处理些事务,但是有些东西,还真是少了她们不行。希望两人能早点回来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