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建立两军
项庄等的就是这句话,说的再多都是虚的,只有他看到的他能才做出判断。
他默不作声,走入军中。
士卒仍旧在操练,看到军中大将樊哙、萧何带着一个披甲的大将走来,也不以为意,仍然执行自己的命令。
项庄查看一番,竟然没有发现瘦弱的将士,他早些以为秦军是使了手段的,比如把强壮的将士放在外面,把瘦弱的将士放在里间,这样放眼看去自然是威武飒飒,实则败絮其中。
没成想,进来一看竟然没有看到瘦弱的士兵,各个都是生龙活虎的样子。这代表着什么?这代表着秦军竟然真的没有苛待被俘后的联军,还给他们吃饱了饭。
这就很离谱!!!
他心中很是疑惑,见两人也同是反秦义士,便直接问道:
“萧先生可否为我解疑?那扶苏竟然不曾亏待与你等,这是为何?”
萧何知项庄心中所想,毕竟战败之军根本就没有地位可言的,能不让你饿死就已经是仁义了,从上古到现在还从没听说过这么善待俘虏的事情。
此事藏着妖异。
但萧何并不这么认为,这段时间关内的种种变化他都看在眼里,虽然说好像不太可能,但是在他心中确实有一种想法。
那便是扶苏与始皇帝和秦二世不同,他心中有着仁义,他好像是可以成为明君的。
不过眼下关外四十万大军集结,很多事情已经无力回天了。
“项将军的疑虑我知晓,那秦军竟然没有苛刻我等,反而衣食足给,在我想来不外乎两种可能。”
“其一,知我等皆是忠义的汉子,便想通过这等手段,让我等知恩戴德,不与他为敌,甚至有可能还安插了奸细在军中另作他用。”
“其二,便是想通过善待我等这样的战俘行为,来瓦解联军的意志。”
萧何的猜想虽然不全中,但也相差不远了。当他知道扶苏这样的行为虽然看似可行,但其中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那即是扶苏现在是被四十万反秦大军围困,而这十万叛军在四十万联军中不过是一点小小的波澜,只能掀起小起伏,不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所有这样的行为注定是无用功。
如果能够击败四十万联军的话?
萧何赶紧制止了自己的瞎想,并决的自己的想法有些可笑,虽然秦军确实很强,还有“神罚“这样的神器。
但是联军的人数达到了恐怖的四十万之巨,更别提领军之将乃是当世无敌的楚霸王——项羽!!!
以少胜多什么的,那是都是霸王的长处,更别说此时实力对比这么悬殊的情况。
项庄听后觉得有理,双手垂中便道:“此时我定当禀告主公,还请两位稍稍等待,三日之内必然将两位换回。”
行过礼,项庄便带着人离去。
高台上,蒙恬静静的看着这一切,沉默不语。
时间飞逝,三日转眼即过,到达约定交换战俘的日期。
午时刚过,蒙恬便率领五万守城精锐,将十万叛军放于关外。
十万叛军得知今日自己脱困,却不见得有多欣喜,不少士卒流连忘返,甚至还有士卒询问可否加入秦军队伍。
得到否定答案之后,只能焉巴巴的朝着联军大营走去。
樊哙和萧何无奈的看着这一幕,便知道军心都被秦军夺了去,对于这一幕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甚至于他们其实也不太想走。
联军这边得到消息,便将二十万大秦降奴释放。
函谷关外,楚霸王项羽正率领诸将,远远的看着这一幕。
营中有诸侯问道:“是否要趁秦军降奴进关之时,派遣兵马攻打函谷关?”
“此言有理,此时出兵,只待冲上厮杀一阵,败军便会形成溃败之势,席卷函关谷,到时候函谷关还不是唾手可得。”
自古出战,最怕的便是溃败之势,兵败如山倒,尤其是几十万的军队溃败,这已经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了。
诸侯商议着,便越发觉得此计可行。
唯有霸王眉头一皱,呵斥道:“不可。那秦军待我以诚,此时偷袭与他,是为不义。我项羽是做不出此等不义之事。”
诸侯还有想法,奈何霸王威名太盛,他一开口便堵住了诸侯们的嘴,纵使他们心里不忿,也只能在心里嘀咕。
于是联军最后一次胜利的机会就这样放走了。
二十余万士卒直到夜半才全数进入关中,队伍熙熙攘攘、连绵方圆不止。
扶苏一路观之,见士卒士气低落至极,连刀兵都不能提起,且大部分都骨瘦如柴、形似枯槁便知这是一只几乎废掉的军队。
他招来御史大夫蒙毅嘱咐道:“此二十万大军虽然模样难看了些,却也是难得的精壮力士,只要好生休养一番即可。”
“你将其中老秦子弟甄选出来,组成一军,选一将领带领着前往巴蜀之地,找一找刘邦残部。”
“剩下的组成两军,一军名为耕田军,负责开垦关内、关外的良田、荒地。”
“另一军名为基建军,此军先建立着,到时候朕有大用!”
“喏~!”
蒙毅揖手领命而去。
扶苏建立两军是有目的的,在这个时代,军队出征,军粮供给是一个大问题。
几十万的军队出征,往往需要数量一致甚至超过数量的民夫来运送粮草,一次出征不仅白白消耗粮食了,还会误了耕种的时间。
耕田军便是为此而来,他决定在军队驻扎的地方设置耕田军,让其就地耕种,这样便能省去了粮食运送的问题,而且还不会占用大量的劳动力。
而基建军就更为重要了,修桥铺路,连通东西南北,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大秦军锋将来能扩展到哪里,全看基建军把路修到哪里。
作为一个有些理想的穿越者,扶苏的眼界一开始就不止眼前的三分地界!
放眼整个世界,有生之年,他也想去其他的地方看看……
譬如扶桑!
譬如大食!
譬如天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