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 > 第130章 真大佬

第130章 真大佬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1983

    年,中国改革开放正处于蓬勃兴起阶段,出于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经政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为了总结交流改革的经验,探讨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决定编辑出版《经济体制改革参考资料》,由著名经济学家童大林担任编辑组组长,吴敬琏担任名誉总编。

    创刊当年发行量达到

    31

    万份,之所以这么少不是因为想看的人不多,而是这份内参有一定密级,只有一定级别以上的人员才有资格看。

    吴敬琏很多人都知道,曾因为提出中国股市“赌场论“,主张维护市场规则,保护草根阶层生计而名声大振,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界良心“。

    童大林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这是一位解放前就参加革命的老干部、老学者,曾经上期从事农村工作、农业经济研究。

    针对计划经济时期推行的“以粮为纲”方针,童大林则鲜明地提出了“大农业思想”,包括发展多种经营、山区经济和县域经济,主张农业生产必须走商品化道路;还曾经到河北等省市的农村和科研单位调研、率团到国外考察,著有《中国农业发展问题讨论集》等相关著作。

    李耒在河阳的种种做法从某方面来说正巧印证了他的“大农业思想”,所以童大林看到这篇文章很激动,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

    然后马上召开编辑部会议,专门讨论这篇文章,让大家分享对这篇文章的看法,以决定要不要发表在下一期的《经济体制改革参考资料》上。

    马上就有人表示了担心,“我们之前也确实刊登过关于乡镇企业、乃至私人企业的文章,但是这个人的经历也太复杂了吧?即是私人企业的老板,又承包了国有企业,这会不会有些不合适?”

    “承包是眼下的大趋势,也没有说只能让企业内部人员承包吧?很多小企业也都承包给了外面的人,马胜利不也在外面承包了很多造纸厂么?”童大林马上表达了对李耒的支持。

    “改革么,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对于一些新事物,我们最好不要马上表示反对,就像希贤同志说的那样,看一看再说!”

    “这个人身上确实有很多亮眼之处,首都那么多大企业,用上计算机的都没几个,他一个小小的养殖场,就买了计算机,还定制了专门的软件。”领导都支持了,其它人自然也会跟上。

    “我们之前刊登了不少改革人物的文章,有工人、有农民、有企业领导但是好像还真没遇到过大学生放弃工作,回家办企业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应该把这篇文章发出去。”

    “国家花了这么大力气,好不容易才把他培养出来,结果他倒好,不好好为国家服务,就顾着自己发财去了,这种风气不可涨。”当然也不是没人反对。

    童大林立刻驳斥道,“不是只有在国家单位才能为国家服务吧?这篇文章里已经清清楚楚的写了,自从李耒开办养殖场之后,不仅解决了上百人的就业问题,还和周围农户合作,为他们提供鸡雏、回购鸡蛋,大大提高了当地老百姓的收入!这难道不是为国家做贡献?”

    “这种做法让农民的收入不仅局限于土地,从而有了更多的来源,农民光靠种地只能不饿肚子,想要更好的生活还得看多种经营!养鸡、养猪,这就是多种经营的体现啊!”这正是童大林一直倡导的经济理念。

    “而且我们培养大学生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想让他们利用知识为国家服务么?他利用自己的知识引进良种鸡、研究出更好的饲料配方,大大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生产力水平,这不比在单位熬资历好得多?”

    童大林同样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支持者,在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中,他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这篇文章有点太长了,下一期的版面有限,是不是稍作删减再发?”有人提出了持中的意见,文章可以发,但一些敏感的内容最好删掉,比如承包化肥厂这块儿。

    童大林考虑一番后也没有反对,因为和养殖场、饲料厂相比,化肥厂的亮点就有点不够看了,类似的案例他们之前也报道过,继续报道的价值不高。

    他亲自进行核实,然后给出修改意见,一位资深编辑亲自执笔,对这篇文章进行了加工,很快就刊登在下一期的《经济体制改革参考资料》上。

    这份内参的级别很高,许多高层领导每期都看,而且中国政府一向重视三农问题,从1982年到现在,一连四年的一号文件都重点提到了农村、农民、农业的问题,现在农村出了这样一位能带动村民致富的典型,很多领导都记住了李耒这个名字,纷纷联系童大林,询问更多消息。

    童大林也只是从王志纲的文章里了解了一些,更多的消息就不清楚了,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去河阳调研,看看李耒到底是怎么做的。

    他联系了他的老朋友,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政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润生一起前往河阳。

    杜润生是党内最资深的农村问题专家之一,农村改革重大决策参与者和亲历者,日后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

    他一直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他曾多次向中央谏言,主张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从1982年到1986年连续5年参与主持起草了著名的五个“一号文件“。

    刚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他就对这个典型非常感兴趣,老伙计一通知,他就马上答应下来。

    他这个级别的领导出行,地方上必须高规格接待,所以李耒也被提前叫到中州等着了。

    邢书望作为地方领导也去了,等童大林和杜润生到的时候,火车站台上挤得满满当当,都是来迎接他们的领导干部。

    童大林和杜润生有些不喜,我们是来调研的,你们这么搞不是耽误时间么?他俩都是老资格了,也不用在乎其它人的面子,当下就让安排几辆车,送他们去河阳,中州方面也不敢反对,就让欧阳陪同他们一起调研。

    欧阳是主管农业的领导,之前又去过河阳,熟悉河阳的情况,由他陪同正好;前面警车开道,童大林、杜润生和欧阳坐在中间的大巴车上,李耒和邢书望也上了车,接受领导们的询问。

    “小李同志看起来很年轻么?今年多大了?”杜润生问道,大领导么,在普通人面前自然是和蔼可亲的。

    “报告领导,我今年二十三,马上就要二十四了!”李耒老老实实回答。

    “咦,我看资料说你是82年大学毕业的,那岂不是说你十六岁就考上大学了?老杜,你二十一才考上大学,和人家差远喽!”身边没了那么多人围着,童大林心情很不错,和杜润生开起了玩笑。

    “那时候考大学比现在难多了,我这不算什么,主要我爸就是中学老师,我学习起来比别人方便多了,再加上高考运气好,才上了大学。”李耒谦虚道。

    “不用谦虚,给我们说说你办养殖场的经过吧!”童大林还有很多细节想询问李耒呢。

    李耒便如实说了起来,从他被停薪留职到去特区赚到第一桶金,然后再到回来开办养殖场、饲料厂、联系外资建设水电站到承包化肥厂,除了在境外炒期货,其它能说的基本都说了。

    “你这么一说我就想起来了,河阳去年还因为这件事评上了农村小水电模范县,原来这里面还有你的功劳啊!”杜润生当初还给河阳投过票。

    “我就是牵线搭桥,主要还是省里给了大力支持,以及我们邢县长用诚意打动了外商。”李耒顺便也帮欧阳和老邢说了两句好话。

    “农村想要发展,离不开基层干部的支持,你能主动出击,利用新模式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就很好么!”杜润生点点头,表扬了邢书望两句。

    邢书望露出恰到好处的微笑,虽然杜润生和童大林都不是正统的行政干部,但是人家的级别和资历都摆在那儿,能在他们面前露脸也是大有好处的。

    “小李这个娃娃很有闯劲,也能专心做事,我当时去化肥厂考察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一点。”欧阳说起了当初的事儿,他有点小后悔,早知道当时就顺道去乡下看看饲料厂和养殖场了,这样也能多说点不是。

    车子开了没多久便到了河阳,此时天色已经有点晚了,两位大佬也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身体有点扛不住,简单的吃了个饭,便休息去了。

    他们能休息,邢书望和李耒可不行,又跟当地干部开了几个小时的会,讨论接待的种种细节,一直到快十二点才结束。

    老年人睡得少,第二天早上六点多,这两位就醒了,吃过早餐便要去化肥厂参观调研。

    在厂里转了一圈儿,看到工人们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到来而停下工作,这两位都很满意,叫过几名工人询问了生产、销售以及工资奖金等问题后,这两位就更加满意了。

    “各地的小化肥厂我也去了不少,大多数的情况都很不好,生产出来的化肥质量不好卖不出去,工人们干活的积极性也不高!他们都应该向你们河阳化肥厂学习,进行改革啊!”童大林夸赞道。

    杜润生更关注的则是另一个细节,“这个利用含氟废气生产氟硅酸钠的方案很不错,我们生产化肥就是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要是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污染了农田,导致粮食减产,这不成了白费功夫么!这个经验也应该推广!”

    哎,这时候也没办法收专利费,要不然还能赚一笔,李耒颇感遗憾。

    里里外外都看了一遍,还专门去附近地里看了看化肥的使用效果,大体上他们还是很满意的,唯独有一点疑惑,“李耒,我看那篇文章里说你在养殖场和饲料厂都用上了计算机,为什么化肥厂没有?是用不上么?”

    “不是,计算机在工业生产领域同样有很大作用,要是能增加几台计算机,绝对可以提高化肥厂的生产、工作效率;但计算机太贵了,化肥厂现在才刚刚扭亏为盈,暂时没这个资金。”化肥厂又不是自己的,李耒肯定不能贴钱。

    这就牵扯到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问题了,两位领导自然知道问题出在那里,杜润生轻叹一声,“企业自主权还是得加强啊,不然束手束脚的不好发展。”

    “两位领导,时间不早了,您看咱们是不是现在就去用餐?然后稍微休息下,再去柳树乡调研?”邢书望上前问道。

    童大林抬手看看表,“这才十一点么,吃饭还早,我们还是直接去柳树乡吧,等到了再吃饭,小李,我们去你家吃饭行不行?”

    “太欢迎了,我出来的时候我妈就说了,想请几位去家里吃饭,就是一直没好意思开口啊。”李耒立马答应,然后小声对李新旺说了两句,让他赶紧打电话通知家里做好准备。

    路上,他们也透过车窗看到路两边那些低矮破旧的房子,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先在老百姓是不缺吃的了,但想赚钱还是难啊。

    等看到同样墙体刷的“农民想要富,惠农来帮助”的广告词时,童大林眉头稍微舒展开来,“这就对了,你现在先富起来了,也要带动更多人富裕起来,这才是社会主义么!”

    到了柳树乡街道,十里八乡看热闹的人都过来了,等车子拐弯去李耒家的时候,路两边就不见人了。

    见了李耒的父母,童大林笑着主动伸手,“哈哈,不好意思,叨扰你们一顿饭,给你们添麻烦了!”

    “不麻烦,不麻烦,比平时来客轻松多了,洗菜、切菜都有人帮我干,我光动锅铲炒下就行!”王凤莲一激动,把啥都说出来了。

    。m2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