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改变思路
张雨霏的家中,张雨霏的母亲将张雨霏失踪前后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告诉了我们,在我们的不断询问之下,她尽力没有漏下任何一个细节。
半年的时间,大娘一直在苦苦寻找自己的女儿,通过一切渠道发布寻人启事。而且她每天都会把女儿的卧室打扫一次,卧室里的一切都保持着原样。
她在用这种方式,等女儿回来。
因为她始终坚信,女儿一定会回来的。
“好的大娘,如果我们有什么需要你提供的,会再来找你的。同时,如果你又想起了什么,一定要与我们警方联系。”我点点头,结束了这次调查询问。
大娘听到我这句话后,明显愣了一下,紧接着低声喃喃了一句:“好的,好的。”
我说的这句话,相信大娘已经听到过无数次了,几乎每一次警方上门调查,都会说上一句。
所以,我把下一句话留在了嘴边:“张雨霏一有消息,我们会立刻通知你的。”
返回江林市刑警队办公室,我和黎梦对本案线索进行了分析汇总,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林子凡和薛杭也从张雨霏公司调查回来了。
和卷宗上写的一样,他们没有在张雨霏公司调查到其他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又过了几个小时,其他调查小组也悉数返回,同样的,他们也没有调查到什么对案情有突破性的线索。
大家进行了线索汇总,继续讨论案情。
就在这时,凌谷枫给黎梦发了一条消息,消息内容是:“如果找不到共同点,那就找一找不同点。”
我瞥了一眼,看见了黎梦手机上的消息。
看来凌谷枫一直很关心这起连环人口失踪案。
黎梦没有把凌谷枫发来的这个消息告诉我,我也就装作不知道。
不过凌谷枫的这一条消息,倒是给我提供了一丝灵感,连环杀人案,凶手选择的目标一定是有自己的规律的。可是谁又规定,这个规律是受害人的相同之处呢?
这就好比一名选择困难症患者在购买商品时,面对不同类型的商品,无法抉择之下,最简单的解决方式就是,每一个类型的商品都买一个。
这同样是有自己的规律,但商品之间却没有共同点。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十八起案件,完全可以并案调查。
各个调查小组分别汇报了自己本次的调查线索之后,黎梦首先开口:“我们不能只局限于通过十八起案件的受害人寻找共同点,凶手选择的目标,很有可能是追求不同的个性,选择不同的受害人。”
这一句话,倒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不同的思路。可是现在找不到相同点,就说明全部都是不同点。
这个调查方向,非常像一句废话,但又不是一句废话。
可这时,我却有了自己的想法,就在大家思考的时候,我开口说道:“眼下来看,如果十八起案件的凶手为同一人的话,那么这个凶手,是如何认识并了解这么多受害者的呢?十八名受害者之间都不认识,身份信息和社会关系也大不相同,凶手是如何找到他们的呢?这个问题非常关键。”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国外的连环杀人案,多名死者的身份信息和社会关系之间没有任何共同点。但是后来案件侦破之后,发现凶手是一名医院的医生,所有的受害者都曾经去过这个医院进行体检,从而让凶手掌握了受害者的信息。”雷继突然开口说道。
“没错,这正是我想说的,凶手是如何找到他们的,他们是否曾经都去过一个共同的地方,从而与凶手相识。”我认真地说道。
“从这十八名受害者的身份信息资料来看,他们的年龄跨度很大,职业也都各不相同。他们会去什么样的一个共同地点呢?”林子凡想了想,开始分析起来。
“换个说法,他们十八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都不同,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需求呢?”薛杭接着林子凡的话,说道。
“吃饭!不管有没有钱,都会去吃饭!也许他们都去过同一个饭店,凶手也在那个饭店吃饭,或者就是那个饭店的工作人员!从而锁定了他们,进行了犯罪!”江听白立刻开口说道。
他分析案情,永远都是从吃饭开始思考。
大家的一番讨论之后,彻底激发了大家的思路,整个案情分析会,陷入了一场头脑风暴。
所有人不再去从他们的身份信息和社会关系上调查线索,转而去调查他们有没有共同的需求。
吃饭,就医,游玩,购物等等的一切,都是每个人的需求。十八名受害者都可能在不同的时间前往了一个地点,而那个地点,正是凶手长期停留的地方。
凶手发现他们,了解他们,最后绑架他们。
紧接着,我突然又想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十八起案件都是同一名凶手所为,那么失踪的十八个人现在在哪?如果凶手把他们囚禁了,那么能同时囚禁十八个人的场所,一定是非常大的。那么凶手一定有帮凶,因为一旦十八个人联手反抗,凶手一定会招架不住。接下来是十八个人的生活条件,他们需要大量的生活用品以及食物,消耗量是非常大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这一点展开调查。”
我顿了顿,又说道:“如果十八个人都已经遇害了,那么凶手的藏尸地点在哪?两年的时间,没有人发现失踪人的尸体,说明尸体一定藏在一个不会被发现的地方。凶手是否有自己的私人院子?或者私人花园?或者是私人地下室?”
“这么想来,凶手的心理承受能力真的是有够强大,每天和尸体为伴,这是什么样的心理素质啊。”雷继深深吸了一口气,长叹说道。
“没有极强的心理素质,会完成如此巨大的连环案件吗?”我顿了顿,沉声说道。
“接下来的案件侦破方向,调查十八人的行动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