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说书人的野望
不管什么时候,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
左看右看都没有走的意思,在砖厂排队谈合作的几十个人都在队伍里站着,任凭肚子咕咕直叫。
看到有人提着篮子给大家发煎饼,都叫起好来。
“还是砖厂仁义啊,还给煎饼吃。”
是小磨芝麻油摊的,还有葱花,比我家那位手艺都好。”
“我看里面跟我们洽谈的人吃的也是这个。”
“”
队伍里响起一片吧唧嘴的声音,很快每个人的嘴巴都是油亮油亮的。
办公室里,施莹莹、杨琳、高建设、吴建业、李茂才也都是抽空吃两口煎饼,喝一口水。
“师傅,有水吗?我这人没水吃不下东西。”
队伍里有人喊。
“青菜豆腐汤管够,就是条件有点艰苦,辛苦大家了。”
“这不算啥,有口吃的、喝的就行。”
钟成带着几个联防队员,拎着两个水桶过来,开始沿着队伍发豆腐汤。
“旁边有很多几栋楼房呢,除了商场还有什么?”
“听说到时候有食堂、宾馆、录像厅、煤球厂、蔬菜厂”
“这快赶上金川乡了?”
“金川乡哪有大商场!”
“”
陈兴华吃过午饭到砖厂大院看了一下。
也被这种场面给吓到了。
收银员门口、训练室门口各排着一条20多人的长队,看来还是有的谈了。
不过好在大家都比较遵守秩序。
“兴华,别走啊。”
看了一会刚要走,却被周建国给喊住了。
“大叔怎么了?”
现在学校教室、食堂的装修都在顺利推进,看着周建国办公室跑出来,陈兴华一时也想不到什么原因,索性也不想了。
“烟呢?”
周建国冲陈兴华一伸手。
陈兴华从口袋里摸出一包没拆封的红中华递给村长。
“这还差不多。”
“大叔,你喊我不会就是为了一盒烟吧?”
“还是我外甥的事。”
“你外甥的事情不是解决了吗?”
两个人从砖厂大门人行道出来,往村里走。
“你不是说要培训他学习盲人按摩的嘛,我看你一直没动静。”
陈兴华这才想起来上次和村长谈到的按摩培训的事情,只是最近太忙给忘了。
也不是说陈兴华不重视这件事情,当时跟村长谈的是让罗安宁到澡堂给大家按摩。
事后陈兴华又分析了一下,按摩这个事情在农村推广的话,恐怕难度不小,万一到时候没有几个人愿意按摩,罗安宁就又抓瞎了。
“大叔啊,你问过你外甥没有,我是怕他不想学按摩,毕竟一个大小伙子。”
“这个我是和他讲了一次,从说话口气上看是有点勉强。”
周建国也是为难,他跟外甥讲了按摩的事情以后,刚开始还答应的好好的,事后没几天又吞吞吐吐的反悔,他问陈兴华就是想看看陈兴华有没有别的办法。
“那他愿意干什么?”
“他也讲了,就愿意干说书。”
“那就在村里一直说下去也行。”
陈兴华随口说道。
因为学生上课,大人上班,村里的十字路上没有其他人。
“我是看最近天气有点冷,来听书的人都少了,总不能让你一直这样贴钱下去。”
周建国想请陈兴华帮他解决外甥的就业问题,但如果一直像现在这样下去,就变成坑陈兴华钱了,里里外外都是亲戚,他也不愿意这样做。
“天冷了好说,可以在室内说书,通过咱们村广播送到各家各户也行。”
“你说在广播上说书?”
“是啊,还能提前把说书的内容用录音机录下来,每天定点在广播上播放就行。”
“这样的话,倒是新鲜,以前大家在在收音机上听中央台的广播剧,都喜欢的很。”
“如果你外甥愿意,等食堂开业了,也能到几个食堂去做现场表演。”
陈兴华想到了前世间在成立饭店见到过的现场弹琴、相声、二人转表演,说书当然也可以尝试一下。
“就知道你小子肯定有办法。”
周建国听了也很是兴奋。
“另外,我觉得你外甥也可以多学一些段子,再收几个徒弟,不是更有意思。”
“可以哇,我回头就和他说,让他多学习一下,不过这录音机没有,是不是把书房的录音机拿来用用。”
“大叔,真需要录音机就到城里再买一台,我那个都用来听音乐的。”
“好吧,就知道你舍不得。”
商量好外甥工作的事,周建国就撇下陈兴华回家了,他急着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外甥。
不过另一方面他也觉得陈兴华说的对,要想一辈子吃说书这碗饭,自家外甥还是必须要多学习几个段子,不然大家很快就会听腻了。
北市。
康西路33号。
是一处静谧幽静的院子,可谓是闹中取静,建筑看起来已经是很有年头了。
院子很大,里面除了一个小花园、三间平房外,还有一座3层小洋楼。
小洋楼一楼的书房里,一位头发全白的老人正在临摹一幅碑帖。
自从退休之后,除了散步,老人都在练字,用他的话说这也是锻炼身体。
几年练下来,写的颇具韵味,还进了市里的书法协会。
“老爷子,又练上了?”
门开了一位中年人走了进来。
“今天星期五,你怎么回来了。”
老人头也没抬,还是聚焦在自己的碑帖上。
“星期天有会,今天调休回来拿点换洗衣服。”
“衣服不会自己洗,这么远还专门跑回来一趟。”
老人的语气有点责备。
“你岁数大了,也是想回来看看你。”
“我有什么好看的,现在吃的香睡得好。”
“老爷子,几天不见,你这瘦金体字练得不错啊。”
中年人笑着走到桌边看着桌上的毛笔字。
“我这是王派,别气我说什么瘦金体。”
老人抬头瞪了一眼。
“你看我就说吧,我要不是这样说你都懒的看我一眼。”
“说吧,就知道你有事。”
老人被说的有点烦了。
“老爷子还真是有事,一个村庄的村长新建了了一座仿古廊桥,找我求字写一个牌匾,我那字肯定不成啊,就想到你了。”
“阳市那个村庄,说不定我也去过。”
老人来了兴致,当年他带的队伍没少在那一带农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