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来到唐朝当怼人咸鱼 > 李承乾一雪前耻二

李承乾一雪前耻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孔颖达,孔子后人,自幼就有大儒教诲,为人谦和,但是不盲从。

    他在读书人中的地位,那是相当高。从汉高祖时期开始,每个帝王都给孔子直系嫡亲后代封爵位,世袭的爵位。到了宋朝时期还直接有了名号,衍圣公。

    孔颖达就是孔子第三十二代孙!

    做臣子,他对李世民忠心耿耿,是著名的十八学士之一,还是名声最大、文化程度最高的那个。

    做文章,他主持编订了《五经正义》,将唐朝以前儒经五花八门的文字,整理,且注解,从官方上,结束了以前经义师说繁杂而且见解多的状态,他将儒经统一、分类起来。

    可以说,这套书统一儒学,也发展了儒学。

    因为统一了儒家经典的文字和注释,等于是给唐朝及其以后的学子一份正规的教材,对以后科举制度的发展也起到很大作用。

    毕竟给普通学子指明了学习的内容与方向,让他们不再像无头苍蝇一样。

    从这点来说,孔颖达就不愧是儒学大家,不愧是大唐第一大儒。

    做徒弟,他尊重他的老师大儒刘焯、刘炫等人,但是在编订《五经正义》的时候,对这二人他也不盲崇,甚至是批评,说他们“非险而更为险,无义而更生义”。

    就是说他们不按照古人的意思来,为了显得自己见解独到,就胡乱插入自己的想法。

    他并不是固守成规,但是他不喜欢故意标新立异的人。

    但是做老师,他骂李承乾,随时随地,不分场合,只要李承乾哪里做的不好了,他就骂。骂到李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都说过孔颖达,“太子成长,何屡次面折。”

    连李承乾的乳母都看不下去了,太子都长这么大了,为什么每次都要这么骂人,不给太子一点点面子。

    想到这些,李承乾心中又开始愤愤不平,以前的李承乾八岁做太子,一直是个乖宝宝,因为太乖没人在意他有没有情感需求。

    因为是太子,没有人再把他当成一个孩子,他看一朵花就是浪费时间,他看一只猫就是玩物丧志。

    我·的猫,我必须要炫耀一下

    穿件漂亮喜欢就是奢侈浪费,跟宫女们玩会就是贪恋美色。

    都说现在小孩苦逼,他觉得以前的李承乾更苦逼,十几个人老师盯着他,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每个都认为骂自己就是正义。

    每个都以骂自己自豪,还向李世民炫耀:“陛下,你看看,我今天又发现太子一个不好的地方,我骂了他教育他,他改正了,我解决了一个大唐的隐患,陛下不用感激我,这是我应该做的。”

    李世民一边夸奖,一边窝火,觉得儿子有点不争气。

    这一切的祸首都在李世民啊,李承乾偷偷瞪了李世民一眼,这个爹真是不想要了。

    其实李世民也有苦衷。

    大唐建立之初,结束了乱世,但是人心也不是很稳定。前面是只延续了两代的隋朝,强大无比的隋朝啊。所以整个大唐上下,都怕唐朝短命。

    李世民尤其怕,尤其是他还是以不光彩的方式上位。

    为了给自己争口气,他自己努力,鼓励大臣直言进谏。他还担心李承乾不争气,支持鼓励大臣们给李承乾挑刺,挑出李承乾毛病的,都有赏赐。

    可人又不是真是小树苗,修修剪剪长得更好,李承乾就被修剪歪了,变态了。

    他曾经这样说,“卿等辅导太子、长须为说百姓间厉害事。 ……每见有不是事,宜极言切谏,令有所裨益也。”

    看看,他鼓励人家去骂自己孩子,骂孩子是对我孩子好!他不仅仅鼓励,他还奖赏。

    李承乾喜欢玩闹,李百药不是劝说,是讽刺,讽刺一个小孩,作赋讽刺,可真会教小孩啊。李世民知道这个事情了,不但夸奖李百药,还赏赐李百药一匹马、三百丝绸。

    孔颖达撰写《孝经义疏》有感,对李承乾的规谏就更多,所谓‘因文见义、愈广规谏之道’,李世民赐给孔颖达帛五百匹,黄金一斤。

    还有其他人,但凡骂了李承乾,都有赏赐!

    有名有利,骂的人还觉得自己是为了大唐,那为什么不骂?骂起来。

    想到这里李承乾心中升起一股戾气,以前的自己哪里是太子啊,分明是这些人刷名气,刷财物的小老板啊。

    如今自己这点反击,根本比不上以前受的委屈!

    挽起袖子,接着怼。

    “孔先生,我有一个疑惑,一直困扰在我心中,烦请您解惑。”李承乾一副恭敬的样子,魏征身体抖了一下,李世民也抖了一下,他们有种感觉,李承乾很生气。

    孔颖达心中对李承乾非常不喜,小小年纪,牙尖嘴利,歪理邪说甚多。

    他点了点头。

    “一八岁孩童,站在河边,河水喘急,孩童随时都有失足落水的可能。他不许人接近,此时您经过,您觉得如何劝说,才能让他自己走回来?”

    孔颖达不喜这个问题,孩童调皮,本就不应该站在危险处,他想趁机教育李承乾一番。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他此行为愧对他父母生养之恩。”

    “孔先生是打算这样与他说么?”李承乾心里那个气啊,这些人啊,人家小孩都站在水边了,他们还是指责。

    “我会劝说他回来,身体发肤授之父母,不能轻易损伤。”

    “如何劝说?”

    “身体发肤授之父母,不可损伤,损伤为不孝。”孔颖达重复一遍,李承乾才明白,原来这就是他的劝说。

    李承乾忍不住哈哈哈大笑,他真的忍不住了,一边笑一边流泪,为以前的自己不值。看看,这些人,人命他们不在意的,就会说这么多大道理,曾经的自己还反思自己,努力提升自己。

    都是个屁,一个人怎么会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一个小孩凭什么不能有情绪,不能玩一会,不能有喜欢的花草猫狗。

    “他听了这话,就跳下去了,您是不是觉得他不听你的话才导致这个后果,是不是他自己做人太脆弱,不能体会您的苦心。”

    “是,生而为人,本就该珍惜生命,他如此不爱惜自己生命,的确脆弱,也的确对不起生养他的父母。”孔颖达的想法,本就代表了这个时代大儒们的想法。

    他们不会觉得自己有问题,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做了最好,已经经历。而且自己确确实实在劝说对方,只是对方不开窍,不听而已。

    “孔先生,人不会无缘无故想去死,或许是生无可恋真想死,或是一时想不开。每个人承受压力不同,一个人都想要结束自己生命了,为何你还要指责他?

    一个孩童站在水边,他可能不知道危险,我们可向他说明危险情况。他可能是一时生气闹脾气,我们可以哄他过来再教训。他可能生无可恋想一了百了,我们也能陪他聊天,缓解他悲观情绪。”

    李承乾带入以前的自己,那个无助的、不到十岁的李承乾。他话说得越来越快。孔颖达面上神色不变,眼神却一直放在李承乾身上。

    “您不觉得自己无情么?在幼儿无助之时,您不能给予安慰,只能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

    您不觉得羞愧么?在幼儿做错事情的时候,您不能循序善诱他改正,而是指责他。哪怕他失去生命,您还觉得都是他的错,您内心一点都不觉得自己的方式不对,好可怕。

    您做不好一个幼童的老师,幼儿有错,您只会指责。您没有想过幼儿的心性没有成人坚韧,您没有将幼儿当成一个幼苗呵护。”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