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大有来头,名叫“彩鳞九子粽”。
无法描述的雄性美,肌肉与线条的完美结合。
竹筏上的江寒,此时俨然成为了最闪亮的那一个。
一浪接着一浪的欢呼声,配合溪水拍打卵石的脆鸣,江寒恍惚间,感受到脚下的竹筏在不由自主的划动。
这种划动十分的微妙,但却是可以感受到的,可是他自己并没有撑着竹篙。
“好奇怪,像是有什么东西要带着自己走一样。”
江寒皱了皱眉,心想应该是自己幻觉,又或许是古老的祈鱼舞拥有不一样的魔力,会让人的精神变得迷离起来。
这就跟你运动了一场会切实的听到自己的心跳一样,难以言喻。
不容多想,岸边已经招呼江寒可以回来了。
见此情形,竹篙一撑,脚下的筏子如同一叶扁舟,缓缓的向着岸边靠去。
大获成功的祈鱼仪式,令现场的村民们情绪高涨,他们簇拥在江寒的周围,为其身上涂抹了雄黄粉。
据说这种做法可以驱邪,也可以赶走蚊虫的叮咬。
本就是纹身加背,多了雄黄后,让江寒陡然生出一种威风的气息。
“可以啊,江寒,桃溪村的妹妹们可都看上你了。”
“这事办的漂亮,没丢我们的脸。”
丁老三笑呵呵的称赞道。
见大家都如此高兴,江寒也摆了摆手,全当体验生活了。
言归正传,祈鱼仪式结束,用不了多久,就该进行流水席了。
此时距离中午还有接近四个小时的时间,所以江寒现在就需要动手了。
“开始忙活吧,可不要偷懒了,虽然很好玩。”姚朕怔怔说道。
桃溪村的端午节相当热闹,祈鱼到流水席的这段时间,不仅四处都会张罗一些小节目,而且不少的手艺人,也会卖卖自己编织的手搓、香包这些。
能留下这些传统,足以说明这个村子的历史底蕴有多么深厚。
江寒换了衣服,顾不得身上的雄黄味,也开始准备动手做菜了。
流水席这边的主材,由宋念雪和丁老三、张青阳他们负责,而他则和唐心,准备给大伙做粽子。
晋周的《风土记》记载:&34;仲夏端午,烹鹜角黍。&34;
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34;角黍&34;。
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34;筒粽&34;。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北甜南咸,桃溪村传统是肉粽,所以江寒这次要做的,也是这种口味。
不过,此次的粽子可大有来头,名叫“彩鳞九子粽”。
彩鳞九子粽同样是《本心食经》中记载的一道地系菜。
而且属于特供菜,只有在端午节这天,会被人做出来。
它的来历,确实跟屈原有关,屈原投江,后人为缅怀,特制粽子以祈盼河中蛟龙不食人身。
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汉代建武年间,不过这一天,一个名叫台袒的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对他说:&34;你们祭祀的东西,江中的蛟龙不喜欢吃,以后可用艾叶包住,五彩线相连,蛟龙就会食用了。&34;
梦醒之后,台袒便按照记忆的指引,复原了这种特殊的粽子,谁曾想,这种粽子竟然很快就在民间小范围的引发了追捧。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彩鳞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34;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34;
顾名思义,彩鳞九子粽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
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
而且据说它还有神奇的一面,那就是吃过彩鳞九子粽的人,会在一定时间内才情大发,这种状态被人称之为“辞祖降临”。
所谓的辞祖降临,是真是假,江寒并不清楚,但是按照《本心食经》的记载,他已经把该准备的东西准备齐全了。
首先主要食材方面,主料为糯米,辅料为猪腿肉、粽叶等,调料为料酒、老抽、姜、八角、桂皮。
搭配的别样食材,地骨皮、知母、生地、黄玄参、北沙参。
对了,还有不少的水果也会用上。
成品做出后味道香糯,具有竹叶的清新气息,还有不同食材搭配所带来的亲味感。
打在前两天,江寒就已经全身心的准备今天的粽子。
做菜的机会是留给其他几人练手的,但是包粽子,却成为了江寒呈现失传料理的机会。
几人分工明确,各自忙碌自己的菜品。
江寒则带着唐心,来到了靠近溪水的一侧,那里搭建了凉棚,下面还有四口大锅,以及正等待帮衬的村民。
“糯米,我挑选的是质地柔软、光泽鲜亮的香糯米,配料选用农家猪肉前臀尖,还有大虾仁、香菇、卤蛋、莲子混合而成。
旁边绿莹莹的棕叶,是今早刚刚送过来的,不过稍后也必须经过高汤烹煮。
制作彩鳞九子粽,重要的是火候的掌握,包括炒米、下料的时间都必须十分准确。
听明白了没有?”
江寒笑着对着唐心说道。
带她来,是为了给她传授一点东西,其实在江寒的厨师团队里,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拿手的一部分。
只要运用得当,他们每个人都可以独当一面。
唐心天资聪慧,悟性和底子也比宋念雪几人强点,江寒大大方方的告诉她彩鳞九子粽的做法,也是为了有朝一日,自己不在的时候,依然有人能够扛起鸿客的大旗。
话说完,江寒便开始动手了。
他负责处理猪肉,唐心负责淘米。
这种香糯米本身质地晶莹,过水一遍即可。
而且淘水的速度要尽量快一点,不要让米太过吃水,否则的话煮出来口感会差很多。
得到江寒的指点,唐心也小心的动手开始做了起来。
但摆在江寒面前的,则是十余扇新鲜的猪后腿。
拿出剔骨刀,江寒抡开了膀子开始割肉。
上好的农家猪,本身肉质弹性足,几乎不会刮刀,而且整体成块,可以极好的充当原料。
娴熟的动作,一丝不苟的处理方式,这也让在场帮忙的村妇意识到这个年轻人的厨艺还是具备的。
听说都上了电视,也就老姚家能够花钱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