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章 港片的兴衰
各位读者大大,本书评分太低了,能赏个五星好评吗?谢谢各位了!
廖鸿儒一直是港片的资深爱好者,他也想在港片没没落之前,亲身去感受一下港片的辉煌。
港片一直是华语电影走向世界的排头兵,无论在艺术水准还是专业水平上都一度代表着华语电影的最高水准,也是华语电影史上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华丽篇章。
巅峰时期,香江每年要拍摄300多部港片,向世界输出电影的数量仅次于好莱坞。
要知道当时的香江总人口才五百多万人,其中就有十分之一的人在从事电影以及电影相关的行业。
港片作为曾经香江最辉煌的一张名片,不止在香江本地被人追捧,在日韩、东南亚等地,更是常年霸占着票房的前列。
在港片的辉煌年代诞生的港星们,更是成为了泛亚地区家喻户晓的明星,李小龍、成龍、李连桀、周润發、张国容、刘德華等巨星在日韩等地更是男女老少都非常喜欢的明星。
比如说在韩国,至今张国容演唱的《当年情》仍旧时不时就出现在影视娱乐作品中,成龍在韩国也有着很高的地位,他们也尊称成龍为成龍大哥。
港片的最鼎盛时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在这个时期,香江电影工业经历了快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巅峰。
上世纪70年代初,香江电影开始崭露头角,逐渐成为亚洲电影的重要中心。
这个时期,香江电影工业开始大规模生产电影,涌现出一批才华横溢的导演和演员。
公司代表:邵氏、国懋、长城、嘉禾。
导演代表:李瀚祥、張彻、胡金全、楚源、许冠纹等等。
影星代表:李小龍、许冠纹、许冠桀、狄龍、姜大为、王羽等等。
影片代表:《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鬼马双星》、《摩登保镖》、《半斤八两》、《大军阀》、《独臂刀》等等。
上世纪80年代是香江电影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香港电影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创新的拍摄技巧赢得了广泛赞誉。
这个时间段是香江电影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疯狂的时代;那是一个制造英雄的年代,也是一个偶像泛滥的年代。
这个时期香港每年大约200部电影的产量,电影院每天都上映的新的电影,无数的英雄偶像,人气巨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崛起的。
公司代表:邵氏、嘉禾,金公主。
导演代表:徐刻、吴雨森、王金、洪金寶等等。
影星代表:成龍、周潤发、李连桀。
梁佳辉、梁超伟、刘得华的“双梁一刘”
林清霞、张蔓玉、梅燕芳、钟初红得的“霞玉芳红”;
另外还有风华绝代的张国荣容、“僵尸鼻祖”林政英……
影片代表:英雄本色系列、黄飞鸿系列、最佳拍档系列、最佳福星系列,警察故事系列、赌神系列、倩女幽魂系列等等。
到了上世纪90年代,香江电影进一步发展壮大,这个时期,香港电影产量达到了顶峰,每年制作的电影数量超过300部。
公司代表:德宝、永盛、英皇。
导演代表:王佳卫、杜琪锋、陈可兴、周星馳、刘伟強、刘镇偉等等。
影星代表:双周一成,四大天王、郑伊剑等等。
影片代表:《大话西游》、《唐伯虎点秋香》、《鹿鼎记》、《九品芝麻官》、《枪火》、《甜蜜蜜》、《东成西就》、《春光乍泄》、《花样年华》、《东邪西毒》等等。
可惜,到了90年代中后期,港片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落了。
香江电影没落无非就两方面原因,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他国电影的崛起。
真正影响港片的是好莱坞大片的冲击、韩国日本电影的成熟。
好莱坞特效技术逐步成熟,开始推出科幻片和具有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如《终结者》、《侏罗纪公园》。
这些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成功,人人都喜欢看爆米花电影,并且好莱坞也开始向东南亚发展,从而急剧压缩了香港的电影市场。
而香港受制于地域、文化的差异,还在走自己的写实、动作的老路。
而日韩电影这些年进步神速,屡屡斩获国际大奖,此消彼长,进一步压缩了港片的生存空间。
内部原因:人才的流失。
需求决定市场,在香江电影逐步走向没落,好莱坞大放异彩的时候,成龍、李连桀、周润發等将重心移向了海外,没有了领头羊,香江电影更是群龙无首,无所适从。
内地此时也在悄悄的发展,因为内地具有庞大的市场,大批香江电影人才北上淘金,这让原本就风雨飘摇的香江电影,更是雪上加霜。
也正是因为香江的电影人才陆续北上,内地电影才迎来了复苏,华语电影的中心才逐渐从香江转移到了内地。
其实,内地电影的兴盛对港片也不全是坏处。
香江弹丸之地,地域相对有限,在文化视角上也难免受限,虽有中西合璧的优势,资源也终有用光的一日。
“九七”之后与内地的融合,为香江电影的发展提供了足够广阔丰厚的土壤,只可惜香江电影人自视甚高、目光短浅,还沉醉在过去的荣光里不愿醒来,白白浪费了这难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