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气象武器—闪电风暴
天气控制仪,顾名思义,能够控制局部天气变化的科技。
说到天气,可以说是变化无常,即使有天气预报,准确率也不过是50。而重大天气变化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最常见的就是特大暴雨引发的洪灾和泥石流,以及海啸。
如果拥有天气控制技术,那么人类就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因此从第二次全球大战开始,人类就开始尝试着人工干预天气。
比如人工催雨,比如人工制造冰雹,或用来战争,或用来抑制灾难,不过人类目前所公布的气象干预技术可以说是有着非常的局限性。
当然,漂亮国对此也是非常热衷,20世纪以来他们从未放弃过对气象武器的研究。
20xx年,漂亮国军部更是资助某科研所研究“高频主动极光研究项目”该项目主要研究改变特定区域的气象,导致该区域出现极端恶劣的气象环境。
他们想利用人工制造各种极端天气,比如制造雷电的“天火计划”、制造风暴的“暴风雨计划”以及制造地震的“阿耳戈斯计划”等。
对此外界一直谴责漂亮国研究气象武器,不过漂亮国官方都持否认或不回应的态度。
而系统给杨帆的天气控制仪技术,不仅可以制造舒适的天气气候,同样可以制造极端天气气候,比如,海啸,暴雨,闪电风暴,特大冰雹,超低温天气和超高温天气等等。至于地震,火山等,并无法控制。
不过资料后面说明了下一阶段的天气控制仪也就是第二阶段的行星气候控制仪,可以控制行星上的任何极端环境包括地震和火山。是改变恶劣行星环境,行星移民的神器。
其原理是向太空发射低轨道气象卫星。
该卫星可以长时间不间断的对大气层发射低频段电磁波,这种频段的电磁波能在空中形成巨大的阻断层,可以阻断,引导,改变原本的气流了路径。
因为大气层中所包含的水汽、水滴、冰晶和各种悬浮物质,而改变大气路径就会改变天气。
比如原来要下雨地方因为大气被改变了路径可能就不会下雨了,原来干旱的地方同样因为大气路径就会下雨。
再比如,将大气不断的引导至一个局部地区,该地区就会产生积雨云,积雨云发展旺盛,云的上部有冰晶,冰晶的凝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会使云中产生电荷。
云中电荷的分布很复杂,但总的说来,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云的中、下部以负电荷为主,云的下部前方的强烈上升气流中还有小范围的正电区。
因此,云的上、下之间会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产生放电,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见得闪电现象。
放电过程中,闪道中的温度会骤然增高,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冲击波会导致强烈的雷鸣现象。而当云层很低时,就有可能形成云地间放电,就是雷击现象。(雷击现象就是闪电击中地面目标)
而继续不间断地向该地区引入大气,那么积雨云将更加旺盛,同时云层会变得更加低,云地放电几率增高,而且会更加密集,而如此旺盛的积雨云同时会伴随着强大的狂风和暴雨,就会产生真正的犹如红警游戏中的超级武器—闪电风暴。
而一个强雷暴系统的能量相当于125倍樱花岛原子弹能量,更别说连续不断的闪电风暴了。
所以说气象武器同样是把双色刃剑,不过人类自从科技爆发以后诞生的双刃剑科技多了去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武器本身并没有罪。
不过一颗气象卫星只能控制局部地区的气流,别的不说想要控制华夏全部天气最少需要200颗气象卫星,而这些单独的气象卫星需要被总控到卫星所控制,然后人类通过控制总卫星来改变天气。这样一套系统称之为天气控制仪,就跟科幻电影中的情况类似。
当然,系统并没有说是一定要造卫星,在地面建设功能相同的低频段电磁发射器也可以,然后将地面所有电磁发射器连到总操控设备上即可。
正因为是这样,杨凡目前并不确定天气控制仪要造在地面上还是太空中。
太空中的优势是,反应速度快,干扰源少。
而地面的优势是,维护方便,故障解决速度快。
“还是先不考虑建设在地上还是太空了,先整理核心资料吧。”杨凡心想着
天气控制仪的资料可以说是非常复杂的,这中间牵扯到中控系统的微控能力。一旦出错,可能就会将一个普通的降雨变成了强雷暴。
资料依旧需要自己慢慢整理,别无他法。
而此时,华夏某研究所
“徐海,你的院士候选人被剔名了。”一位院士对徐海说道。
“怎么会这样,导师,您知道什么原因吗?”徐海问道
“我查了一下,原因我已经知道了,只是不方便告诉你。”这位院士说道
“导师,我做科研这么多年,贡献也不少,论文都有不低的价值,怎么会被剔除。”
“这,你确定想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但是你得做好心理准备。”
“放心吧,导师,心理准备我有,但是如果有不公平的遭遇,我也会争取的。”
“好,既然如此那我就告诉你原因。”
“有一个大一新生凭借自己的身份关系,以及部分科研成果获得了院士增选提名,而我国的院士增选候选人是有数量限制的,多一个就得少一个。”
“不可能吧!大一新生,那才多大?不到20吧?华夏什么时候20岁的科研人员有资格成为院士候选人了?导师您没有搞错吧。”
“我当然没有搞错,这是资料,你自己看吧。”院士将一份资料递给了徐海。
徐海接过资料看了看说道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这些科研成果怎么可能让一个20岁的年轻人有资格成为院士增选候选人。”
徐海怒吼道,他为了成为院士可以说是辛辛苦苦几十年,如果没有以外,那么今年院士增选一定有他的名字。几十年的梦想眼看就要实现了,可是却被一个20岁的年轻人鸠占鹊巢。
他不甘心,不甘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