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科幻小说 > 丧尸专列 > 第30章 关于变异体休眠机制和尸群扩散的综合报告【节选】

第30章 关于变异体休眠机制和尸群扩散的综合报告【节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过去的三个月时间内,我们使用追踪器对40个尸群进行了持续跟踪,结合外勤小队的侦查报告,基本绘制了其中35个尸群的运动轨迹。

    本团队结合生理研究组和心理研究组的实验结果,对变异体的休眠和聚集、扩散行为进行了深入调查。

    本次外勤小队共投放追踪器103个,其中有效投放数量103个,有效数据回收量98个。

    数据可信程度达到百分之九十五,符合模型建立要求。

    作为一篇综合性研究报告,本报告以个体到群体的方式进行说明,共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单一变异体的休眠周期研究。

    二、单一变异体脱离休眠的条件。

    三、变异体群体行为特征。

    通过个体行为到群体方式的研究,我们将全面了解变异体作为一个“全新物种”的习性,并为外勤小队提供更好的尸群行动预测。

    一、休眠周期

    单一变异体的一个休眠周期在三到四个月左右,具体情况依据变异体个体情况不同有所差异。

    根据生理研究组提供的资料,变异体体内的p病毒含量会在进食后激增,而在休眠状态中迅速下降。

    这可以被看作是一种p病毒对宿主的“回馈”机制,部分p病毒在休眠期间会将自身的遗传性质隐藏,保留可供宿主进行能量消耗的营养物质,从而表现出类似脂肪的特性。

    这种转变是完全随机的,但与宿主体内的激素水平有所关联,病毒的目的并不是杀死宿主,它们需要让宿主有更长的生命时间以供自身繁衍。

    因此,宿主的休眠时长与体内病毒含量呈现正相关关系,病毒含量又与进食量正相关。

    简单来说,p病毒通过阻断脑细胞这一能量消耗的“大户”来大幅度降低宿主的能量需求和新陈代谢水平,同时在无法进食期间转变自身结构为宿主提供维持生命所需的基本条件。

    吃得越多,睡得越久,但在有更多资料证明前,该周期长度一般不超过四个月。

    二、脱离休眠条件

    实验证明,单一变异体个体一般脱离休眠状态是由饥饿引起的,而变异体从休眠状态中惊醒通常是由声音刺激引起的。

    关于声音引起的变异体状态有些许复杂,本节将以举例方式进行阐述。

    首先要明确一点:生理研究组赞同变异体并不是单纯地靠声音来进行捕食,还与空气中的信息素有很大关系。

    因此,当出现远处的车声,飞机声,远处的枪声,机械运转声,闹钟声等非自然的声音时,变异体会从休眠状态中醒来。

    但此时,其并不会表现高昂的攻击性,而是会尝试寻找发出声音的东西,甚至不予理睬。

    而当变异体被声音惊醒,同时感受到了空气中来自不属于变异体的信息素时,它们会对声音来源产生强烈的攻击性。

    到这里都还处于可以被解释的阶段。

    但接下来两种行为,生理组还在进行更多的研究。

    第一,变异体会对同伴的呼喊进行回应。

    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变异体具有社会性,聚集行为也只是为了提高狩猎效率,但部分变异体在发现猎物后高声呼喊会让其他变异体进入攻击状态——即便他们之间有相当远的距离。

    第二,变异体能够分清一个物体是否具有攻击意义。

    感染至今,大部分变异体的脑细胞基本坏死,但它们仍然保留了这种价值判断的能力。

    例如驶来的汽车他们可能会尝试攻击,一两公里外的喇叭声却置之不理;无人机、遥控车均不会引起它们的反应,能够识别枪声和鞭炮之间的区别等等。

    三、变异体的群体行为

    根据一,二点所述,结合已经绘制的35个尸群实际移动位置,我们对变异体的转移和扩散总结出了几个特点。

    首先,变异体不具有社会性,集结行为只是为了提高捕食效率。在这一基础上,尸群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毫无协作性的,仅存在利己主义的群体。

    因此,尸群不但在狩猎时会互相争抢,也会在食物匮乏时将其他成员当作自己的食物。

    同样的,尸群中的弱者往往因为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而被抛弃,而尸群中的强者则会主动抛弃群体,独自狩猎。

    尸群所表现出的松散结构意味着一个尸群往往会经历多次重组,并产生数个小规模群体。

    外勤小队安置的第6、8、9、10、12五个追踪器最开始都在同一个千人以上的大尸群中,但随着时间流逝,这三个追踪器被带向了三个不同的方向,证明了尸群中的这种不稳定结构。

    其次,由于休眠机制的存在,一个尸群中的不同个体苏醒时间不同,也是尸群不断分化重组的原因。

    例如追踪器25、26、73、75记录两个不同的尸群在分化后重组为四个尸群的全过程。

    由于没有没有影像资料,下列推测仅从追踪器运动轨迹上进行。

    25、26原属于汉堡b1尸群,73、75原属于不来梅b2尸群。

    6月25日,25号从所属的汉堡b1尸群醒来,向西南方向持续两天移动到索尔陶镇附近,形成新的索尔陶a1尸群。

    6月28日,73、75号所在的不莱梅b2尸群向北迁移,途中,75号随尸群继续移动,而73号则由于行进速度过慢,于瓦尔霍芬附近离开尸群。

    7月9日,25号所在的索尔陶a1尸群向西移动,并与73号在不莱梅北侧采文镇汇合。

    随后,外勤小队出发并进行观察,最终发现了位于汉堡的汉堡b1尸群(26)、位于威廉港的不莱梅b2尸群(75)、位于采文镇的索尔陶a1尸群(25、73)。

    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变异体个体间的差距越发明显,而单纯以狩猎为内驱力的行为方式会促使尸群在转移中向着食物更为充沛的地区移动。

    以欧洲为例,在一段时间之后,将会形成三种不同的尸群。

    第一种是以中等规模为主,散落在乡村的主要尸群,它们仍然包含突变变异体和弱小变异体,以围猎动物与幸存者为食。

    第二种是以老弱个体为主,停留在城市中的小规模尸群,食物来源主要是老鼠乃至蚊虫。

    最后是最值得注意的,以不超过十只的强壮个体组成,停留在野外,通过捕猎野生动物为食的危险尸群。

    考虑到变异体的庞大数量,这些尸群的活动环境会有大幅重合,但尸群的结构在稳定后将不会发生变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