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第章 口蹄疫(1)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 fmd; aphthae epizooticae)在我国民间俗称“口疮”、“蹄癀”,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侵害牛、羊、猪等偶蹄类动物。
其临床特征是在口腔黏膜、四肢下端及乳房等处皮肤形成水疱和烂斑。
本病传播迅速,流行面广,成年动物多取良性经过,幼龄动物多因心肌受损而病死率较高。
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在非洲、亚洲、南美洲及欧洲的部分国家均有分布,由于人也可感染本病,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人和动物健康问题之一。随着国际贸易日趋增加,物资交流和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给本病的预防和控制增加了难度。
本病虽多呈良性经过,但因感染动物谱广,发病率高,传播迅速,往往呈流行甚至大流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本病使动物及其产品流通和国际贸易受到限制,导致严重后果,所以历来被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所重视。目前口蹄疫为国际贸易必检的动物疫病和oie要求必须报告的疫病之一。
【病原】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 fmd; aphthae epizooticae)
口蹄疫病毒(food-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属于微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的口蹄疫病毒属(aphthovirus)。
病毒粒子为二十面体对称结构,呈球形或六角形,直径为20~25 nm,无囊膜。
内部为单股线状正链rna,决定病毒的感染性和遗传性;外部为蛋白质,决定其抗原性、免疫性和血清学反应能力。
口蹄疫病毒基因组全长大约8500个核酸。
其编码4种主要多肽:vp1、vp2、vp3和vp4,还编码两种次要的多肽。
编码结构蛋白vp4、vp3、vp2、vp1的基因分别命名为1a、1b、1c、1d。
vp1~vp3位于衣壳表面,组成核衣壳蛋白亚单位,vp1是决定病毒抗原性的主要成分;vp4位于衣壳内部,与rna紧密结合而构成病毒粒子的内部成分。
在4种结构蛋白质中,vp1诱导中和抗体并与抗感染免疫有关。
在口蹄疫病毒感染的细胞培养液中,有大小不同的4种粒子。
最大的粒子为完整病毒,其直径为(23±2) nm,沉降系数为146s,具有感染性和免疫原性;
第二种为不含rna的空衣壳,其直径为21 nm,沉降系数为75s,具有良好的型特异性和免疫原性,但没有感染性;
第三种为衣壳蛋白裂解后的壳微体(亚单位),其直径为7 nm,沉降系数为12s,无rna,无感染性而有抗原性;
第四种为病毒感染相关抗原(via),沉降系数为45s,是一种不具有活性的rna聚合酶,当病毒粒子进入细胞,经细胞蛋白酶激活才具有酶活性,能诱发机体产生群特异性抗体。
口蹄疫病毒有7个血清型,即a、o、c、sat1、sat2和sat3(南非1、2、3型)及asia-i型(亚洲1型),我国目前流行的有o、a及亚洲1型,欧洲主要是a、o型,以o型多见。
病毒具有多型性、易变异的特点,各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性,但在临床症状方面的表现却没有什么不同。
每一个血清型又包含若干个亚型,同型各个亚型之间也仅有部分交叉免疫性。
口蹄疫病毒易通过抗原漂移而发生变异,故常有新的亚型出现。该病毒的这种特性给口蹄疫的防控带来了一定困难。
口蹄疫病毒可用多种哺乳动物细胞系培养,如犊牛肾细胞、仔猪肾细胞、仓鼠肾细胞等,并产生细胞病变。
由于乳仓鼠肾传代细胞对口蹄疫病毒高度易感,故现在常用于单层细胞培养和深层悬浮培养以供研究或生产疫苗。
鸡胚也可以用于分离培养及致弱病毒。有些鸡胚适应毒株和雏鸡适应毒株对牛的致病力显著减弱。
口蹄疫病毒人工接种很容易使牛感染,将病料接种于舌部,可于10~12h内出现水疱,在20~24h表现发热和病毒血症,在2~4d内蹄叉出现继发性水疱。
豚鼠是常用的实验动物,在后肢部皮内接种或刺划,常在24~48h后于接种部位形成原发性水疱,于感染后2~5d可在口腔等处出现继发性水疱。
乳鼠对本病毒非常敏感,是理想的实验动物。一般用3~5日龄(也可用7~10日龄)的豚鼠,皮下或腹腔接种,经10~14h表现呼吸急促,四肢和全身麻痹等临床症状,于16~30h内死亡。
其他动物如犬、猫、仓鼠、大鼠、家兔、家禽等人工接种亦可感染。
口蹄疫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耐寒冷和干燥。
在自然条件下,含毒组织及污染的饲料、饮水、饲草、皮毛及土壤等所含病毒在数日乃至数周内仍具有感染性。
病毒在-50~-70c可保存数年之久,在50甘油生理盐水中于5c能存活1年以上。
高温和直射阳光对病毒有杀灭作用,紫外线能使病毒rna的尿形成二聚物,致使病毒被迅速灭活。
病毒对酸和碱敏感,在ph30以下和ph90以上的缓冲液中感染性将瞬间消失。
2~4氢氧化钠、3~5福尔马林溶液、02~05过氧乙酸或5次氯酸钠等均为该病毒的高效消毒剂。
食盐、有机溶剂及一些去污剂对病毒作用不大。
骨髓、内脏及淋巴结内的病毒因产酸不良而能存活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