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兽医传染病学资料整理 > 各论 第七章 家禽的传染病 鸭病毒性肝炎

各论 第七章 家禽的传染病 鸭病毒性肝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鸭病毒性肝炎

    duck viral hepatitis,dvh

    一、概述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四、临床症状

    五、病理变化

    六、诊断

    七、防制

    一、概述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特点是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病死率高;

    ·临床特征症状是病鸭角弓反张,俗称“背脖病”;

    ·病理变化肝脏肿大,并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出血点。

    二、病原学

    1 dhv分三个血清型型,即1、2、3型,各型之间无交叉保护性。

    2i型鸭肝炎病毒是微rna病毒科、禽肝炎病毒属的禽甲肝病毒。

    呈球型,无囊膜。

    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被污染的育雏室内至少能存活10周。

    有一定热稳定性。

    对ph3、氯仿、乙继、胰蛋白酶等都有抵抗力;

    2氢氧化钠、2次氯酸钙、3氯仿、02福尔马林等均可使病毒完全失活。

    ·2型鸭肝炎病毒属于星状病毒科、星状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球形,基因组是正股rna。

    病毒可在鸡胚中增殖。

    可耐受ph3、氯仿和胰酶处理;

    50c加热60min对病毒的感染力无影响;

    ·3型鸭肝炎病毒分类、形态、大小、核酸及其理化特性与1i型相似。

    病毒经鸭胚绒毛尿囊膜途径接种鸭胚或雏鸭的肝或肾细胞培养物可用以增殖病毒。

    可耐受ph3和氯仿的处理,但对热敏感。

    三、流行病学

    1、(引进)病雏鸭、成鸭感染(隐性)、野生水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2、在自然条件下主要发生于鸭,雏鹅也可感染。本病主要侵害3~20日龄的雏鸭,成年鸭感染后不显任何症状;雏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与雏鸭的年龄密切相关。

    3、主要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不经蛋内传播;养鸭场鼠害促进传播。

    4、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发于孵化季节,饲养管理不善、鸭舍潮湿拥挤、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均可促进本病发生。

    四、临床症状

    1、雏鸭病毒性肝炎临床上表现为病程短、发病急、死亡快等特点,临床上往往在短时间内出现大批雏鸭死亡。

    雏鸭突然发病,传播迅速,2~3天后大批死亡,死亡率10~60,有时可达90以上。

    2、感染雏鸭首先表现为精神沉郁、行动迟缓,跟不上群,然后出现蹲伏或侧卧,随后出现阵发性抽搐。

    大部分雏鸭在出现抽搐后数分钟或几小时内死亡,死亡鸭多呈角弓反张姿势。

    早期:病鸭萎顿,废食,眼半闭昏睡;

    中期:出现典型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头仰向背部,两腿阵发性向后踢动、抽搐;

    晚期:死前背部扭曲,呈角弓反张状,两腿向后伸直。

    i和3型鸭肝炎的临床症状与工型相似。

    五、病理变化

    1主要剖检病变见于肝脏,表现为肿大、质脆、色暗淡或发黄,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

    2 胆囊肿胀呈长卵圆形,内充满胆汁;

    3脾有时肿大呈斑驳状;

    4 多数病例肾肿胀、灰暗色,血管充血,呈暗紫色的树枝状。

    六、诊断

    1、临床诊断:

    与黄曲霉素中毒、禽流感、禽霍乱鉴别诊断;

    小鸭发病、发病急、死亡快、死亡时间集中及肝脏有明显的出血点或出血斑等。

    2、实验室诊断:

    (1)动物或鸭/鸡胚接种:病料(肝)接种10~14日龄鸭还或8~10日龄鸡胚,中和试验鉴定;或接种1~7日龄敏感雏鸭,复制典型症状和病变

    (2)免疫学方法:免疫荧光(肝脏触片)、病毒中和试验琼脂扩散沉淀试验、elisa 试验

    血清保护试验:接种dhv阳性血清的维鸭保护率达80-100,而对照鸭死亡率50以上。

    七、防制

    1、建立严格的防疫和消毒制度,严禁场外人员进场,妥善处理病死鸭,对4周龄以内雏鸭隔离饲养,严格消毒。

    2、种鸭开产前接种鸡胚化弱毒疫苗:

    (1)弱毒疫苗:

    经济有效,目前生产上使用ch60、ql79、e52等弱毒疫苗株;

    (2)种鸭免疫:

    在收集种蛋前2-4周,以1周为间隔进行两次免疫注射,雏鸭于2周内可获得母源抗体保护,一般免疫期6个月,5-6个月后应考虑进行第2次免疫;

    (3)雏鸭免疫:

    生产中应用不广泛。

    1日龄雏鸭接种,3-7d后产生免疫力,常发生雏鸭免疫力尚未产生即发病的情况;

    母源抗体可影响免疫效果。

    3、对疫区母源抗体较低的或无母源抗体的雏鸭,由于雏鸭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早期接种弱毒疫苗效果不理想。

    4、被动免疫:

    在出壳后1~3天内皮下注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严重时7~10d再注射一次)可有效防止本病发生。

    5、发病处理:

    小鸭一旦发病,应立即注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同时投服广谱抗菌药物,防止细菌继发感染,补充电解多维,可迅速制止死亡。

    思考题

    ·dhv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