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开始秋收
时间在忙碌中过得飞快,转眼间,田里的稻谷已经成熟了,今天是个天清气朗的日子。村长带领大家来到田间开始收割。秋收是最累人的,加上有些营养跟不上,整个秋收下来人可能都脱相了。
村长带着一家老小站在地头,村长弯腰割下第一镰,然后宣布开始,大家就齐齐涌进自己田间开始抢收,为什么累呢,就是古代纯人力,不收快一些,万一遇见下雨天,庄稼就会糟蹋不少,熟透了也不行,会脱落在地里。所以大家都拼命的抢收,只要一家有劳动能力的都下地了。孩子们跟在大人后面捡稻谷,女人和老人收割,男人都负责脱粒。古代没有脱粒机,全靠人工,面前放一个大筐,抱着一把稻穗使劲在筐边上摔打,这个很费体力,一天下来,膀子都是酸胀的。
李冉家里也开始收割了,李远,李姝和王新月在前面割,李冉和李升在后面拾稻穗李旭是个跑腿的,一会儿送点水,一会儿送点栗子糕,小脸晒的黑红黑红的。
大家正闷头收割,一只兔子从李姝脚下噌的跑过去,给李姝吓得哇哇大叫,李远在下面用镰刀拦住,兔子从镰刀边擦边而过,王新月反应过来赶紧从旁边围过来,兔子看见前面有人,又掉头往回跑,速度慢了一些,被李远一镰刀打晕了,又补了一镰刀,看看没有动静了,才捡起来,
这只兔子真不小,有五斤重,李升和李旭高兴坏了,有兔肉吃了,都快一年没有尝过肉味了。李远再次确认一下兔子有没有死,兔子很狡猾,会装死,确定死了,就让王新月回家收拾一下。
天气热,放久了怕臭了,收拾出来正好加餐。隔壁田间的村人都羡慕的不行,但是没有好运气。
快到午时了,三个人割了有一亩的地,李冉家上面是三婶家,她家地少,三叔今天也请假回来了,俩人割了大半亩地,李岚也是在后面拾稻穗,她学绣花,三婶很少让她干活,要养好手。
中午大家都不回家吃饭,都是一个人回家做饭,送到田间来,吃完继续干,真的是争分夺秒,和老天爷抢时间。
李冉坐下来喝了半碗水,好久没有这么累了,这是身体上的劳累,现在腰都快直不起来了,弯腰拾稻穗也很考验耐力,有些小孩子做不来,被大人揍一顿继续干,有些直接跑了,传来大人骂骂咧咧的声音。还不时传来谁家捡了一窝野鸡蛋,谁家打死了一条蛇,忙碌而热闹。
偶尔有一股微风吹过,带来片刻清凉,吹干了额头的汗珠。
这时,送饭的家人开始陆续来到田间,有的家里富裕的炒些肉,做俩菜,有些家里差一点的就蒸窝窝头,炒个素菜。
天上太阳晒着,大家这会儿又饿又累,都找个阴凉的地方开始午餐,到处都是饭香味。
王新月把兔子做了一半,用板栗一起焖的,又炒了一盆豆角和茄子,打了蛋花汤,做了杂粮饭。一家人找了个树荫,摆好饭菜。王新月给大伯家还有三婶家都带了一碗板栗焖兔肉,给他们加个菜,三婶离李冉家比较近,大伯家比较远一些,李升跑的快,端着碗就送过去了。李森家有五个人干活,李奶奶不用下地,在家做好饭送过来,李升来的时候看见他们正准备吃饭。
“爷爷,我们今天抓了一只兔子,我娘让我送一碗来给你们尝尝。”
“哟,真抓到了,早些时候听见你们那边叫喊声,不知道抓到了没呢,替我谢谢你娘,来,大伯母这里有菜饼,拿去一些。”
“不了,我家够吃,我先回去吃饭啦!”说着跑走了。
“这孩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有狼在后面追他呢。”
李升心急回去吃兔肉,大家都还没有开动,等着他呢。
这兔肉真不错,现在秋天兔子是最肥的时候,加上板栗更好吃了,王新月做了辣的和不辣的,李旭吃不了辣就吃清淡一些的,其他人都偏爱吃辣的,很下饭。
一盆板栗兔肉一会儿就没有了,带来的饭菜都吃的干干净净,人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还没有长大呢,这饭量就蹭蹭的往上长。
吃完饭,坐在树荫下歇息半个时辰,大家都累很了,有的靠着树,有的躺在地上直接睡着了。
李冉把东西收拾进篮子里,拿着回去洗一洗,下午王新月让她去割些草喂鸡鸭,不让她下地了。
李冉正好趁着上山把南瓜和红薯拿出来,到时候再留一些种子播种,就可以传播了。
回家收拾一下,把院门关好,回到房间闪身进入空间,空间里的南瓜和红薯已经成熟,还没有收起来,李冉一声收,地里的南瓜和红薯自动收进了我准备的袋子里。
干完这些闪身出了空间,去把缸里的水装满。又给鸡鸭也装一些泉水,这些天都偷偷的给鸡鸭喂泉水,它们的毛明显的光亮了很多,下蛋也很准时。这几天王新月每天早上捡蛋都高兴的不行。
李冉背着背筐来到山上,先割了一些草,从空间取出一个大南瓜,半背篓红薯,上面放上草,做完这些才下山,此时时间已经快到酉时了,李冉看着空间那么多的麦子也不能拿出来吃,很是难受。还要再等等。
李冉回到家里先把南瓜和红薯拿出来放在厨房,把草拿去剁碎喂鸡鸭。她晚上准备蒸一些红薯和南瓜,再煮个南瓜汤,李冉不太会做饭,就炒了一个茄子。等饭做好了,一家人都回来了,李冉赶紧打好水让大家都洗洗,又喝了一碗温开水。
“咱家的水啥时候这么好喝了,甜甜的。”李升说完咕嘟咕嘟一口气喝了一碗。
“好喝也不能多喝,还要吃饭呢,一会儿就没有肚子装了,今天我上山摘了一些别的东西,我拿回来做了,刚才尝尝还很好吃。”
“二姐,啥好东西啊?”
“你一会儿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