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打个欠条
李惊鸿回到客栈的时候天色已晚,客栈已经掌了灯,下车时能瞧见里面影影绰绰都是围在一起的人。
月移在门口等她,见她下了车忙上前抱拳行礼。
“怎么回事,这么多人?”李惊鸿边往里走边问道。
“官府的人来了,原本再为货品被盗一事商量解决办法,但里面一直僵持到现在,依旧没有结果。”月移飞速将下午发生的事情告诉李惊鸿。
李惊鸿心中生疑,走进客栈大堂的时候,刚好听见商户们的争吵声。
“官老爷们,您让我们尽快补货我们肯定是竭尽全力的,但是丢掉的货不能就这么算了啊,那些损失难道我们就白白扔了吗?”一位商户声泪俱下道。
李惊鸿记得这位是个铜镜商人,他打磨一把铜镜耗时数月,每一把都价值千金,他损失一把铜镜好比其他家损失数百件。
的确是可怜。
为首的绿衣小官也是一脸愁容,“不是不给你,是现在朝廷没有闲钱,陛下为购置军火拿不出银两赔你们损失了,你们作为大昭子民就不能体谅一二?”
他说完,铜镜商人不说话了,半晌,另一桌上坐着的沉默寡言的铁匠开了口:
“我们体谅朝廷,谁又来体谅我们,在下手下十几位工人都等着吃饭呢。”
李惊鸿听到这粗哑的声音不由向他看去,正是今日中午带着一帮铁匠在院子里打铁的男人,她记得这人十分较真,硬要给她掰扯他们的铁锅是货真价实的能用上百年。
他一说话,他身后的那些铁匠纷纷应和道:“是啊,我们为了补齐丢失的货品,掏光了自己的家底,明日可就吃不上饭了”
绿衣小官急了,“你们跟我说有什么用,是上面没钱,我也给不了你们啊!”
气氛一下子变得僵持起来,谁都不说话,但气压如同火山一样正在爆发的边缘。
“我有一个法子,不知诸位能否容我说两句?”
一道女子沉静的嗓音自人群外传来,众人循声望去,就见一袭绯红衣裙容颜明丽的女子缓缓走来,有认识的便道:“这不是金陵商会的李姑娘吗?”
李惊鸿穿过外围的人群进到争执的内部,先给一旁的绿衣小官施以一礼,随后冲着周围的商户抱拳道:
“我乃金陵商户的李兰,代表的是整个金陵的商户,我们商会有整整一箱价值百两银子的绢布绸缎被盗,损失的程度不输在场的任何一家。”
众人原本瞧着她是个女子心中都多多少少有些不屑在,可李惊鸿的声音冷静又沉着,让人不由聚精会神的听下去。
“燕国的商人验货在即,我们为了这一单生意必须在三日之内将货品补齐,我已经命人通知了金陵,他们也已快马加鞭将货品送往京城。只要我们先补齐了货品,成交了这一单生意就可以先回回本。”李惊鸿道:
“至于咱们损失的那些,方才这位官爷也说了,现在官府缺银子,给不了大家”
绿衣小官听着,以为李惊鸿提议不如就这么算了如何如何,刚准备为她高深的觉悟满意的点头,下一刻,就听李惊鸿又道:
“不如咱们就让官府给大家写一个欠条,盖上公章,等什么时候有钱了,再将银子还给诸位,毕竟这些货品都是在官府的库房中丢的,是不是?”
绿衣小官愣了愣,没想到是这个结果。
众人听着李惊鸿的话,都觉得很有道理,官府既然没钱就先欠下,等有钱了再给他们也行啊。
“也是啊,既然没钱就先写个欠条,我们也能放下心啊。”
“是啊是啊,李姑娘说的有道理。”
铁匠们看向他们的工头——那位名叫阿启的男人,“阿启,你觉得呢”
男人的目光投向李惊鸿所在的位置,片刻之后起身道:“我们同意李姑娘说的,至少先写个欠条,不能就这么不了了之。”
绿衣小官见状面色难看,本想给这些商户苦哭穷、上上价值,让他们知道国家不易,那些钱就当给国家捐献军费了,可没想到半路杀出来一个金陵来的李姑娘,一下子给这些商户找到了新出路
见绿衣小官的表情,李惊鸿岂能不明白他心中所想,不就是想赖掉吗?她偏不让。
“官爷,其实还有一个办法,只要尽快抓到盗窃之人,有多少都让他赔偿了不就不用官府出钱了?”李惊鸿笑道。
绿衣小官被看穿,面上有些尴尬,但事已至此,不写欠条怕是这些商户也不会放他走,只得道:“拿笔和纸来。”
不多时,掌柜的将文房四宝奉上,欠条一张张写好,再一张张盖上手印,做完这一切之后众商户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待送走了官府的人,以阿启为首的众人纷纷向李惊鸿致谢。
“多谢李姑娘,若不是李姑娘来得及时,恐怕我们就要跌进官府的圈套之中了。”铜镜商人道。
阿启虽未言语,但也对李惊鸿抱拳致谢。
李惊鸿回礼:“诸位不必如此,我也是为了我们金陵商会,那些丢了的东西我回到金陵还不知该如何交代呢。”
众人又寒暄了片刻,便各自上了楼回到自己的住处去了。
李惊鸿在楼下用了一碗素面之后才上楼,她的房间在三层,经过二层的时候一道魁梧的身影靠在栏杆上,见到她上来微微直起身子,似是专门在等她?
“你不会专门在此等我吧?”李惊鸿开玩笑道。
没想到男子轻轻点了点头,从阴影中走了出来,明灭不定的灯光打在他坚毅的面庞上,更添了几分男性的狂野气息。
李惊鸿柳眉微挑,“哦?既然有事找我,为何不在大厅里坐下和我一起吃面?”
男子目光微顿,半晌才开口:“怕坏了姑娘声誉。”
李惊鸿最烦听到声不声誉的,心中不由厌烦起来,不耐的道:“有什么话就快说吧,中午你们扰了我休息,晚上还想早睡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