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收凉拌菜
回到家中,宋清歌把大鲤鱼放入水缸中养着,打算晚上吃。
最近顺福来生意不错,要的凉拌菜的量更加大了,光靠家里人远远满足不了这么多野菜需求。
为了节省家里人的时间和体力,宋清歌寻思着从村里人那里进货,想着找村里人给大伙传个口风。
正在这时候,隔壁的吴玉梅过来了,后头还跟着她家女儿,小芳。
最近吴玉梅来家里头比较勤快,时不时喜欢送点东西给他们。
宋母向来是礼尚往来的人,便也经常给他们回送些好吃的吃食。
吴玉梅热情的招呼道,手里头还端着两碗吃的东西。
“呦,清歌在家呢,刚吃完饭吧?”
“是啊,吴大婶,你也吃了吧?”清歌笑着回应道。
“吃了,这不最近天气热,我下午做了点消暑的绿豆粥,想着你这孩子不是爱吃甜食嘛,就给你们送来几碗,小芳,快过来。”
小芳跟在后头,“清歌姐姐,我来找你玩。”
“小芳来了,过来坐一会儿。”宋清歌看着小姑娘笑着招呼道。
吴玉梅把那一大碗绿豆粥递了过来。
宋清歌接了,放在桌上,用勺子舀了一口吃,冰冰凉凉的,带着一股清爽的甜味,实在是消暑神器。
“嗯,好吃!”宋清歌毫不吝啬的夸赞道。
吴玉梅笑的跟朵花似的,眼角的皱纹都开成了朵菊花。
“好吃就行,好吃你就多喝点。”
“对了,吴大婶,我正好要去找你呢,我最近不是在做凉拌菜生意嘛,现在想跟村民们收购些蕨菜或者蔬菜之类的,用来做凉菜。”
吴大婶家里并不富裕,一听来钱的活就来了劲儿,“可以啊,你要收些什么呢?”
“竹笋,木耳,酸蕨菜,野窖头,莴笋,野葱,嫩蕨,长豆角,黄瓜,无毒菌子,茄子。”
宋清歌一口气说了好几种。
“这些我都收购,要新鲜的,有多少要多少,我这里给的,比去镇上卖的市场价高两文钱。”
吴大婶一听开心的合不拢嘴,用心记下,这丫头说的不都是山里的野菜嘛,野菜还能卖钱,这可真是天上掉馅饼的事儿。
吴玉梅眼睛转了转,“可以,没问题,丫头,其实你全交给婶子我,我可以全包了。”
宋清歌笑了笑,“婶子,不是我不愿意让你独包,实在是我这里要的量大,你一个人做不来的。”
吴大婶听了恍然大悟,“丫头,看来你这生意做的越来越大了啊。”
“小本生意而已,薄利多销。”宋清歌谦虚的说道。
这时,宋母从屋里走了出来。
吴玉梅接下来又跟宋母唠了几句嗑,就带着小芳急匆匆的回去了。
送走吴大婶以后,没几个时辰的功夫,全村的人都知道宋清歌家里收野菜了。
等到黄昏时候,就有人开始陆陆续续送菜过来了。
“宋大嫂,这可都是下午在山上采的野菜,这不,才下山就送过来了,新鲜着呢。”
“成,起来过秤,给你算钱。”
宋母负责给大伙称菜,给的价格确实是比市场价格还要贵两文钱。
这下村子里的人可高兴了,不用走那么远去镇上卖菜,可以直接走几步到宋清歌家里就把货销出去。
还比镇上给的钱多,给多少要多少,这可真是天降的大好事啊。
日落西山后,渐渐就没人来送菜了。
晚上,宋清歌做了个红烧鲤鱼。
她将鲜鲤鱼洗净后,去掉内脏,洗干净后,去鱼鳞去腮,两面各打四五下花刀。
热锅下入猪油,放入一些粗盐防止粘锅,把大鲤鱼两面煎得金黄后,放入生姜片,大蒜籽,倒入一些料酒,半锅滚烫的开水,盖上木锅盖煮上二十分钟。
趁着煮鱼的间隙,宋清歌又蒸上一锅大米饭。
这时,宋母走了进来,将洗好的青菜放到灶台上。
宋清歌四下看了看,奇怪的问道,“咦,他们两个小家伙呢?”
宋母闻言笑着说道,“他们两个正在房间用你给他们买的毛笔写字呢,那连环画也稀罕得不行,当宝贝似的。”
宋清歌听了笑笑,“他们喜欢就好。”
“清歌,你真打算让你弟弟去私塾念书啊?”
“当然,清川文弱,但是生性聪颖,灵性十足,想要成才,唯有读书这一条路。”
宋清歌看着氤氲的热气认真的说道。
宋母一怔,细细一思量,女儿说的确实是实话。
“娘听说,进私塾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一年就要好几两银子的束脩呢,而且还得私塾先生考察通过了才能进。”
“这个不是问题,据我了解,清月偷偷跟我说,清川之前私底下学了不少知识。”
宋母疑惑的问道,“他才哪里去学的?”
“好像是利用大伯母儿子的课本,晚上用功学的,这些时日闲暇时候,我也考察了下功课的问题,他竟然都能答得上来,所以基础的知识肯定是没问题的。”
提起这些,宋清歌打心眼里为自己这个好学的弟弟感到欣慰。
宋母听了眼眶湿润。
“应该早点送他去私塾的,这孩子早先就跟我们提过想读书,被拒绝后再没提过了,我跟你爹傻啊,赚的钱都给你大伯母儿子读书了,自己孩子却没顾上。”
宋清歌轻轻抱了下宋母。
“没事,娘,现在清川才八岁,咱们现在让他读书就是了,一切都来得及,我们明天就带他去私塾见先生。”
闻到浓郁的鱼香味后,宋清歌打开锅盖,奶白的鱼汤在铁锅中咕噜咕噜的忙着冒泡。
她洗了些紫苏和小葱,放在砧板上,切的细细的,撒进锅中。
一下子香味就上来了,让人食欲大动。
夕阳落下,宋父他们也回来了。
宋大哥洗完手后,将红烧鲤鱼端上桌,全家美美的吃了一顿。
一条鲤鱼吃的干干净净。
饭后,宋母就跟宋父说了打算让宋清川入学的事。
宋父当然赞同,自己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他希望儿子能上学,出人头地,以后不用像自己一样,只能干苦力活谋生。
“这是个好事,咱儿子聪明,能进私塾学点东西,对他将来也好,听清歌的没错。”宋父说道。
“我晓得,清歌说明天就带清川去景仁私塾拜先生,咱们束脩准备些什么呢?”
“我听人说,进景仁私塾六礼是必不可少的,还要带上五两银子作为学费。”
“六礼?是哪六礼?”宋母纳罕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