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光之源泉 > 第74章 杨学山的仕途之路——回乡路的艰辛历程(二)

第74章 杨学山的仕途之路——回乡路的艰辛历程(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杨学山想起地委组织部长也是南下干部,而且还是老乡,就抱着一线希望去地委组织部找张部长了。在去组织部的路上,杨学山做了“或是当面被张部长一口拒绝;或是张部长做他杨学山继续留在南方省继续工作的思想工作;或是张部长当场狠狠地批评他杨学山;或是张部长在开会而见不着面等。”的许多思想准备,并下定决心,不管张部长对他杨学山想调回北方家乡一事什么态度,又如何处置,如果一次不成,就去两次;两次办不成,就去多次!反正他杨学山铁了心地要调回太行老家,只要做出不懈的努力,万一哪次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他杨学山就从“沉船侧畔”过去了。

    在艰难困苦的环境里磨砺出来的,甚至可以说是在绝地逢生的极其危难中战斗成长起来的杨学山对人生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他的人生哲学里没有“失败”二字!只有“努力”二字!他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勇敢地去试一试干一干,懦弱胆怯,甚至等着天上掉大馅饼,或是闷在屋里担心这个又顾虑那个,都将一事无成!世间的事,只能亲自去闯一闯干一干,才知道自己行,还是不行,才会知道,己的能力底线真正在哪里,如果把一切事情考虑周周全全,觉得万无一失了再去做,不一定就是办事的最佳时机,说不定有利于自己的时机已过去,或是时机早已被别人抢走,很多事情都是七分靠拼打三分才天注定!

    杨学山来到地委组织部时,张部长在开会,等到下午下班时,终于见到了张部长。

    见到老乡杨学山,张部长两眼一下光芒四射起来,边盯着杨学山看,边侧着身子往办公桌走,边用羡慕的口吻问杨学山:“学山!你回家乡探亲去了?”

    杨学山赶快从椅子上站起来,迎上去说:“是,刚回来。”

    张部长急不可耐地问:“家乡怎么样?变化大吗?”问完,面朝杨学山,背对着桌子往椅子上坐。边坐,边将公文包往背后的桌子上放,边抑着头看杨学山,一副生怕一不留神听不清杨学山说话似的表情。

    “变化大多了!首先说,不再像解放前那样,春天接济不上的时节,还吃榆钱儿和嫩树叶子什么的了!”杨学山欣慰地说。

    “那太好了!”张部长心安起来地说,“家里来信说,这两年饿死人了?”说完,张部长关切地看杨学山。

    “三年自然灾害,没办法。前两年,我们村也饿死了股子人。现在好了,不吃大食堂了,各家自个儿做饭了,没大食堂那样铺张浪费了。省着点儿吃,春天也能接济过去了。”杨学山如实地向张部长汇报说。

    “那敢情好了。”张部长欣慰地说,接着,表情又伤痛起来地看着杨学山说,“我弟弟来信说,前一段时间,我娘饿得两个腿都粗得走不了路了。”

    杨学山被张部长伤心的表情所感染,声音低沉地说:“前一段时间,我娘也是这样的。实在饿得受不了,还吃过观音土呢!吃完后,屎都拉不出现,憋得肚子老大个儿的!”

    张部长一副束手无策的样子说:“嗨-!想起来,我就睡不着觉。可我远在南方省,这么大老远的,除了寄回两钱,什么忙也帮不上啊!”

    “这我知道,那时候我也往家寄回钱过。但是那时候,粮食价格涨得特别贵,白萝卜都涨到了几十块钱一斤。”看张部长还在紧盯着自己看,一副十分关切家乡的样子,杨学山赶快宽慰张部长,“最终还是挺过来了,食堂浪费大,还有偷摸往家拿的,多吃多占的,偷奸耍滑的。现在好了,吃了大食堂的亏后,以后不会再办那得不偿失的大食堂了。自个儿家里做饭,再缺粮,经济点儿,也能接济到来年。我想,往后,咱家乡不会再受罪了。”

    “家乡还是不如南方省富裕啊!”张部长感叹道,“关键是家乡十年九旱,缺少水啊!”

    杨学山感同身受地说:“谁说不是呢!南方省雨水充沛,山清水秀,鱼米之乡,天天都有大米饭吃。”

    “水真是农业的命脉!要是能把南方省的雨水挪到咱家乡点儿就好了!”说完,张部长一副无奈的表情。

    听张部长把话题拉到了家乡地理气候上来了,杨学山赶紧接过张部长的话题,说:“我想回家乡,把家乡建成南方省这样山清水秀的美丽家园!让家乡人民过上南方省人民这样好的日子,你看怎样?”

    张部长眼睛一亮,高兴地说:“行啊!我支持你!”

    “家乡现在特别需要咱们这样的,见过世面的人好好地去建设。”杨学山一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了,赶紧从兜里掏出太行的调函,递给张部长,说,“这次我回家乡,把接受调函拿来了。他们同意接收,现在就等着你盖章放人了。”

    张部长没有马上从杨学山手里接过调函,只是蹙着眉看杨学山两手展开的调函,一副纳闷的表情。

    杨学山见张部长没有接自己递过去的调函,心一揪,马上把事先想好的、对漂泊在外的游子似如重磅炸弹的话抛了出来:“这次我回家,看见我娘后,我心情特别难受,她老人家两眼都看不太清了!我弟说,我娘想我想得经常夜里哭醒了。”说罢,杨学山使劲叹了口气,然后做出一副非常悲伤的表情,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啊!一口奶一口饭好不容易把儿养大,当娘的哪有不想儿的呢!”

    “是——啊!”杨学山母子间深情的话仿佛一下勾起了张部长对在老家正日思夜想自己的老母亲的挂念,长长地叹了口气,然后鬼使神差般地接过杨学山递过来的调函,接过杨学山手里的调函后,又感叹道,“无论走到哪,官有多大,都是娘养大的。没有娘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哪有咱们的今天啊!”

    杨学山又赶紧添了一把柴般地说:“辛勤白发人,人间第一情,永远与儿相伴的还是天下咱父母那操不完的心啊!”

    “是啊,爹娘情是人间第一情啊!”张部长感触颇深地又感叹起来,感叹后把杨学山的调函放在桌上。

    “最牵挂着咱几千里之外的漂泊游子的还是咱娘啊!”杨学山边说边盯着张部长的一举一动,急切地想看到已经被自己扇起来的感恩母亲养育之情的张部长在“人事组织部门(意见)”一栏里写上“同意”二字,然后“哐”的一声,重重地将大红章子扣在“同意”二字上。

    张部长把调函放在桌上后,开始翻看。看到最后一页时,抬手把上衣左上口袋里的钢笔抻出来,拧开盖,把拧开的钢笔盖又插进钢笔杆的后端,俯下身,把紧握在手的钢笔往“人事组织部门(意见)”一栏处放。就在张部长的笔尖要触及到“人事组织部门(意见)”一栏时,张部长突然把笔抬了起来,然后转过身来,抬起头犹豫地看站在左侧的杨学山问:“你爱人是当地人吧?”

    杨学山看到张部长把上衣左上口袋的钢笔拿出来了,而且落笔要签字了,暗暗庆幸起来,之前一直为能不能调走而悬起来的心也终于可以放下了。可就在杨学山暗暗自喜的时候,见张部长又把笔尖就要触及到“人事组织部门(意见)”一栏的钢笔收了回来,刚放下来的心,一下又揪了起来,紧张地看着张部长转过来的目光,回答道:“是,是当地的!”

    张部长又认真地问:“那,她同意跟着你去咱太行贫困山区吃苦吗?”

    “同意!同意!完全同意!”杨学山又赶紧向张部长坚定地点头说。说完后,还怕张部长怀疑,又铿锵有力地补上一句:“她,她完全支持我改变太行山区贫困面貌的想法。”

    张部长有些怀疑地看杨学山,问:“真的吗?她真愿意跟你去咱那环境大不如南方省的贫困的太行山区吗?”

    “真的!腿在她身上,如果她不同意,我能把她拉到几千里外的太行去吗?”杨学山又丝毫不敢迟疑地向张部长点头。

    “也是!”张部长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杨学山说的话。然后转过头去,俯下身子去签字。

    杨学山见张部长又终于要签字了,刚才又揪起来的心又放下了,觉得这次十有八九会签上字的,因为他刚才解除了张部长的疑虑了。

    可是,这时张部长又把笔抬了起来,转过头来看杨学山,一副还有问题要问杨学山的表情。

    刚又放下心来的杨学山见张部长又把已经要签上字的笔抬了起来,而且转过头来又要问问题,但没有马上问,只是盯着自己看,一副琢磨着将要提出的问题合适不合适的样子,就又“噌”的一下紧张起来!杨学山想,张部长这是又要问什么问题呢?是不是要问权州县领导对他调走的意见呢?要是问权州县领导同不同意他杨学山调走的意见就糟糕了!因为如果张部长知道管辖的县委不同意杨学山调走,张部长肯定不会批的!完全有可能客气地跟杨学山说,先放一放,商量商量后再说。从权州县委书记处蔡书记那得到权州县不同意自己调走的消息的杨学山,心里非常明白,作为一名党的干部,又不能向组织撒谎,必须得实事求是地告诉张部长。

    张部长看着杨学山琢磨了一会儿后,问杨学山:“太行县跟你明确说,安排什么职务了吗?”

    张部长这一问题让内心非常忐忑杨学山立刻松懈下来了,——原来张部长没问权州县委对自己调动的意见。不知道张部长是因为忙而此时没有想起来应该问问一下县委的意见,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没问权州县委的意见的杨学山把刚才提到嗓子眼儿的气咽下去,回答说:“说回去后再说。”

    张部长“噢”了一声,转过身去,俯下身,“嚓嚓”,在“人事组织部门(意见)”一栏里写上了“同意”二字,又从抽屉拿出鲜红的公章盖上。然后转过身来,把调函递给杨学山。边向杨学山递调函,边对杨学山说:”安排好工作来个信儿!

    “一定!一定!”杨学山马上应道,长长地出了口气后,又对张部长表示了感谢。尔后,双手伸过去,恭恭敬敬接过张部长递过来的调函,十分感谢地问张部长,“张部长,家里需要我出力的,尽管下命令。我调回去后,不是离着近了方便了!”

    张部长向杨学山点了两下头后,说:“正好我想给我娘寄二十块钱,你亲手帮我给我娘,亲口告诉我娘,我这儿挺好的,不必总想着了。”

    “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杨学山边说,边麻利地赶紧把调函收起来。

    张部长从抽屉里拿二十块钱递给杨学山,又用试探地问:“我还想给家里一麻袋大米?家里粮食还是不够吃。”

    “没问题!”杨学山拿到地委组织盖过红章的调函,心情格外的高兴,爽快地答应道,“别说一麻袋了,几麻袋都行!反正又不是我肩扛手提,火车轱辘给咱们拉,我又累不着使不着的。”

    张部长站起来,伸出手紧紧握住杨学山的手,亲自把杨学山送出了屋。

    ……

    又拿到广桂地委组织部的同意调走的公函后,杨学山觉得调往太行老家的事办妥了,准备过了阴历年后再走,因为爱人的家和她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在南方省,想让爱人有充分时间好好与家人和亲朋好友团聚团聚,抒发抒发血浓之水的感情,毕竟调到太行后,就要相隔四五千里,再相见就非常难了。

    但,这时,那个特别想叫杨学山调走的人悄悄告诉杨学山,说是权州县委不想放杨学山走,正在与有关部门沟通。

    听到这消息,杨学山一下机灵起来了,——这次调回太行县家乡多不容易!先靠着阴差阳错、把此杨学山当成彼杨学山的运气才把机构要缩小干部要大量精简的太行县委的接受函拿到手,以后再指望碰到如此好的运气,完全是白日做梦!另外,好不容易从太行县委弄出接受函了,原单位权州县还不愿意放人,又是他杨学山左思右想,跟张部长大谈故乡情母亲爱,才让张部长竟然就在他的调函上盖上了地委组织部的大章。如果再去让张部长盖一次章,恐怕结果会截然不同。

    面临着突如其来的情况,杨学山觉得必须赶快做出变化,不然他苦心经营才办成的调动真的就要白瞎了!

    那,权州县委把杨学山留住了吗?杨学山调走没调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