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53
村长比荣礼桓回来的早, 一回来他就没闲着了,让儿子去喊大家来到村口老槐树底下集合。
天还没完全暖起来,大家有些不太情愿出来。
“村长也真是的, 这么冷的天还非要大家出来, 刚过完年,周围太太平平, 也没啥大事发生,用得着让大伙儿顶着大冷天出来受冻吗?”
村长不理会他们的埋怨,他见人到的差不多了便一脸严肃道:“我今天叫大家来是有事要跟大家说。
今日一大早, 我陪荣小礼去县里改户籍时……”
话说到一半, 人群就嗡嗡开了。
“好家伙!这荣小礼还真不是小哥儿,我还以为是别人胡说的。”
“可不是, 脸蛋那么好看,不是哥儿可惜了。”
“以前仗着自己长得好看, 脾气大的很,如今不是哥儿了,谁以后还会理他?”
“就是,娇滴滴的老爷们, 动不动就撒娇抹眼泪,想起来就瘆得慌。”
“快别说了, 你一说我脑子里就有画面了。”
……
嗡嗡嗡嗡嗡嗡。
村里也是许久没有过八卦了, 一时间,这事在村民中间大面积被谈论起来。
村长有些恼火,“说正事呢, 你们能不能别打岔,我这一句话都还没说完呢。”
村长在村里挺有威望的,可此时村民的八卦之魂刚被燃起, 火势有些不可阻挡,竟没几个人理会村长。
村长那个气呦,夺过儿子手里的铜锣就咣咣咣砸了三下。
众人这才不得不压抑着心中的八卦之火,安安静静听村长说完。
“今天我和小礼去了外面,发现外面出事了,出了什么事呢?
打仗了!
现在外面很乱。
为了保证大家的人身安全,从今天开始,谁去县里必须得给我打声招呼。”
言简意赅。
王寡妇双手交错着插进袖筒了,“这村长你是多想了。县里多远啊,东西又贵,我一辈子也不想去。柴米油盐在镇上买就好了。”
“就是啊!村长也太闲了,谁没事去县里?我奶奶这一辈子都没出过镇子。”
村长觉得自己要不是脾气好,早就被这些人气死了。
他不能和这些人计较,不然就是自己为难自己了,“不去自然最好,谁要想去,必须来跟我说一声。我要说的就这事,大家都记住喽,散了吧。”
话音一落,某户的王大妈刚要离开回家去,就被隔壁的刘二叔喊住了,“我记得不错,你家小哥儿都二十三了吧?还没嫁出去呢吧?”
王大妈脸色一黑,“你家闺女倒是早早就嫁了,可五年了,蛋都没生出来一个。”
刘二叔不高兴了,“我本想给你家小哥儿说个媒,你却反过来挤兑我,那便算了。”
王大妈只好耐着性子问他,“是哪家的。”
“荣小礼啊。”一个不好嫁,一个不好娶,做媒想必不难做,钱也好挣。
“我呸!”王大妈爆粗了,“咋不把你二闺女给荣小礼。”
荣小礼是小哥儿的时候就妖里妖气的,不像正经人家的孩子,如今成了爷们了,那就是娶谁害谁。
谁知道那荣小礼当了这么多年哥儿,还能不能人道?
刘二叔看着王大妈走开的背影,啐了一口,“也不看你家小哥儿什么货色,眼光还高的不行。”
于此同时,关于荣礼桓的不同话题,在这不小的村子里不断被提起,并发酵。
周和自然也听到了,他跟村里的几个小伙伴一起捡柴禾。大家没什么聊的,不可避免的就提到了荣礼桓。
“荣五叔走的时候,把家里的地都卖了,全都给荣小礼当零花了。他要是知道自己家的娃娃不是个小哥儿,不知道该多后悔。”
“就是,那么多地啊,就是说媳妇儿也好说些。”
还是有人持反对意见的,“可是我听说荣小礼冬天又从村里买了几亩地。”
“就他那花钱的本事,能拿多少钱来买地?”
几个人悄悄凑在一起,“我可听说了,这荣小礼从秋天到开春,天天都炖肉吃,他家隔壁小孩馋的天天哭。”
周和听了为荣礼桓委屈,虽然荣小礼是能吃了点,是奢靡了点,是用钱无度了点,可他也不是没有优点啊,比如……他赚钱的本事和他花钱的本事差不多。
于是他故作疑惑道:“可我听说他去年卖了七只猪,也挣了些钱的。”
有小伙伴嗤之以鼻,“荣小礼天天吃肉,估计那七头猪都被他给吃了,哪还能卖几个钱?就算卖了钱,和他花的钱相比,也是九牛一毛。”
周和憋着气想同他解释,解释荣小礼不是这样的人。
他勤劳能干,冬天大家都闲下来的时候,他就同人去做买卖,卖零嘴。最冷的时候,大家都不愿出门,他也没闲着,卖灶王财神像卖猪肉。大家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时,他仍然不停,早出晚归和七叔一起杀猪赚钱。等真的闲下来了,他偶尔还会看看书,虽然周和没见过几次,可也比村里这些厌学的孩子要强。
荣礼桓的所作所为在周和脑海中过了一遍,他本打算用来反驳那些瞧不上荣小礼的人的,却先把自己给惊着了。
是啊,荣小礼竟然做过这么多事,虽然许多他不曾亲见。
一时,荣小礼的形象在周和心里竟高大了些。
再看看自己的小伙伴,他们还在讨论不休,周和却没有同他们解释的打算了。
他其实也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不了解荣礼桓。
荣礼桓所做的那些事还都是在这小小山村,以哥儿的身份做的。一旦没了这些做束缚,他必是极耀眼的,假以时日,谁都将无法忽视。
有荣礼桓在,周家也不怎么缺柴禾,周和捡了一会儿便回家了。
刚一进门,周和就被周父叫去了自己房间。
房间里还有一人,是荣小礼。
周和一喜,“你的户籍改好了么?”
荣礼桓被他水润润的眼睛盯着,心头一软,忍不住揉了揉他有些枯黄的头发,他噙着笑,“都好了。”
周父如今已经不拦着他们亲近了。
因为荣礼桓来谈提亲的事了,他们以后便能光明正大了。
再者说,有他们偷情在前,摸头已经算是很守规矩了,这种尺度周父还是可以接受的。
至于荣礼桓为什么没立刻找媒人来提亲呢?
因为他不好意思,他去了趟县里,什么都没买到,连红布都没有。周和虽然不说,可他也知道周和这只小孔雀也有点小小的虚荣心,他很羡慕金英将来成亲时会有的大红喜服,大红花轿,他也想带着自己送给他的定情信物嫁给他。
可天不从人愿,他纵是带着所有积蓄,也没买到自己想要的。
周和有些失落,可还是懂事道:“没关系,只要咱们以后能过得好,没有喜服没有花轿也不要紧。如今不是好世道,婚礼从简也好,以后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荣礼桓哪看不出来他的言不由衷,“要不,我们晚些时候成亲好不好,六月份,六月份好不好?给我一些时间,别人有的我也能给你挣到。”
周父却有些不赞同,“还是早点成亲为好,如今你们天天黏在一起,给别人看见了像什么样子?若是成了亲,就没人会说什么了。”
周和点点头,“爹说的没错。”
荣礼桓说服不了他们父子二人,只好按照原定的日期成亲。
定好吉日,荣礼桓便来荣老七家同他商量找媒人上门的事。
至于科考的事,荣礼桓跟谁都没说。
这件事情注定没有结果,告诉了旁人也不能改变什么。
而且按照县令的意思,为了不节外生枝,此事最好不好声张。荣礼桓纵然只为了不得罪县令,也不敢将这事传扬出去。
回去之后,荣礼桓烧了桶热水,洗去一身疲惫后,就带着礼钱去请媒婆。
庄户人家,过得都不宽裕,八文的媒婆钱是村里多年约定俗成的。
五日后就是个好日子,他要上门提亲。
刘二叔是个老哥儿,他嫁来这村子里二十来年了,在这儿二十来年里,经他手撮合成的新人不下百对。
他今儿本想着说不好能赚王大妈家哥儿的礼钱的,不想钱没赚着,反被埋汰了一通,还带上了自己的宝贝闺女。
刘二叔心里的气憋了一天,天一黑丈夫刚从外面转悠回来,他就开始抱怨,抱怨王大妈嘴忒损,他也是好心,王大妈竟然不领情。
刘二叔他男人跟他过了几十年,早就知道他是个什么德行,默默听着也不搭话,果然,没一会他的气就消了。
不过,媒婆的嘴嘛。虽然不抱怨了,但还是闲不下来,“本来还以为还能赚点媒人的礼金,谁承想,打水漂了。”
这荣小礼造作的不像个男人,这王家小哥儿五大三粗不像个小哥儿,都是不好说亲的,从某些方面来讲算是绝配了。
正说着,他家的门被敲响了。
“荣小礼?”
“王叔。”
“你有什么事吗?”王二叔心中犯嘀咕,果然不能背后说人,他说了几句,人就
“我想麻烦王叔帮忙做个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