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列强是怎样炼成的 > 第122章 开学风波

第122章 开学风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吕皓今天跟婉儿姑娘谈了很多,从数学书谈到物理,又谈到化学,最后落到了《大宋实事日报》的广告位上。吕皓认为婉儿姑娘的思路非常清晰,完全可以担任日报的总编辑,同时他也邀请婉儿姑娘到科技大学去学习。这两件事情互不耽误,所以吕皓也希望自己将来的另一半是一个跟自己有共同话题,能跟得上自己思路的人,而不是说起话来完全在两个世界。

    对于婉儿去上学这件事儿,诸葛项倒是没有什么意见,虽然这个朝代的风气是男主外女主内,男子读书考取功名,女子琴棋书画相夫教子,但是如果女子去读书也不会有人说什么,而这个提议是吕皓提出的,这吕皓弄不好就是未来的女婿,婉儿的夫君。所以这个问题没什么好说的。

    但是对于婉儿做日报总编辑的事儿他是反对的,他作为整个出版社的社长,那可是对日报的排版非常重视的,毕竟吕皓说过:“谁抓住了舆论导向,谁就控制了这个世界。”日报社与其说是是传递了知识和讯息,不如说他引导了人们的思考观点,因为人的本性就是人云亦云。有人给个方向,老百姓只会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地扩大发酵,却很少有人去独立的思考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所以这是一个很厉害的武器。

    所以诸葛项认为这个职位才要慎重,尤其是口无遮拦随心任性之人绝不能用,如果一不小心说了不该说的话,弄不好就是杀头的重罪,所以他这个社长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审核日报的排版内容,生怕有话说的不对给出版社带来麻烦。所以从为公的角度讲婉儿泼辣随性不适合,从个人的角度讲他也不愿自己的女儿受到什么牵连。

    吕皓听完诸葛项的意见,认真的思考了一下,认为诸葛项说的很有道理,所以婉儿上学的事儿就这么定了。日报总编辑的事儿等等再说,不过以后还是可以到报社来,帮着诸葛项审核排版内容,这样锻炼锻炼也不是坏事儿。这个决定三人都没有意见,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很快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斗酒大会也如期举行,这次的斗酒大会举办的非常成功,尤其是借机推广了玲珑千年醉。把古井贡酒的招牌再一次的推向高潮,而且朝廷的礼部也专门派人到桃花仙酿酒坊下了圣旨,要求专门定制黄色御用玲珑千年醉。因为皇宫这样的一个要求,把千年醉再次推上一个新的台阶。现在能买到皇上喝的酒,可想而知这酒的销量如何,每个饭庄、酒肆里都是供不应求。

    等斗酒大会一结束,扬州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清华科技大学堂。吕皓计划学堂在农历八月二十正式开学,但是这日子越来越近,因为学生报到的时间是在八月二十的早上,所以周边县城离得比较远的学子们就早早的进城,一来熟悉一下扬州城的环境,二来明天不用赶得太紧张。所以这两天扬州城里的客栈都非常紧张,钱伯看着这两天城里的情景感慨道:“曾经,也只有东京汴梁开启国考的时候,才能看到如此的场景,现如今这扬州城竟然也能如此的热闹,看来我扬州不出名都不行了。”

    当初吕皓开办大学堂其实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工业园培养人才,所以当初招生启事上所说的是,可以报名上大学的年龄从八岁到二十三岁,凡是在清华科技大学报上名的学生,不仅免除所有的学费和书本费,而且不需要住宿费和伙食费。这报名的学生能少吗?读书可是非常花钱的事情,请教书先生得花钱,买笔墨纸砚得花钱,这住宿吃饭得花钱。多少穷人家的孩子因此负担不起而从来没上过学。而吕皓这一次的启示,是多少家庭的梦想。咱不说这些孩子们将来有的做了大官,就算是都留下来到了工业园,能有一个非常丰厚的收入,你说老百姓能不念你好吗?

    你说这一个学期就五六百人,以后每年都要招聘一次,而八岁入学的孩子需要到十八岁才毕业,你说十年时间这学校单单学生就要五六千人,还有老师呢。平均四名老师负责五个班,这五千学生就是一百个班,所以单单教书先生就得八九十人。然后还要有个大食堂,要有做饭的师傅和各种杂役,这么多人得多少银子?

    但是你别忘了,吕皓可不是白吃亏的主,学校确实免除了各项费用,但是你不能只学不实践呀。连八岁的孩童都安排了劳动课呢。那些大一点的安排到酒坊、出版社、工业园去实践操作,这可是没有工钱的,可以省出不少钱能够有一部分的抵充。另外这学校是商会所有会员共同集资筹办的,均摊到每个会员身上那真不是个事儿。而且吕皓相信有些人是没有科考能力的,但是成为一名技术工那还是绰绰有余的,安排到商会会员的企业里,这不就帮助企业成长了吗?

    所以怎么说吕皓也不亏,而且这次又能狠狠的赚一把口碑,等这些孩子们在学堂里经过自己不断地思想灌输,不断地洗脑。那还不得成为自己绝对的拥护者?这一股力量可不容小觑,他们的背后可能是一个家庭也可能是一个家族,可都是未来革命的力量。所以总体来说这波操作非常的牛掰。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农历八月二十。这一天城北的大街上人潮汹涌,尤其是清华科技大学堂的大门口。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包明安排守城兵马司派出官兵维持秩序,在科技大学的大门外摆放了十张桌子,需要报道的学生可以在此进行核验,主要是检查是否有人冒名顶替。毕竟上大学的名额有限而且全部免费,而吕皓要求的是天资聪慧的择优录取,所以这也是唯一一次穷苦人家能够翻身的机会。

    所以首先要排除冒名顶替,因为之前报名的时候都进行过测试,首先排除痴呆或者残疾,毕竟这里想要培养的可是精英。另外八到十岁要能断文识字。十一到十六岁的吟诗作对就得安排上,而那些科考落榜的秀才、举人等则要考一些算术和天文的知识。所以今天报到要凭着户籍证明才可以。因为摆了十张桌子同时进行包明,所以五百多人也用不了多长时间,截止到此时也才上午九点钟的样子,已经有一多半学生进入了校园。

    他们进入校园后再依次领取被褥和洗漱用品,然后不同年龄的人被分配到不同的宿舍,宿舍内是大通铺的设计,一个房间就可以住上二十人。等把行礼都放好了,床铺铺好了,就会有负责宿舍管理的人员在床位写上号码和学生的名字,一旦确定就不允许轻易更改。等这些准备都做好了,有教书的先生过来招呼大家进入学堂。

    按照吕皓的总体设计,作为班级的房间都是陈府前院最好的房间,而正房则作为教书先生的办公室,这些教室大小相差无几,所以吕皓要求横着一排放四张桌子,中间并排两张,两边靠墙各方一张,这样中间可以留出两个通道。每一排可以坐上八名学生,而教室内可以放上七排,在最后方还可以放置一些层架,用来放置一些私人物品。这样每个班级可以容纳五十六名学生。

    根据句年龄分配好的学生陆陆续续的进到班级,等人数到期就开始登记点名册,每人要报自己的名字、年龄和籍贯,然后根据个头排好座位。老师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书包,开始分发将来要学习的书籍和文房四宝。书籍中除了四书五经、三史三礼等常规书籍,吕皓还要求加入明法和明算科目的书籍。明法学的是大宋律例、而明算学的则是数学知识。

    而学生的文房四宝中除了笔墨纸砚,还有他们从来没见过的一个小铁皮盒子,打开里面是一根根木头和一些直尺和三角形的东西。而这些正是铅笔和三角板和直尺等,这些学子感觉很新奇。他们还不知道未来他们不仅要用铅笔写字,而且还要学习简化字。更要学习数学、物理和化学,成为华夏共和国的第一批科技型人才,而今天则注定要铭记史册。

    而吕皓此时正在办公室内与那些教书先生,正在沟通课程安排的问题,就在这时听到外面吵吵闹闹。在大门口的报名处却出现了问题。吕皓赶紧带着老师出门查看,只见一名衣着简朴满身泥泞的人被官兵抓了起来。当吕皓询问包大人,原来此人是从临安城来,听人说扬州出了一个免费的学堂,并且在学科中加入比算术更厉害的数学学科。可惜这一批只招收扬州城和周边各县的学生,他虽然知道倒有这样的规定,但是还是来碰碰运气。

    因为家里穷,所以他坐不起船也乘不起车,就靠着两条腿从临安城往这里赶,六百里的路程他走了整整十天才在今天赶到这里。但是按照吕皓当初的规定,外地的学生这一次是不让入学的。这里当然有吕皓自己的考量,一来扬州管辖范围甚广,这里的学生已经足够多。二来学堂第一次开办,师资力量还有很多欠缺。所以第一批学员只招收扬州本地的。

    而这个人好不容易才到了扬州怎能轻易放弃,所以他就混在人群里,偷了一位同学的户籍证明,想蒙混过关,但是因为口音问题被报名老师识破了身份,所以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吕皓听完心中也不免生气,自己的学生无论如何都不能干这种盗窃和欺骗的事情,因为自己原本就是为了培养忠诚的拥护者。但是冷静下来以后,吕皓还是心软了。他先请求包大人将此人放了,毕竟他也是为了能够到学堂去学习,并没有作出更离谱的事情。

    当这个名学生被松绑以后,吕皓就准备起身离开,只见这名学生竟然仰天大笑起来,吕皓见多识广当然知道这是为了引起自己的注意,但是他并不打算轻易绕过品行不端之人。那人见吕皓继续走他声嘶力竭的喊道:“数学乃融会变通之术,通其一而窥三四,上可观天文查星宿,下可治河流建屋厦。大可测疆土海拔,小可量寸尺书章。没想到教授数学之人竟然容不得融会变通之事,岂不是可笑至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