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狸猫换太子(起始)
庞昱奉旨前往陈州赈灾,由于很早之前就带回了不少高产粮种当地百姓的情况还算比较乐观,易子而食这种事最好是永远成为史书上那冷冰冰的四个大字。本想着随着其他前辈穿越者实行“以工代赈”政策,却没想到没开始就已经结束。
要知道天灾人祸这个词一直都是一起说的,哪怕朝廷再多的粮食也不足以应对灾害。所谓赈灾也不过是让当地的百姓能够活下去而已,一斤粮食一顿饭和一碗粥一顿饭同样能让人活下去,只要是人就知道该怎么选。
“大人,陈州各县已经的第一阶段赈灾工作已经完成,只是开封府包大人那怕是不好交代啊!”陈州通判林丰禀报道
“他爱怎么查怎么查,他查的是赈灾,我们查的是知州蒋完,互不干涉。”
庞昱刚刚来到陈州视察各地粮仓之时惊奇的发现,陈州的储备粮跟账册上根本对不上号,许多仓库一粒粮食都没有,甚至到了耗子来了都得含着眼泪走的程度。可毕竟灾民是头等大事,还没等腾出手来收拾蒋完,直接就可以给他收尸了。
“大人,州衙后堂无故起火烧死蒋大人全家此事疑点重重,库房中的粮食也不翼而飞,如果不能尽早查明,粮食不出三个月将会消耗一空。”
“我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从其他地方弄来一些粮食。蒋完这边的事你就多费心吧,能查出来最好,查不出来也没有办法。”
庞昱习惯性的眯起眼睛,十指交叉,双臂放在桌子上细细思考此事。蒋完全家死的蹊跷这是不争的事实,一场大火就算是烧的再大也不可能将所有人都烧死,这说明这些人应该是被杀后才起的火。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一直查不到起火的源头。
粮食很是宝贵的东西,那么大批量的粮食被人偷偷运出背后一定有蒋完的影子,前不久粮商手里的粮食也被一个神秘人全部买走。做一个大胆的假设,这么一大批粮食寻常人等根本用不到,又能让蒋完冒这么大的风险,也就是说此人有权有势甚至可能还有军队。
能符合这三点的人天底下并不多,而最有可能的就是襄阳王赵珏。难不成真的是他?
又在陈州待了半个月,在京城中送来第二批赈灾粮食,这批粮食数量并不多,大多数都是八贤王、樂平公主和庞家捐赠。同时送来的还有从京城中传出来的圣旨,命庞昱随包拯一同回京,庞昱借此机会也认识了名震江湖的‘南侠’展昭。
一行人来到了草桥镇歇脚,包拯不知为何非要此逗留几日,并在镇子外面的天齐庙设下公堂为民伸冤,庞昱见状也没催反到饶有兴趣的参与进去一同办案,却不曾想第三天的夜里出了一件大事。
草桥镇北门约莫十里地住着一户人家,这家人姓范,就两个人。一个名为范宗华平日里四处给人打短工,若是没有工作便以要饭为生。另一位是他的母亲李氏,是个双目失明的老妇人。一日范宗华从外面回来与母亲闲聊,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包青天包大人到了草桥镇。
“宗华我儿,你陪我去一趟驿馆可否?”
“娘啊,陪您那是应该的,不过您去驿馆做什么?”范宗华好奇的问道
“为娘我有天大的冤屈,这世上唯有包大人能为我伸冤。”
范宗华一听自己老娘要去驿馆申冤当时就吓坏了,老娘这么多年足不出户怎么会有什么冤屈。也就是家里穷点,自己孝顺的不周到,但这也是不是自己有意所为。
“娘,您能告诉我要告谁吗?”
“唉。”李氏长出一口气,缓缓说道:“儿啊,你要问我告的是谁,我告的是我儿子!”
这一句不要紧,吓得范宗华当时就跪下了,带着哭腔说道:“娘,您为何要告我啊。我知道我孝顺的不周,当时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娘您还记得吗?打我记事的时候咱家就穷,吃饭的时候都是紧着您先吃,我饿着肚皮。今年过年,我顶着风雪跑出去三十多里地遇上个好心人给了十个饺子,我一个都没吃如数给您拿来了,您怎么还告我呢?呜呜呜~”
李氏连忙将范宗华搀扶起来好生安慰,自己虽说双目失明可心里却清楚万分,这个孩子对自己那是孝顺至极,母子二人这么多年从未吵过架拌过嘴。
“儿啊,娘告的不是你,告的是我的亲生儿子。”
“什么?闹了半天您还有亲儿子?这您可从来都没跟我提过。”
“唉,我没对你讲,我亲儿若论年纪跟你也差不了多少。他现在住在东京汴梁,是个做买卖的,开的是王法铺。”
这范宗华也没听明白,听了个“王八”铺,以为母亲的亲儿子是卖王八的。
“这,他是卖王八的!那玩意可挣钱,怎么这么多年连封信都没有?也不来看看您。大概他不知道信吧。”
“不管为什么,我把他生养一场,他不孝顺我,我也要告他大逆不道!”
“对!”范宗华从炕上蹦下来,连忙说道:“您别看我没念过书,我听老人们常说,咱们国家是礼仪之邦。讲的是万恶淫为首,这百善孝为先。为人生在天地之间,首要的是得孝顺父母,要是连生身父母都不孝顺那还是人吗?这人简直是是个畜生,娘啊,我带您去告他!”
李氏闻言点了点头,将自己身下的狗皮褥子掀了起来,这褥子下面是一块破旧的席子。双眼看不见东西,细细的用手在炕上摸索,摸来摸去摸出了一个物件。范宗华一看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像是个棉花球足足有拳头大小,外面用布包着,是千针缝万线连弄得是结结实实。
李氏将这“棉花球”放入怀中,伸手将拐杖拿了起来,说道:“儿啊,搀为娘赶赴驿馆。”
“得嘞,咱们走,您要是走不动了知会一声,我背着您走。”
范宗华搀扶李氏走出家门,连大门都不用锁,一点都不怕遭贼。家里的耗子都是含着泪跑的,逢年过节小偷要是遇见了这家都得扔两袋米钱。母子二人一前一后顺着小路,赶赴草桥镇驿馆。
今天晚上是月朗星稀,月光将山路照的一清二楚。范宗华一边走着心里面一边犯嘀咕,心说:我娘说的有道理,可这当官的究竟是什么心咱们不清楚。这包黑子能不能准状,能不能难为我娘。我倒是没关系年轻体壮,我娘要是受了难为命可就保不住了。想到这脚下就有些犹豫,
“娘啊,要不咱们就算了吧。”
“为什么?”
“唉,人嘛也就是这么回事。您遇上这么没良心的人了,也没办法。您别看您亲儿子不孝顺您,我不也是您的儿子吗?咱们就过咱们的苦日子算了,我相信老天爷有报应,早早晚晚摔个跟头捡点钱,或者时运来了咱家能变得富裕点。何必跟这种白眼狼怄气呢?而且现在这官司打的赢,打不赢还说不准啊。娘啊,别把你气坏了,咱们回家吧。”范宗华苦苦劝道
“这叫什么话,咱们都离开家了还回去做什么,往前走。”李氏催促道
“成,往前走!”
范宗华不敢跟母亲对抗,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就来到了草桥镇的镇口,往前走有一个约莫十米深的深坑,两边都是缓坡可供人行走。上面有一座草桥,也就是拿木头搭的桥,过了这座桥就算是到了镇里面了。
母子二人相互搀扶来到了镇子上,远远望去驿馆内是灯火通明,门口还有兵丁把守。
“娘啊,马上就要到驿馆了,您可得把词都想好了,要是觉得没把握咱们还是回家得了。”
李氏没理他,运了几口气,高声喊道:“冤枉啊!冤枉啊!”
一阵阵的喊冤声从驿馆的门外传来,包拯碰巧也是失眠,无论怎么样都睡不着觉,一听到有人喊冤连忙派遣王朝马汉前去查探,出来一看竟是一位瞎眼老妇和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
“就是你们喊冤吗?”王朝连忙问道
“是,老身想问驿馆内的包大人可是开封府府尹包青天包大人吗?”老妇人反问道
“不错,正是开封府府尹包大人。”
“既然如此,还请二位禀报包大人,哀家在此让他速来接驾!”
王朝马汉一听这老妇人自称“哀家”,这人估计是个疯子。转念又一想这也不对,这老妇人深夜前来告状,不可能没有冤情。商量过后,只好先留下王朝在此看守,马汉回去请包大人决断。
要说这位老妇人是谁,那话就远了,这是真宗年间的一件大事。这真宗皇帝命也不是很好,一共生了六个孩子,三个早逝,其中两个活的长点但也没长多少,就剩下宋仁宗赵祯。宋仁宗降世之前后宫有两个妃子怀有身孕,一位就是当今的太后刘妃,另一位便是这位老妇人李妃。真宗下旨二人谁先剩下龙子谁就是这大宋的太子,未来的储君,并命工部制作两粒金丸为信物。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李妃率先临盆。真宗皇帝欢欣雀跃,却没想到李妃竟然生出一只狸猫。一怒之下将其打入冷宫,后来冷宫无故失火李妃也葬身火海。
“大人,您看这事”马汉询问道
“既然如此本府便去见见这位自称“哀家”的老妇人。”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庞昱念叨了一句起身穿好了衣服来到院子当中活动活动筋骨,与此同时“南侠”展昭也被声音惊醒连忙出来查看。
“这么晚了有人喊冤告状,展大哥不如一起去看看如何?”
“如此也好。”
庞昱对狸猫换太子一案还是比较熟悉的,记得这件事与八贤王、陈琳陈公公、宫女寇珠、冷宫小太监秦凤有关,幕后主使便是刘太后,太后身边的郭槐郭公公与产婆是其帮凶。其余的细节却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扪心自问,庞昱并不想要让李氏回宫,刘太后虽说跟庞家不对付,但她对于整个大宋是有功劳的一位奇女子。多亏她与八贤王一内一外密切配合,渡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期。当年庞籍上奏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不想让宋仁宗成为一名只会盖章的傀儡皇帝,归根究底两家并没有私仇,无非是两个人的看法不统一。这么一位对国家有大功劳的太后,庞昱并不想让她早早亡故。
而且李氏回宫后的影响也是不可控的。要知道宋仁宗是八贤王给养大的,时至今日宋仁宗依旧会称八贤王为“父王”、狄妃为“母妃”。若是让人知道狸猫换太子之事,宋仁宗的身份问题难免会被有心人所利用。
况且刘太后可以说对不起天下人,唯独对得起他宋仁宗。这让为人子女的宋仁宗在养母与生母之间抉择,实在是过于残酷。
“侯爷!侯爷!走过了,包大人他们在这屋。”展昭提醒道
“哦,好。”
庞昱稳了稳心神,打开房门走进屋内。只见一位衣服破破烂烂的老妇人正坐在椅子上,身边跟着个年轻人服侍。包拯见众人已然聚齐,开口询问道:
“老夫人,本府已然亲自前来相迎,你有什么冤屈可以说了。”
“不,老身怎知当真是包大人。”
“老夫人目不能视,本府倒是不知该如何取信于老夫人。”
“老身自有办法,宗华我儿,告诉为娘包大人究竟长得是何模样?”
范宗华见包拯微微点头壮着胆子描绘着包拯的容貌,包拯身材高大魁梧,脸黑的像锅底一样。在这深夜屋内若是没有点着灯,根本看不清人在哪。
李氏闻言放下心来,说道:“包大人,可否让老身摸摸你的后脑?”
“老夫人,我们以礼相待并未有什么不周之处,你这般折辱人实在是不合适。”庞昱沉声说道
在古代人们很是注重礼仪。从礼仪方面来说,男子在古代地位高,摸成年男子的头就是对他的不尊重,其次就是头对于古人们来说是地位的象征,是身份的表达。常说“举头三尺有神灵”,也就是说人们的头是最接近神灵的地方。若是被人摸了头就是对神灵的亵渎。
“侯爷,倘若如此就能让老夫人取信于本府,又有何不可吗?”
“随你!”
庞昱一甩袖子直接不去管这件事,心里默默策划该如何将此事的影响降到最低。庞昱生性懒散,却又极为信守承诺。入朝为官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自家姐夫是当今皇上,为了姐姐日后能够过得好庞家必须有人站出来在朝中掌握一部分话语权,不然庞昱早就辞职不干安心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了。
包拯低下身子请李氏抚摸,李氏上手一摸果真有一凸起,以此来判断此人正是开封府府尹 包拯包大人。庞昱瞧的新奇,包拯脑后有凸起这件事自己都不知道,这李氏又是从何处得知这一细节。
“老夫人既然已经确认本府身份,有什么冤屈可以说了。”
“还请包大人屏退左右。”
“老夫人本府随侍皆是心腹,此处又有“南侠”展昭和庞太师的公子当今云麾将军庞昱在此,他们二人皆是守口如瓶之人,老夫人不必忧心。”
“老身的冤屈非比寻常,就连我儿宗华也不能留下。”
包拯闻言有些为难,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人与公孙策皆是自己的随从倒好处理,可庞昱和展昭却非比寻常。庞昱看在都是朋友的份上也没让包拯为难,起身拉着展昭率先走了出去,公孙策等人见状也跟了上去。
“老夫人,如今可以说了。”
“包卿”
包拯不由得瞪大了双眼,马汉起初说老妇人口称“哀家”之际并未当做一回事,只是以为此人有冤情在身怕自己不出去见她才自抬身价。如今这连卿家都说出来了,再不问明此人的身份,只怕这件事难以收场。
“老夫人怎可用皇家口吻称呼本府!依法论罪便是犯了欺君之罪!”
“哀家原本就是皇宫中人,如此称呼又有何不可?”
包拯见李氏彻底把皇室中人这个身份给坐实了心里当下就是一惊,若真是皇室中人还则罢了,若不是她难逃一个欺君之罪。而且既然是皇室中人又何至于沦落到以乞讨为生的地步。
“老夫人说是皇室中人,但不知是哪位王爷亲眷?来自何州何府?”包拯连忙问道
“哀家本是赵氏家眷,来自包卿执掌的开封府。”李氏如实回答道
“皇室宗亲大多居住于京城之中,不知当年老夫人的府邸坐落于京城何处?”包拯再问
“皇宫内苑。皇宫内苑的玉宸宫便是哀家所居之处。”
包拯闻言当即是勃然大怒,念此人双目失明年事已高,又恐她含冤莫白负屈难伸,这才亲自将其迎入驿馆查明原委。玉宸宫的确位于皇宫内苑也是贵妃所居,可这座宫殿早已荒废多年无人居住。这老妇人简直是信口雌黄胡言乱语。
“住口!玉宸宫早已荒废多年,三十年前所居住的乃是先皇在世之时的李贵妃!”
“哀家入住之前本就姓李。”
“你!”包拯一时语噎,:“本府不知,你究竟是由何处听来这宫中之事。然而那太妃李娘娘早在二十年前便以仙逝归天。此事朝中百官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你又怎敢虚言假冒?”
“包卿指的是二十年前在冷宫烧死的李贵妃?”
包拯见老妇人说当年李娘娘被烧死在了冷宫心里对李氏的身份已然有了些许猜测,只是此事时隔多年难以查证,此人所言是否属实。李氏见包拯沉默不语,当即从怀中将那“棉花球”拿出来递了过去。
“包卿,这是二十年前先皇所赠之物,这么多年哀家一直不敢离身。哀家等候的就是这沉冤昭雪的一天。这是先皇御赐金丸,也是唯一能证实哀家身份的信物。”
包拯将‘棉花球’拆开见到其中果真是一粒金丸,上面刻着玉宸宫李妃的字样。这事不会假,这种金丸普天之下只有两枚皆是八贤王督造,金丸出世之后图纸便已销毁,除了刘太后有一枚,就是眼前的这一粒。
“包卿,你将金丸扭开,里面藏有一颗夜明珠。不知包卿可否信得过哀家?”
“御赐金丸是否为真日后自可查证,然而宫闱秘事若非亲自经历,断然不会如此详尽。陈琳陈公公曾与本府多有往来,三十年前的事究竟是真是假,本府心中已有决断。”
“你怎么说?”
“臣开封府府尹包拯叩见娘娘千岁,千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