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水芸县迷案 > 第202章 简单调查

第202章 简单调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对于面前的郭里正,李信和李武都不太了解。

    这种人属于本地有名望的乡绅,并不是朝廷的什么正式编制官员。连他们这些捕快或衙役都算正式编制人员,但面前的郭里正却不是。

    镇子里出了事儿,都是由这些人主持公道。

    如果有不服的就去县里告官,没有什么“村里告官”、“镇里告官”的说法。

    “官”就到县这个级别,村镇都不是官,通常都是自治推选出来的代表而已。

    村镇这一层管理人员的空隙很大,不属于朝廷官员,又是当地乡绅相互推举,所以可操作性也很大。

    就比如在水芸县内,官府的掌控能力很强、发展的也很好、整体也比较稳定,这时候虽然“里正”依然不是官员,但却可以从县衙拿俸禄。

    数量不是很多,但却代表重要的象征意义。

    而有些县、郡的环境不够安定,或者朝廷的触手延伸不到时,依然会有这种推举出来的人物。

    因为这种选择有利于抱团取暖,不管是应对自然的天灾,还是山匪流贼的人祸,抱团比独居都具有更强的抵抗冲击的承受力。

    经过一番简单的调查询问后,李信和李武并没有得到太多的有用信息。

    毕竟郭里正这种推举出来的“管事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者、官员,也没有明确清晰的权利限定。

    他们通常所依靠的就是两样东西。

    一种是依靠威望,真正的被大部分人发自内心的认同,主动愿意听从对方的决定。

    而另一种就是依靠强力的压迫,让人不得不听从。

    这种松散的管理结构,不管“管事人”属于哪一种,结果多数时候他们的行为和办事,都是以自己或自己所在的家族为中心。

    对他们来说,大多数的时候,私心永远排在第一位。

    在面对既不影响自己发展,也不阻碍自己发展的陌生事件和人物时,都会变的有些冷漠,没有任何主动性。

    所以只要是跟自身不会产生太大关系的事,他们基本是一无所知,就算知道后也兴致寥寥。

    刚刚李信能从郭里正那里这么快的知道,里面的死者经过了第一次筛查后,极大可能不是平安镇本地人,这就已经是郭里正巨大的贡献了。

    正常情况来说,一个“里正”大多是不会清楚的了解,自己区域内的每一个人的状况。

    别人不吃你的饭时候,那就不要指望着对方会主动为你办事。

    像眼前这种需要细致的查问的工作,郭里正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整个镇子筛查一遍,就已经说明,他这个里正做的,比多数“同行”都尽职尽责。

    李信也没指望着,他们一来到这里就瞬间把一切都弄明白。

    最少他现在已经知道了,暂借这几间库房的人都有哪些,也知道了下一步需要查的方向。

    而且也许都用不到李信和李武两人去调查死者身份,死者的家属和朋友,极可能就会主动找到县衙。

    有一点李信可以十分确定,那就是他们还在来平安镇调查的路上的时候,这里失火烧死人的消息,就已经在县城的街头巷尾,酒馆、茶楼里飞速传播了。

    假如没有人去县衙报官,那也可以大概估计到,这把火可能又是一桩悬案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别说被一把火烧的面目全非,就算县城外林地里突然出现的那些死者,尸首完整五官清晰,也一样多数都成为了悬案。

    在当前的这个环境下,想要把每一个死者的前因后果都弄的明明白白,才是最不切实际的事情。可以把这个当成目标或者期望,但这却不是真正做事时的方法。

    打发走了郭里正,大门口就只剩下了李信和李武两人。周围的人都远远的、三五成群的凑到一起围观,但却没有人再继续靠近了。

    刚刚的郭里正,就是唯一一个主动靠近过来的人。

    喜欢看热闹,又怕引火烧身。

    很矛盾,但却不冲突。

    之前在询问完郭里正后,李信也交代给他一件事。

    让他去找一辆木板车来。

    目的也很简单,来之前就已经确定了,不管小吴查验的结果怎么样,都要把里面的那具焦尸拉回去。

    站在大门外,周围也没有了旁人。

    此刻的李信和李武也一时无事可做,两人没有管周围的人怎么看热闹,开始自顾自的在失火的库房附近四处查看。

    他们的行动其实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刚刚在库房里面的时候,两人就已经确定过了,火势是从内而外烧起来的。

    现在去周围转转,除了是必要的流程,也是有碰碰运气的成分,万一能发现些异常呢。

    不过两人都没抱太大希望,过去的时间太久了。而且昨晚救火时,来来往往的人也实在是太多了、周围一片狼藉。

    李信和李武沿着附近的街道、胡同,开始慢慢的转圈儿。一边四下扫视着周围的情况,一边漫无目的闲聊着。

    跟朋友在一起聊天也确实是这种情况,没有什么中心思想,都是瞎聊、想到什么说什么。

    甚至是两人聊了好几分钟,分开后第三个人问

    “他要去干什么?”

    “不知道”

    “那他去哪了?”

    “不知道”

    “那你们两个刚刚聊了什么?”

    “不知道”

    此刻,正在盯着一处墙壁的李信,突然开口问道:

    “哎,我刚刚想到个问题。

    你说‘着火了’就是‘着火了’,人们在救火的时候干嘛要喊‘走水了’呢?”

    听到这个问题,李武明显一愣,停顿了几个呼吸之后,才用不是很肯定的语气解释道:

    “具体原因我也说不太清楚,人们都是这么喊的。

    我听说过两种说法。

    一种是因为有种救火的工具叫水龙,负责把水运到着火的地方,所以才叫走水。

    不过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因为不吉利,为了避讳。本来就失火了,还说火,听着不舒坦。又加上水克火,所以为了好‘口彩’,才叫走水。”

    听到这两种解释,李信突然发现了一件事。

    这时的人们除了所谓的迷信,还认为语言和文字是有力量的。

    之后李信就想到了另一件事,“口封”。

    比如比干挖心之后,去路上找人问,“人无心能不能活?”这也是一种“口封”。

    随即李信就对李武说道:

    “哦,我明白了。

    是不是就跟传说中,黄鼠狼修炼成精的过程中,需要找人问‘你看我像不像人’一样?”

    李武马上点头应和道:

    “对,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说到动物修炼,它们想要成精也不容易,都是需要渡劫或者过关的。

    而且所谓的渡劫,很少指雷劫。多数都是指的各种各样的难关,土掩、水淹、火烧等等都是渡劫。

    雷劫那是相当厉害、有很高道行的那种才渡的劫,很少出现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