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鉴宝神豪,从我养麒麟开始 > 第 432章 这难道是敲打?(中)

第 432章 这难道是敲打?(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盯着那镜心看了许久,童思源才依依不舍的将这幅曾国藩的信给放到茶几上,随后摘下眼镜,闭目,右手食指和拇指轻轻按压着双眼之间的山根位置,舒缓着眼睛的疲劳。

    与此同时,老爷子还很用心的点评着,这两位晚清重臣的书法:

    “见字如见人,李鸿章的这手楷书,工整有余,却没了棱角。左宗棠说他圆滑世故,老于世故,真一点没错。再看曾国藩字迹钝拙,毫无花哨,就跟他这人一样,不太聪明,但大巧若工,看到最后,反而是这种“丑”字,反而是更耐看。”

    “您老高见。”

    老爷子这话点评的很是中肯,齐鸣也是认同点头。当然,自己看上了人家孙女,别说人家说的不错,就算有错,他捏着鼻子也得鼓掌叫好。

    “爷爷,曾国藩位极人臣,你怎么还说人家不聪明?”

    童欣晴听着这点评,心下好奇,于是开口问道。

    “呵呵,曾国藩笨,那在清末那会儿可是出了名的。可不是你爷爷我,在这儿瞎说,曾国藩自己都说:“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

    那意思是说,看同一本书,别人都看完两三行了,他连一行都还没看完。别人都背完了,他可能还没读熟。关于这个,还有个故事,小齐你知道吗?”

    童思源这会儿忽然有种回到20年前,教2童欣晴小学数学的感觉,所以语气也轻快不少。

    齐鸣点点头头,笑道:“您说的这故事,挺有名的。据说,曾国藩念书那会儿,虽然笨,但很刻苦。为了赶上别人,他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天都必须背一篇文章,要是背不下来,那就不睡觉。

    有一天,他要背《岳阳楼记》,这天也是赶巧了,有个小偷偷偷摸摸进了他家,躲到了房梁上。小偷想的挺好,准备趁着这家人都睡着了,再下来偷东西。结果没想到的是,这篇《岳阳楼记》曾国藩怎么都背不下来。

    房梁上的小偷,等着等着就睡着了,结果他睡了两觉,听来听去,就连他这小偷都会背了,但曾国藩还在那磕磕巴巴的背。到后来,小偷忍无可忍,从房梁上跳下来,指着曾国藩鼻子,破口大骂<就你这笨样,还读什么书!你听我给你背一遍。>

    说着,小偷还真就从头背道尾,都不带停的。背完书,这小偷一甩门,扬长而去,留下曾国藩在屋里头目瞪口呆。”

    “啪!”

    童思源一拍巴掌,笑道:“对,就这个故事。”

    这么个小故事,逗的童欣晴和童奶奶也是莞尔,但童欣晴却还是笑眯眯的反驳:“你这就是个故事,哪个小偷这么嚣张。”

    齐鸣回应:“这确实是个坊间流传的小故事,做不得数。但曾国藩不擅长读书,那也确实是真的,而且有可能还是遗传的。就拿考秀才这事儿来说。

    秀才相当于今天的本科生。同是晚清名臣,左宗棠14岁就考上了秀才,妥妥的天才。李鸿章是17岁考上的,曾国藩则是23岁的时候,整整考了7次,才考上的秀才。放到今天,23岁考上本科,那也绝对不算聪明。

    而之所以说遗传,那是因为曾国藩老爸曾麟书,这人考了16次,年过四十的时候还在跟一群半大小子一起参加乡试,考秀才。这事儿,在当地都成了笑柄。

    等到曾国藩14岁,就变成了父子俩一起参加乡试,而当曾国藩连续5次都没考上后,父子俩干脆一起成了笑柄。据说在当地当时他们父子出门都要躲着人走的地步。”

    “7次和16次!”

    童欣晴瞪大了眼睛,惊叹出声,也不知道该佩服这对父子的坚韧不拔,还是调侃他们的笨了。不过从最后结果来说,还是佩服居多,这对父子的经历,不正应了那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嘛!

    要是没有前7次的失败,估计也就没有后来的国士无双。

    “啪啪~小齐不愧是学历史的,这博闻强识,佩服。”

    童思源看向齐鸣,轻轻鼓掌,显得很是满意,随后他扶着沙发扶手,支撑站起,道:“你今天给我看了这么好的东西,正好,我这也有个好东西,你给我看看。东西在我书房,你跟我来。”

    “好。”

    齐鸣应和一声,站起。有了刚刚一段时间的适应,他的情绪也被调整过来,这回他主动过去扶着童思源,亦步亦趋的走向书房。

    “爷爷藏了什么好东西,我也要去看。”

    童欣晴见状也要起身跟过去,却被童奶奶一把拉住,拽回了沙发,老人轻轻瞪了童欣晴一眼:“他们看他们的,你凑什么热闹啊。

    你跟我去厨房,好好看,好好学。都这么大的姑娘了,总不能连个汤都不会煲啊。”

    “哦~”

    童欣晴嘟着嘴,瞄了眼已经走到书房口的两人,不情不愿的答应了一声。

    “坐~”

    进了书房,童思源走到书桌后,同时朝前一指,示意齐鸣坐下,他则是拉开了抽屉,从里头拿出了个锦盒。打开锦盒前,老爷子表情严肃又认真,唬的齐鸣心跳都加快了。

    童思源这回,语气郑重,向齐鸣一个小辈,道谢:“那两件文物的事情,欣晴他爸,跟我说了。小齐,这回你是帮了大忙了。我这都不知道,该怎么谢你了。”

    “童爷爷,您太客气了。就两件小东西,而且这也是我应该做的,老话不是都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嘛。”齐鸣哪敢接受他的谢意。

    童思源盯着齐鸣眼睛看了片刻,点点头,没做声。这两件东西,可不是齐鸣说的小东西。

    他是军队系统出身,所有关系人脉,都在军队,童海选择从政,他能提供的助力不多。而且上头出于平衡的考虑,对童海的晋升,也是设了门槛的,总不能军政两届,都有童家人身居要职,那这就有点尾大不掉了。

    而这次,齐鸣给出的两个东西,就成了破局的关键,童海将这两件东西递上去,那就是大功一件,上头必须论功行赏,如果连解决两岸道教正统之争的功绩都不赏,那肯定说不过去。

    而童海已经是副部级,这一赏,自然是朝正部级走。童思源已经得到消息,今年两会后童海就会正式晋升从副省长的位置上被扶正。

    别看只是正副,两个字的差距,但跨出这一步,那就是人上人。而且这还不仅仅是职位的晋升,这两件东西,还扩宽了人脉,让童家获得不少宗教人士的支持,这又是一大隐形的助益。

    “哎,这里头的事情,跟你一两句也说不清,来,咱们还是先看看这个。”

    童思源心绪有点乱,随后还是先打开盒子,转移了话题。

    盒子里的是个纸本的卷轴,老爷子伸手掏出,打开,因为一共也就1米长,不算大,他就这么直接将卷轴一端递给了齐鸣,两人各拿一头就这么打开了。

    齐鸣目光第一时间看向了落款和铃印的位置。

    款识:汉君老兄从绥远来,索写仕女,时予大病新愈,强为图此,不复能设色已颓然思睡矣,他日当为补成之也。丁丑二月一日灯下记,爰。

    印鉴:张爰之印(白)、大千(白)、长相意(白)

    只看这印鉴,也能知道这是张大千的作品。而看款识,这幅画还是张大千大病初愈后,为了赠送友人所做。

    张大千以山水画闻名,尤其是他自己开创的泼彩山水,往往布局宏大,气脉流贯,繁复变化却又浑然天成。可以说是是世间独一档的存在。

    但其实,除了泼墨泼彩山水外,仕女图,也是他的强项。而且张大千自己也很喜欢画仕女,他就曾自己题跋道:眼中恨少奇男子,腕底偏多美妇人。

    从这话,也可见他对仕女图的偏爱,当然,齐鸣觉得这位大师喜欢画仕女图,可能跟艺术追求没多少关系,要说原因,单纯就俩字:好色!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