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恐怖小说 > 寒门崛起:科举让我富贵荣华 > 第211章 211:快订阅211章

第211章 211:快订阅211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从京城离开之前, 太子派人给过他厚厚的一本册子,里边是京城各种官员及其亲眷的介绍,还有全国一些大家族的介绍。

    里边对于承恩侯家的风评并不好。

    如果静秋没有遇到他, 真做了妾, 生了儿子,这个儿子,会不会长得与他想像?细看的话,他与静秋其实长的很像。

    二十年以后, 承恩侯肯定已经去世,他的长子十有八九也活不到那个时候, 那么那个时候继承爵位与家产的, 就是现在承恩侯的孙子, 他“外甥”的父亲。

    以承恩侯家现在的情况来看, 到时候为了争家产肯定也很激烈。这突然出现的妹妹很聪明, 能到了争家产的地步,不是那男人有了嫡子, “外甥”威胁到了对方的地位,就是有了别的庶子。

    他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却有人知道。对于这个“外甥”来说,一个富甲一方的堂舅是一个争家产的有力后盾;对于他这个“堂舅”来说,有一个权贵外甥也会成为他的靠山。

    有血缘关系在,他们肯定一拍即合, 相互支持。

    所以,先找到他的“敌人”阻止了他们相认, 不能容忍他的存在,就害死了他?

    上一世没有他,年轻的芽芽也没有现在这么稳重周全, 孙家也没有别的举人可以选择,她会不会真的与王宝坤定亲?

    而后孙家出事,婚事告吹,以芽芽的性子肯定不会愿意做妾,王宝坤对于芽芽才“念念不忘”。

    那田志呢?

    他还向太子要了开国以来所有殿试的题名录,发现了另一个害他的凶手,苏州府的府尹田志,在上一科殿试后已经成了同进士。

    尽管是倒数第五名的同进士,那也是进士了。

    这个身份可以直接被外派去做官,只是在富饶的地方做县令还是在偏远的地方做县长,差别非常大。

    想要派到好的地方,就得找关系。

    他找的关系就是他嘴里的“大人”,还是后来才勾结在一起?这个“大人”会是王宝坤的伯父或姑父吗?或者是其他什么人?

    不过有一点不对啊,田志是晋省人,寒门出身,殿试成绩又低,现在还没有等到空缺的官职,他的下人几年前怎么会出现在安德县苗家附近?

    难怪与王宝坤有什么关系吗?王宝坤家在南昌,他的下人到九江安德县来倒是方便。

    俞阅思索着他能猜到的原因,可惜知道的事太少,也得不出什么确定的结果。

    这里边,或许是他猜到的这些,或许是别的什么他猜不到的原因。

    不过,就算不清楚关系,他的仇也一定要报。

    俞阅这样沉默,静秋也不出声,给炉子里加了炭,让这个小厅里暖和起来。

    厅很小,方圆一丈,带了两个小房间。这种都是给有身份的人住的,大一点的房间给主人住,小一点的房间给下人住。一般人都是挤大通铺。

    俞阅和栓子住一起,小一点的房间静秋住。

    对于俞阅身边突然带了一个女人,栓子也没有多问,守礼的很。只是开始时心里难免犯嘀咕,后来听到他们聊天才有了些猜测。

    静秋给炉子里加好了炭,看俞阅考虑问题,就回了自己那个小房间里。

    俞阅也没有考虑多长时间,就做起了自己的事来。

    突然之间想要在短时间内赚到那么多银子根本就不可能,他讲给太子的办法,其实就是用一个骗局来聚拢钱财。

    要是太子赢了,这钱自然能还回去;要是万一太子输了,这钱就得他自己想办法还回去了——如果他到时候还有命的话。

    参与进皇位之争并不是一个好选择,不过大好的机会放在眼前不去把握,说不定这一辈子他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即使他能过了会试,要是人不出彩,哪怕是做一辈子官,皇帝也不一定能注意到他。

    而得了未来皇帝的好感,哪怕他只是一个举人,也可以补差做官。

    所以说,利益动人心啊!

    俞阅到了杭州以后,想到自己要做的事,本想把静秋带到于华那里托付给他,让他夫人帮忙照顾,谁知道于华去了苏州,人不在杭州。

    他只好找到了郑水安那里,去看他夫人来了没有,上一次见面郑水安说是要接妻子过来。

    要是人没来的话,只能把她先安置到郑水安送他的那座宅子里。

    他也想过让静秋一个人住,不过她长的好看,他担心她一个人住又人生地不熟的,会出了什么事。

    郑水安倒是在家里,一见了俞阅的面就极为的热情,让妻子招待静秋。

    两人一起吃酒,俞阅知道郑水安的女儿也来了,年龄与静秋相差不大,刚好还能做个伴,就说明了来意。

    郑水安先是恭喜俞阅找到了妹妹,想说打趣的话,说自己还以为他带来的是红颜知己,不过想到俞阅的身份,怕冒犯了,就歇了这心思。

    而后他问起俞阅怎么去了京城,知道了俞阅竟然中了举,去京会试,惊喜极了,对他好一阵恭喜,整个人更加的热情了起来。

    最后,他问起俞阅这个时候来杭州有什么事。

    俞阅看环境隐蔽,就对他说了。

    想要做局,他在这边就得有人支持。

    郑水安大吃一惊,他头一次觉得,自己竟然离皇帝这么近!

    哪怕太子现在还不是皇帝,那也是皇帝的儿子啊!

    快速思考了一番后,郑水安就答应帮忙。

    俞阅也不意外,毕竟他早已与太子商议好,许以重利,不怕郑水安不动心。再加之太子的身份,将来板上钉钉的皇帝。

    就这样,俞阅一直在杭州待了快两个月,忙翻了天,才租了船,匆忙起身去京城。

    到了京城以后,会试只剩四天就要开始了。

    他递了消息过去,去太子那里交差。

    晚上见了面,太子笑道:“这几天不见你回来,还以为你连会试都放弃了呢。”

    俞阅笑道:“为殿下办事,便是放弃会试也心甘情愿。现在回京,刚好是幸不辱命,回来交差。参加会试只是顺便。”

    这话也不是虚话,会试再重要,三年后可以再考,且他这一次不一定能中。

    为太子办好了事,只要不出大的差错,有能力,将来升官的速度肯定能让大部分人望尘莫及。

    这话说的好听,太子听了很高兴,最愉悦的是,俞阅竟然在一个多月内已经做到了他说的,让他内心极为激动。

    俞阅让人把他带来的两个箱子抬进来,太子身边的人自觉退下,俞阅拿钥匙打开两个箱子,上边是各种珠宝,他伸手拨开,下边是黄金。

    太子表面上镇定,其实已经在咬牙压制自己的惊喜了。

    随着他父皇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他和他弟的争斗也越来越激烈。可恨他父皇身边信任的宦官被他弟用钱财买通,明里暗里帮他弟说话。

    没有羊乐,他要比现在好过太多。

    他一时不能弄死羊乐,又没足够的钱财去买通他,只能艰难的从中周旋。

    现在好了!

    没有羊乐,他可以收买份量更重的牛洪喜。

    太子伸手拿出了箱子里的东西看了看,全部是真的,想来俞阅也没胆子骗他。

    “我以为,你会拿银票过来。”太子轻声说。金银财宝更好,省得他还得让人兑换,费功夫。

    “银票在这里。”俞阅从袖子里取出来一沓银票。

    太子吃惊了,没想到还有银票。

    拿过来一看,估摸了一下,这个数,已经远远超出他说的数字了:“你竟然做得到。”他让俞阅去做时,并没有觉得他能这么快的成功。

    他父皇时日无多,他以为他聚拢来的钱财到时候用不上了。没想到……

    “利用人心的贪婪而已。”俞阅应着,有些担忧的道,“一时大家发现不了,等时间长了我拿不出应诺的利益,就会被群起而攻之,到时候不知道会不会为殿下带来麻烦?”

    说这些,一是想点明自己将来会遇到的困境,让太子看到他的付出;二来也是看一下太子的反应,从他的态度里观察一下他只是利用完自己就当个弃子抛弃,还是真心的为他考虑过。

    太子心里一动,这种结果俞阅之前已经说过了,他们也想好了应对之策,不过还是应该以防万一。

    “承恩侯和礼部侍郎都在打探你的消息,或许你可以和他们家小姐订个亲。”太子建议道。

    要是万一事发,也好祸水东引。

    俞阅怔了一下,有些为难的道:“臣看上的,是工部郎中孙良孙大人的孙女,孙家六小姐。殿下,可否换一种方式?”

    俞阅之所以没有在太子面前提孙颖父亲的名字,是因为俞阅感觉比起父亲,孙颖好像更喜欢祖父。

    太子被拒绝了,也没有生气,反而有些欣赏俞阅:“那就算了,我觉得你先前的方法很好。”

    俞阅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权势压制,再许以利益。可以拖延时间。

    听了太子这样说,俞阅心下松了一口气,对太子的好感又增加了,感谢的道:“谢殿□□谅!”

    “你回去吧,好好准备会试,希望能在宫里见到你。”

    会试过了,在宫里参加殿试,自然就能在宫里遇到了。

    这句话带着祝福。

    俞阅行了礼,回去以后,栓子早已收拾好了,他洗了个热水澡,也没休息,拿书来看。

    这一个多月里,他可是忙的没碰过书,需要再复习一下。

    也没看太晚,早早睡下以后,第二天没能早起。

    最近太累了,睡得沉。

    起来后吃了饭,俞阅感觉嗓子有些不舒服,深怕生病,立刻去了医馆。

    大夫一把脉,劳累过度,身子有些虚,染了风寒,给他开了些药。

    栓子着急的很,回去后立刻给俞阅熬药,想让他在会试前把身子养好。

    俞阅干脆放下书不看了,认真休息。该学的都学了,该看的书能看的书都看了,多学两天也没什么用。

    康康健健的上考场才是正理。

    歇息了一会儿,有人来敲门,“咚咚咚”的,声音很大。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22619628”小天使灌溉营养液+10。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