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195:快订阅195章
要是生的男孩儿, 就更能让他坚信命运可以改变。
要是生的还是女孩儿,那也只能说明,刚好就生了个女孩儿呗。
潘檩出来的急, 快速的整理着自己的衣服, 笑着回答:“是个仔!娘!”我当爹了。
吴氏一下子喜笑颜开,双手合拾嘴里念着“阿弥陀佛”。她侄子再是个举人能给女儿撑腰,还不如生个儿子来得实在,这下子彻底在老潘家站住脚跟了!
齐氏他们都高兴极了。
俞阅也高兴:选择相同, 命运也会被改变。
家里人都急着准备东西,等洗三的时候过去看望他们。
洗三很快就到了, 俞阅也去了, 潘氏对家里人的态度与前世相比简直是好坏的两端。
回家后吴氏直说自己放了心, 话里的意思表明了俞阅以前的担心是多余的。俞阅觉得这种有条件的好并不靠谱, 却连齐氏也乐观的很, 觉得这世上人心有偏向很正常,现在这种情况比大部分人好就行了。
孩子都生了, 俞阅也说不成什么。
他最近比较忙一点,韦琢成亲的时间到了, 他要过去帮忙。
还有家里能免的徭役赋税,都要去衙门里办一下。
再有别的同科举人的宴席,他也要去,顺便去衙门里报名参加明年的会试。
这样拉拉杂杂的忙下来, 已经快一个月过去了,银豆孩子的满月宴又到了。
走完亲戚, 又选了个日子迁祠,并在祠前立牌坊。
忙完所有的事情,已经到了十一月十五了。
俞阅决定去京城, 在早饭时说给了家里人。
“现在就去?”齐氏意外的问,觉得这样不好,“这再过一个月就要过年了,你过了年再去不行吗?这又不远。”
“非去不可吗?”俞父问,见俞阅点头,就宽慰他,“我知道你是个有主意的,现在去有你的原因,那让你娘她们给你准备好东西,路上注意安全。”
往常里俞阅去做什么多少都要解释一下那样做的原因,现在他身份不一样,做什么不解释,家里人也会自动的想到他这么做的原因。
比如俞父这个时候就向着家里人解释:“要先去打听一下主考官有可能是谁,看他们都喜欢哪一类的文章,学着写那一类的,这样好被取中。”
俞阅笑了,是这个道理,不过不到考试开始前,谁知道主考官是哪个?那么多的人,不好学那一类,只好都不学了。
而且卷子是先到同考官手里,要是写的不好被落了卷,在这上边下再多的功夫也是白搭。
家里人都了解的点了点头,韩氏说要给俞阅准备东西。
俞阅去衙门里办了去九江的路引。
等东西都收拾好了以后,韩氏就估摸着让栓子跟俞阅一块去,一能照顾他不说,二来也想让俞阅抽空指点一下栓子,看他将来能不能考上童生出来。
自从俞家越来越兴旺,韩氏走出去谁对她不是恭恭敬敬的,往常里再尖酸刻薄的人,对着她也不会说半句难听话,她彻底的感受到了书念成了的好处。
以前她不敢想着让栓子去考试,不是怕费银子的问题,而是下意识觉得这种事与栓子不沾边,现在慢慢的转过来了念头,觉得这世上啊,没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只是,栓子这要是一走,前院里的学堂就得散了,这怕是不成的。
自从俞阅中了举人,想来他们这里念书的也多了一些,家里人怕是不同意。
除非招一个秀才过来教书,这样的话,就得掏钱了,家里人怕还是不愿意。
韩氏把自己的想法给俞父说了,他果然不同意:“人家秀才要是真的想要教书,自己办个散馆不行吗非要得到你这里来?再说了,真要正式做起来了,那些不愿花钱的家长都把孩子带回去了,来咱们这里的孩子能剩多少?栓子以后回来了怎么办?他还能继续教他们算数识字不成?人家家长肯定不信他。”
韩氏想想也是这个理,只好道:“那就让前院的孩子散了?不然真让俞阅一个人去京城不成?”
俞父也在考虑这个事,只要说一声,愿意跟着俞阅的人多的很,只是其他人他都不放心,没有栓子来得让他放心。
他得认真想一想。
这个事情金豆前段时间也在考虑,最后对父母说要跟俞阅去京城。
俞伯父和吴氏听了都有些吃惊,金豆说服他们:“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去见见世面好。再说家里人也不放心我弟一个人去,我也会做饭洗衣服,去了更能照顾他,在他闲了时指点我一下,他如今都是举人了,也不比我夫子差,等考完会试,看情况我们就回来了。”
吴氏不同意:“你去照顾他?你是去了让他照顾吧?你那饭只叫会做,那能叫好吃?我看你是不想我给你说人家吧!你还想等到什么时候,你妹儿子都生了,你却连个媳妇都没有。”
金豆一听到这个就头大,还只能耐心听着。
俞伯父也不同意:“你娘说的对,你跟着去了俞阅还得操心你不说,他那么忙,出去赴个文会什么的,你到底是给他跑腿还是在家念书啊?明年就是院试了,万一出去一趟你心野了怎么办?还是在家里待着吧,你弟在家里念书,还不是照样念了个秀才出来?”
最后,家里商量,前院上课的时间改到铁蛋金豆放学放假以后,由他们教,这样还正好让那些想学家里又不愿意的孩子多学一段时间——白天干活,傍晚念书,一旬里也就抽两天的白天,时间上好安排。
俞阅带着行礼,先去了九江府,去办到京城的路引。
他在县里的路引,是特意办到府城,再到府城继续办。
这样麻烦一点,却有两个好处,一能捞一笔横财,二来找经常来往京城的商行,以后有急事了能让他们捎信,方便一点。
凡是商船,过各个路卡都得检查,要只是简单的检查也罢,有的会故意拖延不放行,讨要好处。
要是船上有举人坐着去应会试,那么他们便不会为难,很多连检查都不检查,对于商家来说可是最最方便。
本来俞阅是想着办路引时,看文书的引荐,自己选一家。——商人嘛,衙门里肯定有熟人,就算开始没有,最后也会刻意的去结识。总有人会注意去应会试的举人。
没想到,在衙门里的时候,竟然碰到了同去办路引的林天赐。
两人同在白鹿书院念书,又是同科举人,最近宴席上见过多次也聊过几回,关系一下子比起从前亲近了太多,一聊天,才知道,林天赐也是这个时候要去京城。
他有些不好意思的道:“京城说远也挺远的,要是年后再去,去了水土不服,可考不好,还不如早早去,万一真不舒服了还能适应一段时间。”
俞阅对于这个人已经有了了解,见他的反应,就知道除此之外还有一层关系,便问他,能不能找个商船,让他发笔财。
林天赐眼睛一亮,更不好意思了,迟疑了一会儿,才道:“要不,你坐我家的船?放心,银子一定不少你。”
俞阅哈哈笑了,应着好,拍了拍林天赐的肩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咱们做正经的生意,不用管熊举人那类人,话不投机,以后少来往就是了。”
在林家宴席时,同科的熊举人言语间很是视钱财如粪土的样子,表示看不上那些为了银子开店赚钱的读书人。也不知道那熊举人是故意说给林家人听,还是不知道林家开了店。
两人就约好了,俞阅在林家待了三天,等他们准备。
原本林家想准备两艘船,只是不好找现在就入京的举人,只能备了一船的货。
现在好了。
等准备好了以后,两人就一起去了京城。
乘的是两艘船,晚上有些地方不能行船,停船时倒是会聚在一起聊天。
林天赐是个很有教养的人,俞阅与他很能谈得来,一路上关系更是亲近。
刚开始的时候,还只聊学习、经书、考试,这一类的,时间长了也聊起了账本这一类,林天赐发现俞阅很有经验,还会请教他一些问题。
聊的多了,关系更好了。
林天赐是第一次去京城处理店里的事,很多都不放心,请俞阅到了京城以后帮上他两天忙,俞阅就应下了。
到了京城以后,先去了林家的店,卸货统计入仓这一类的。
忙了两天,基本忙完了,林天赐在账本上遇到问题,请教俞阅,俞阅顺便教一教他。
俞阅却不知道,赣省的乡试结束以后,副考官辛畅回了京城后,对孙家人提起了他。
同朝为官,辛畅常常遇到自己的亲家孙良,有一次面对他的时候酸意没忍住,便道:“你孙家的千金真是厉害啊,随便遇到一个秀才就能考中举人。”
这话在孙良听来莫名其妙,他按下疑惑不问,下去了以后私下里去打听。
这要是真遇到了一个秀才后来考中了举人,也没有什么,这世上的秀才那么多,谁都会遇到几个,有人能考中举人很正常。
要是特意拿出来说,只能说是这个举人是特殊的。
想到辛畅今年做了副主考,孙良不由猜测,不会是辛畅遇到一个未婚的举人,他想嫁孙女没嫁成,人这说了孙家,才这样对他带着一股酸气吧?
这样想着又不太可能,好好的人家为何不提向家桓家,要提他孙家?难道是家里的哪个女儿侄女认识的人?他孙家的闺女都教的好,也不会出现与外男私自来往的情况啊。
孙良晚上把这事给他妻子苏氏一说,苏氏也有些意外,第二天在家里问了一遍,没问出来什么,也没人说认识什么秀才举人的。
晚上孙良回来时,苏氏说起这事,猜测着:“怕是人家不想跟他结亲,随便说的一个姓吧?这‘赵钱孙李’,孙也是个大姓呢。”
孙良摇头不信:“这空穴来风必有因,我已经找人去打听了,还没有打听出来,我明天干脆去一趟礼部,要真是有个新科的未婚举人爱慕我孙家闺女,那我不是白捡一个大便宜。”
苏氏失笑:“那有那么多的便宜让人捡?再说了,就算这新科举人是未婚,盯着那口肉的那么多,现在说不得已经定下了。”
“正四品的副主考都没看上,我觉得真要有这样一个人了,肯定不会轻易的跟人定亲。希望真是一个偶尔见过咱们家哪个闺女生了爱慕之心想要求娶的。”
“你就做梦吧你。”苏氏嘲笑他。
孙良也不在意,第二天下值后找了礼部的人帮忙,知道赣省乡试未婚的只有两个人,一个被主考看中结了亲,另一个姓俞,名阅。
姓俞,名阅。这怎么听着,似乎有一点点的耳熟?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小天使月如玉扔了1个地雷。